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十年》连载223


  长篇新写实小说:非常十年(223)

  林正德著:《非常十年》(连载223)

  《非常十年》第二十七章(4)

  当然,这件事如果还要刨根问底的话,历史的事实是,关于“党内、军内一小撮”的提法,始作俑者,正是他本人,在1966年的著名的“5.16”通知稿中他本人特别加写两段令人震惊的话:

  “高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有些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尤其不能信用这些人去做领导文化革命的工作,而过去和现在的确有很多人是在做这种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诚然,这两段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当时整个党和国家政治形势的估计,这是一个总的看法,而在武汉“七·二0”事件发生后,把“揪军内一小撮”做为当前运动的大方向,林♠彪和中央文革一班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尽管《红旗》第十三期8月17日才刚刚出版,陈伯♦达他们为了“亡羊而补牢”,19日又发了个第十四期社论《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可靠支柱》,试图挽回由十二期社论造成的极端恶劣的影响,但是,谈何容易,已经燃烧起来的可怕的大火是难以扑灭的,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历来犯政治错误总是要遭到清算的,这一次难道会是例外吗?

  这一段时期,香港人掀起了反英抗暴运动,8月19日,新华社香港分社就停止三家进步报刊问题发表声明,立即停止对香港人民的迫害。

  22日晚,由北京外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第一机床厂等单位组成的“首都无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修联络站”,牵头组织了就“香港英国当局迫害我驻港新闻工作者事件”在英国代办处门前召开了“首都无产阶级革命派愤怒声讨英帝反华罪行大会”,发生了冲进英代办处进行打、砸、抄活动和放火烧了汽车及代办处办公楼的严重破坏外交事件。

  鉴于北京形势日趋严峻,周恩来考虑再三,8月25日凌晨1时,周恩来在钓鱼台5楼单独约见刚从上海毛泽东处来到北京的杨成武,向他谈了近来一系列事件的看法,特别谈到了王♠力的“八七讲话”,并把王♠力“八七讲话”记录稿和其他有关材料交给杨成武,要他飞往上海,向毛泽东汇报,并请毛泽东定夺。

  杨成武将谈话记录交给周恩来过目,上面有周恩来对16个省和自治区运动的看法及处理意见。

  杨成武的记录如下:

  外交部明天小批判,后天大批判。要陈毅请假、检讨。副部长留用检查,将来实现三结合。王♠力给外交部的谈话及一封信有些揪军内一小撮的味道,造词有些问题。占外交部的事,火烧英代办处,连锁反应到外贸部、其他部。对外是一致的说法。

  耽(担)心连锁反映(应),现在一个解放军的威信不能动摇,一个中央的领导不能动摇。

  周恩来认真看完记录后,轻轻地叫了声:“成武啊。”

  杨成武抬眼望着周恩来那副凝重的神情,问说:“总理,还有什么话要我转达?”

  “王♠力的‘八·七讲话’,你交给主席看就行,只谈情况,你不要评论,不要露任何个人看法,就客观如实地反映情况,请主席指示。”周恩来叮嘱道“明白。”杨成武点点头。

  “记住,对王♠力讲话,只谈情况,一定不要加任何评论,叫主席自己作决断。”周恩来又反复叮嘱说。

  “放心吧,总理。”杨成武与周总理握手告别。

  “哦,还有一件大事,我处理不了,你要马上报告主席。红卫兵包围中南海的事件你也知道了,已经闹了很久,大喇叭每天对着中南海喊,就是要揪斗刘少奇,逼我表态。他们搞‘揪刘火线’,主席不在,我不好处理……”可总理却一直拉着杨成武的手不放。

  “总理,主席讲过一次,绝对不许批斗刘少奇,二百人批斗也不许。”杨成武道。

  “你把这里的情况再讲讲,可能有人煽动,你跟主席汇报,一定要准确、客观,不能掺任何评论性的话,特别是王♠力讲话,只谈情况,一定不要加任何评论,叫主席自己作决断。”周恩来又反复叮嘱说。

