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谢威

本人乃静看经济动态的一介书生, 学术观点的基本倾向是经济自由主义,主张确立和保障个人的经济自由权利,限制和约束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力;崇尚事物的自然生发和自然演化,疏于人为的制度设计和秩序建构;喜好妥协、合作、宽容、互惠的行为方式,又能坚持原则,观点鲜明地提出和说明问题;热衷于学术自由,人格独立。

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出炉 邓中翰捧走大奖


      中新网12月28日电 被誉为中国经济界奥斯卡奖的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各个奖项今天晚上在北京饭店揭开谜底。回国创业、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水平芯片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成为最大赢家,捧走分量最重的年度大奖。

  此外,邓中翰还和潘刚等10人一起分享了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异军突起摘走自主创新奖,把最大众的消费转化成最有效地的环保行动的环保人士、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领走社会公益奖。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由中央电视台主办,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设置的年...

Read more

中国精心设计“深水区改革” 直指六类“问题”


记者:黄庭满

  即将过去的2005年将以改革转折年份载入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史。

    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着“改革”的主线,对2005“改革攻坚年”进行具体部署,力图为未来五年的改革提供坚实的铺垫;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全篇各章节贯穿改革内容,对未来五年的改革进行“高位部署”;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对作为新的五年规划时期开局的2006年改革进行具体部署。

 &n...

Read more

高等教育市场化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


朱劲松
 
摘 要:本文从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微观经济学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市场机制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时的有效性,然后对市场机制可能失灵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种失灵提出了一些看法。文章开头先对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市场化与教育产业化之间的区别和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这些前提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对今后改革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市场化  微观经济学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前提问题分析
    在进行这篇文章的主题论述之前,有必要将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问题作一下界定和描述,便于确定文章论述...

Read more

教育部拟将400多亿农村教师工资全额列入预算


本报记者季谭发自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前不久甘肃省渭源县委副书记李迎新的《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面对“如何解决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待遇”问题,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近期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逐步取消代课教师,全面推行农村的教师聘任制。 >>点此进入发表您的看法

章新胜指出:“要把农村教育搞上去,根本在于教师。”为此,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透露,教育部将采取系列措施,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引导和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任教。

《第一财经...

Read more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委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撰写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二00五》十六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受益者与落后者之间的鸿沟正逐渐拉大,这种不公平尤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及不同人群之间表现得极为突出。

    报告指出,中国的弱势人群,尤其是 无地农民、民工、下岗职工和农村人群,处于极端贫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正是这种正在不断增加的不公的受害者。在城乡差距方面,目前中国城市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标为零点八一,而农村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标为零点六七,仅是前者的百分之八十三。不公平在东西部...

Read more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解读:八大任务造福百姓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最新一期《领导决策信息》刊发名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解读:八大任务造福百姓》文章,文中指出明年扩大内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8项任务中,新农村建设方面着墨最多,并且还特别强调明年“一定要有良好开局”。全文如下:

     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明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

Read more

三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世界整体化的趋势从近代就形成,马克思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一命题表述了这一历史趋势。因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世界历史不是通常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史、即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人相互依存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由此,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他的世界历史思想。
   
但在马克思之前,世界历史观念源远流长,其中集大成者是黑格尔。这项宝贵的思想遗产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偶然...

Read more

关于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些看法


     在利用外资的实践中,总是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不长,经验缺乏,特别在加入WTO后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用外资道路,有待于我们各方面的努力。笔者就近期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简述如下:

     一、我国建国后到现在四十多年来利用外资的历史简要回顾
     五十年代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上还存在着仇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妄想把我们扼杀在摇篮之中,当时只有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外资投入;到60年代、70年代初,由于...

Read more

走进“青阳腔”


     l、青阳腔产生的人文背景:
     明代建国之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到了中叶的嘉靖、万历年间,政治趋于开明,江南及东南沿海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新的哲学观、美学观产生,皖南城乡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农村家族的宗族祭祖活动、宗法佃仆制度盛行,佛、道宗教文化与皖南民俗相结合,民间文学兴起,社会审美心理更变,加上皖南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构成了青阳腔产生的肥沃的人文土壤。
     2、青阳腔音乐源流及历史地位的形成:
 &...

Read more

再谈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弦管、南管。郎君唱等,植根于闽南大地的南音,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典雅优美、情韵深沉,千百来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并远播港澳台和东亚采一带。研究南音音乐,不仅可以充实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而且对于促进海峡两岸及福建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都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认为若能借鉴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美学等多学科的方法,相信对福建南音本世纪的发展及其所体现的美学思想进行综合探讨能起到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一、南音百年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