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首位,生态产业是重点。如果各地不根据自己的特色资源禀赋发展生态产业,简单地照套城镇化与工业化,就会逐渐趋于同质化,并失去了自己的生态灵魂,也就不可能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各地要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来发展生态产业,并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要在传统资源如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开发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空间,加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雪等生态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实现“生态产业化”。同时,还要与“生态产业化”相对等,进行已有产业的生态转型,即实施“产业生态化”,如常规农业生态转型、常规工业生态转型、常规旅游业生态转型等。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必须“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两手同时抓,大幅度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以提升乡村产业的产值和收益,全方位拉动乡村产业复兴。
当前我国已进入“双康社会”(小康+健康),人们对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长。乡村生态产业市场规模大,是保障乡村产业繁荣的重要依托,这也是乡村生态产业发展能够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学逻辑。
浙江省的许多村庄之所以蓬勃发展,全国范围内都在学习其乡村振兴经验的核心原因之一,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该省成功推动了乡村生态产业,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和国家政策,积极开发生态资源,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繁荣,从而加速了乡村振兴。
今后,在乡村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以中医农业为重要抓手,因为中医农业生态措施不仅有利于减少化学农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污染,如水体污染、土体污染和气体污染,还能提高农产品品质,这是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以及其他生态产业的重要前提。因此,要通过中医农业生态措施保住乡村的绿水青山,生产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还要强调的是,要发展乡村生态产业,首先要有对当地的生态资源禀赋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透彻理解;其次,科学、合理、适度地对生态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第三,创造好的软环境来推动乡村生态产业,包括培育经营主体、研发技术产品、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市场、政策支持等。(朱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