  “我明白。”杨成武又点了点头。

  当天上午杨成武即飞返上海。他见到毛泽东后,就拿出记录,逐条汇报周恩来的谈话。

  毛泽东边听边抽烟,不吭声,也不提问,只是最后说:“成武呀,你累了,先回去休息吧!我考虑考虑,看看材料,有事再找你。”

  与此同时,江♠青从红卫兵小报上看到王♠力的八·七讲话后,她搜集了几份并附上她给毛泽东的信交给张春♠桥。张春♠桥早就对王♠力和关♠锋不满了,他曾经对陈伯♦达说:“关♠锋骄傲得很,王♠力和他搞在一起经常把我们搞得被动极了,应该在中央文革小组的会议上批评批评他们。他们在学生中挑拨离间,制造分裂,还挑动一些人到上海来造我们的反。这样下去可是不得了。现在王♠力又在打陈毅这些人的主意。现在不是搞他们的时候嘛。” 张春♠桥把王♠力谈话的报纸交给了毛泽东,并反映了关♠锋和王♠力的许多问题。在反映前,张春♠桥事先报告给江♠青,江♠青听完后对他说:“你转告主席,我也是这样的意见。”

  毛泽东经过再三考虑,为了要稳定军队,就必须稳住那些大军区司令们,他深知“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假如没有许世友这些司令们支持他,他是很难开展这场文化大革命的,再说王♠力几个人近来也确实闹得太不像话了,连英国代办处也敢放火烧,倘若他不揪出几个人来,很难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他的那些“朋友”们会越滑越远,到时候恐怕连他也难以收拾局面了。

  在两天后,杨成武接到毛泽东秘书的通知,便驱车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的秘书把杨成武引进了毛泽东的书房,毛泽东瞥了杨成武一眼说:“你坐吧。”

  杨成武在毛泽东身边的一张沙发上坐定之后,毛泽东对他道:“王♠力这篇讲话极坏,现在叫王八七,膨胀起来了。会写几篇文章。膨胀起来了。要消肿。王的错误大,我的看法:此人书生气大些,会写几篇文章,不大懂政治。王的破坏性大些。关♠锋听王♠力的话。王♠力的兴趣不是什么部长、副总理。这个人爱吹。关有活动,活动总要活动的……”

  这时候,毛泽东停顿了顿,又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叠白纸说:“我考虑了,我说你记。”

  杨成武拿着笔和纸,准备在记,毛泽东接着说:“王、关、戚是破坏文化大革命的,不是好人。你单独当面向恩来报告,把他们抓起来,要恩来负责处理。”

  毛泽东将记录过目后,又说:“你现在就去准备,叫恩来马上办这件事!”

  “是,主席。”杨成武道。

  当杨成武走出客厅后,刚回到房间,毛泽东派护士长吴旭君又把他叫了去。毛泽东仍坐在沙发上没有动,当杨成武重新坐定后,毛泽东若有所思地道:“你回去告诉恩来,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先抓王♠力、关♠锋,把他们分割一下,看看戚本禹有无转变,这三个人是不是可以分化一个?戚本禹是不是争取一下,但是要狠狠地批,要批透。不然的话,就争取不了,分化不了。怎么处理,由恩来决定。”

  杨成武把记录检查一遍后,交给毛泽东重新过目,毛泽东审阅后,拿起笔将“狠狠地批”几个字描清描重,点头说:“就这样。”

  接着,杨成武便乘专机飞抵北京,他驱车直入中南海,来到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

  杨成武向周总理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沉思了一阵子,对杨成武说:“事不宜迟,立刻通知开会!”

  在钓鱼台16号楼的会议室里,参加中央碰头会的人员全部到齐了。周恩来向与会者宣读了毛泽东的决定,叫王♠力、关♠锋请假检查。当然,这“请假检查”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当时,暂时没有动戚本禹,一直到了次年才动到戚本禹头上。

 

  一天早上,刘友礼跑到我家来找我,他见到我开门见山就说:“李晟,快穿上衣服跟我走,绍英要见我们。”

  “‘老太婆’找我们?她人在哪儿呀?”

