作者文章归档:罗叶明

1976年:由香港赴美,随后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的麦迪逊研究院。

  1980年:为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首个商用UNIX操作系统(System V)原作者之一。创造了UNIX新一代的linkage editor及COFF科技。

  1985年:为美国Perkin Elmer的高级经理,带领研发新一代的实时操作系统。

  1990年:为美国DEC的高级工程经理,带领研发新一代的Digital UNIX操作系统。

  1993年:为美国花旗银行的科技副总裁,带领研发下一代的全球衍生系统。

  1997年:为美国Perot Systems全球金融服务的CTO,统领其科技及主要外包项目。

  1998年:为美国InterWorld的高级副总裁,统领其全部产品研发及全球专业服务。

  2001年:为香港交易所IT/系统主管,统领其全部系统研发及IT服务。

  2004年:创办高亚科技,任CEO,领导8thmanage概念推广及工具研发

管理智慧利润


  要衡量一个企业所从事的工作是否为真正的知识经济,关键在于衡量由脑力产生的“智慧利润”是否替代了由低成本劳动力产生的“排汗利润”,而管理知识员工就必然成为我们下一阶段企业腾飞的关键!

 

  当ERP的出现为制造型企业的产出管理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诠释时,我们是否可以设想,智力型行业是否也能用类似ERP的思维加以约束和量化、并恰当控制智力工作的活动流程?

  我们知道,智力企业90%以上的利润均来自智力员工的头脑,你无法像控制汽车生产流程一般地得心应手地预测和控制你的智力员工的产出,也没办法很好地控制他们成果的质量。这就是智力...

Read more

智力管理:承诺是关键


  “在21世纪,管理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使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得到同样的提高。”德鲁克说。

1  当你为你的企业是一个“高新技术”或“高知识含量”的行业新宠而骄傲时,是否同时也为如何驾驭好这个智力型企业、管理好你的智力资源而头疼?这是我们刚迈入智力时代大门时碰到的最大尴尬,一方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智力资本”等已耳熟能详,但大多数披着“智力”外衣的企业骨子
里仍然固执地流动着工厂管理的血液。

  从拧...

Read more

如何管理爱因斯坦的工作——创新管理(下)


  世界上的事情从复杂程度上来分,可以分为本质性的复杂和非本质性的复杂。这和创造程度所表达的意思相像。可以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本质复杂的事物一般都要求人具有高创造性,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一般人理解起来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去创造这个理论;但医院里给病人分派药品的护士的工作则是非本质复杂的,这项工作最大的难度无疑就在于重复性——记住每个病人的用药种类和数量并正确地分派,既不需要诊断病情也不需要决定药的剂量(那是创造性程度高的主治医生的工作)。因此,我们对爱因斯坦和护士的管理方式不能一样。

  根据多年在IT企业的管理经验,我从复杂性的两个维度出发,用图表的方式,如...

Read more

如何管理爱因斯坦的工作——创新管理(上)


  创新其实可以分为很多等。大家都不会怀疑爱因斯坦的创新比中国民间剪纸的难度更大。我用以下三等来简单描述一下创新的程度。

  首先是高度创造性。这种程度的创造性更多的是与人的天赋特长有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可以称之为天才的顶级艺术家和科学家。如音乐大师贝多芬、肖邦,绘画雕塑领域取得不凡成就的罗丹、梵·高以及各个年代的文豪巨匠雨果、李白等等,他们从事着一种需要高度想像能力以及开创性的工作,这种创造能力更多地来源于个人内心和灵魂,并在天赋的滋养下迸发出来。此外,科学家也是该种创新的极好的例子,如一生中共发明了1328种东西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软件概念的技术创始专家等。拥有此种...

Read more

软件国际化,中国与美国的竞合战略


  现在美国是全球软件业的领导者,中国是跟随者,中国要想赶超美国,最终取代美国的地位,现在应懂得韬光养晦,懂得向美国学习,取长补短。

  在软件发展史中,美国是先行者,他们当时有充足的资金和时间来发展软件业。中国现在面临的情况跟美国当时不一样。印度、以色列和俄罗斯等纷纷想在软件方面赶上美国,中国若照抄美国,走美国25年来走过的路,逐步改进,那么是很难赶得上美国的。中国不能只是模仿美国的一举一动,而是要想办法消化美国的成功经验,将其失败的教训引以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大步跃前,创造新的辉煌!

  美国虽然是全球软件产业的领导者,但并不等于美国所做的已经是人类所能做...

Read more

龟兔赛跑之竞合战略


  国内经济学家厉以宁曾提出过一个有别于传统的“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指定路线发生变化,路中间出现了一条河。于是它们想出了合作的办法,兔子先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最后双双获益。这就是典型的 竞合战略 的例子

  “竞合战略”一词最早出现在1996年,1996年,博弈理论与实务专家布兰登博格(Adam M.Brandenburger)和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出版《竞合战略》一书,立即在实业界和理论界掀起一股热销和讨论的浪潮。竞合战略是博弈理论的应用,它是关于创...

Read more

智力工作者时代的管理问题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人类社会在划时代的技术引导下穿越信息革命,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日本著名管理学教授Lkujiro Nonaka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创造知识的企业》的文章中感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在变动的经济环境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环境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要掌握竞争优势必须先掌握知识。”

  达尔·尼夫在《知识》导言中也深悟这样的挑战:“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企业已不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

  前任微软CTO纳森·梅沃尔德(Nathan ...

Read more

管理在不同时代的运用


  当人类社会形成时,管理也就诞生了。无论哪个时代人们都面临如何管理自身所处群体的问题。不同的时代需求不同,也便需要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人类文明主要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时代、二百年的工业时代和二十年的知识/信息时代。与这个变迁的脚步一致的是,管理手段和思想也应随人需求的改变而改变。

  在农业时代,人们挣扎于普通的生存问题,为了获得水、食物和牲畜而劳碌。局限于自身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强大,人们被分隔为许多相对独立的小群体,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劳作,这时家庭只要在家长或族长的带领下,进行简单的合作,就可生存下去。这个时期没有成型的管理思想,管理仍处在简单的协作阶段。

  19世纪初蒸汽...

Read more

软件管理盲点对软件工程科技的影响


  错误的管理学,也导致美国这20多年的软件工程研究走错了方向。例如Halstead与McCabe开始了软件质与量的量度,但根本上,软件是与创造能力(活的)有关的,故美国在这方面发展了20多年,所产生出来的技术不但没有被广泛采用,相反那些已采用的技术也慢慢停用。在需求工程研究方面,美国发明过100多个需求语言,但至今最常用的仍然是英文,其他的几乎被完全淘汰。美国管理学说:“不能量度,便不能管理”。在实践中,如果你问十个有经验的软件主管:“写需求是一页纸好或一千页纸好?”你会得到很不同的答案,可见理论和实践是严重脱节的。总括来说,在这20多年...

Read more

软件管理盲点对美国和日本软件业的影响


  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全球的文明国家,我在这里只谈及美日两个国家的软件管理,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与软件管理的发展史有密切关系。我并不是说其他国家没有用工业生产管理模式来管理他们的软件生产。

  目前全球先进国家的管理人才,受的都是工业时代管理的训练。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软件产业的初期,许多软件机构的高层本来出身于硬件业,因而他们着重实体管理,甚至工厂式管理。在60年代,美国软件科学家大多认可NATO研究小组提议的软件工程概念,即认为软件开发规律同工程一样。而日本的软件科学家多认可软件管理如同工厂的概念。但美国软件科学家及工作者对软件工程的概念其实十分含糊,不但有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