  “在战坂,在F司令部。”

  “我的天哪,在战坂,这么远,我还不知道战坂怎么走咧。”

  “你尽管穿上衣服跟我走就是了,有人给我们带路。”

  这样,我跟着刘友礼骑车来到了市一中干到底的宋春生的家。我和宋春生原来不认识,倒是刘友礼是个交际场上的能人,他认识不少外校八·二九的人以及省机的干部。

  这个宋春生是一中高三学生,尽管他今天身上只穿着一件红色背心,脚上套的是一双木屐,但是,在他的身上却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气质。他剪着短短的海军头,方形的面孔白白净净的,五官端正,眉目清秀,戴着一副秀郎架的眼镜,显得睿智、精明、强干。

  我和宋春生是刚相识的,彼此不了解,因此,一路上他主要是和刘友礼攀谈,我只是偶尔插上几句话。

  8月的骄阳高悬在世界的当空,尽管才9点多,但已经热得不得了,似乎划一根火柴空气也要燃着了。街上的柏油马路也被太阳的热力烤得发了烫,如果自行车的轮子不是在不停地转动着的话,那橡胶车胎恐怕也要被滚烫的路面熔化了。在城区里还算好,还有建筑物和绿树遮荫,而一到了郊区,就是沙质的公路,一路上都是洼洼坑坑,车子很难骑,沿路除了一些稀疏的树木外,几乎就是光天化日,太阳裸露着火红的炽热的胸膛,把地面烤得都冒了烟。虽然我们都戴了草帽,可是那涔涔汗水还是从面颊直流淌下来。况且,我又不知道路,不懂得战坂在什么地方,还要骑多久才到,因此,更加觉得道路的漫长。在接连爬了几个小坡之后,我的两条腿和车子都变得沉重起来,车速也愈来愈缓慢了。

  我仨骑车贯穿了整座城市,从南区一直骑到了北门远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了战坂村。

  这个战坂村解放前就是游击区,当年城工部所属的一支游击队就经常活跃出没于这个战坂村。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战坂又成了老区的据点,全村清一色都是老区观点,省老区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除了老区以外,八·二九F司令部也设在这里,这里还是省机联司、省工联司飞虎大队的两栖场所。对于这个战坂村,革造会方面自然是虎视眈眈的,据他们声称这个战坂村聚居外来人员达一千三百五十多人。

  可是,我们今天上午来到战坂村的时候,却没看见有多少人,这个村子跟平常所见的村子没什么两样,大约是因为烈日当头的缘故,静寂的热气在大地上蒸腾着,村子里的人都躲在屋里,道路上没什么人来往,我也没看见设什么岗哨。八·二九F司令部是设在一幢旧祠堂里,我仨径直走了进去,找到了徐绍英。

  徐绍英看见我们来了,也感到很高兴,她大方地伸出手来,和我们一一握起手道:“好久不见你们了,你们好啊,今天你们是骑车来的吗?”

  “是啊,战坂好远呀,我们骑车子腿都快要骑断了。”我说。

  “F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呀?”刘友礼随口问道。

  “是呀。”徐绍英点点头。

  “F司令部一共有多少人在战坂呀?”我一边打量着这祠堂,一边问说。

  “我们只有30多人,你们附中的韩继明也在这里。”徐绍英说着,便转身朝里面大声叫道,“继明,继明。”

  韩继明听见唤声,从里面一间房间走了出来,他一看见我们来了,老远就露出笑容,走到近处后,我们也互相亲热地握起手来,他拉着我的手问说:“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刚刚,我们连气还没喘过来咧。”

  韩继明见我们几个人还站着,便自告奋勇地道:“我去搬几张凳子来。”接着,他就掉过身而去。

  “这战坂还住着些什么人?”刘友礼又问。

  “有老区、省机,还有省工的飞虎大队也经常在这里来来往往,他们真真是飞虎大队,每一个人都有一辆自行车,佩带着手枪,就像一支自行车武工队,行动神出鬼没,叫老K们吓破了胆。”

  “我们F司有枪吗?”我望着她问。

  “有是有,不过,只有几把,我们不像省工,廖知天跟军区是糍粑拌白糖——粘糊糊的,他要多少枪就有多少枪,而我们F司像是后娘生的,要枪可没那么容易呀,唉——”她不由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