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内容和意义是折腾,那么可以说,这个折腾有个重要的性质,那就是矛盾。我们每天折腾,面对的都是矛盾选择。好比走路去一个地方,途中要遇到若干岔路口,我们选择一条路,刚走上去,马上又遇到了岔路口。不管岔路口有多少条路,最终的选择只有对、错两个,这就是矛盾。我们开始一天的生活,早餐总是要吃的,但是还有个不吃的选择,就是你虽然选择“此”,但总有个“彼”在那里,这就是矛盾,所以我们每天乃至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矛盾之中。我年轻时曾做新闻工作,新闻写作有个通则,就是所谓“五要素”、“五个W”: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这五个W讲的都是矛盾选择。人的职业技术、聪明智慧等,都完全是体现在矛盾、对错的选择之中,凡俗人生的痛苦烦恼、幸福快乐等,也都是根源在矛盾、对错的选择中。
有人会说,我们不选择,难道不可以吗?世出的人生,就是不选择啊,就是超越知识,需要修行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凡夫即有情众生的世俗生活。
其实我们生老病死所在的这个世界,从世出的高度看,历来十分美好,人生之路真是美景天成。人世间所有的不幸和悲痛,并非源于天地宇宙,并非外因所致,而是真正地属于人(凡夫)的,是人自作自受、自己折腾出来的。人间自食其果的人生烦恼,用佛家的话讲,就叫“造孽”,就叫“祸福无门,惟人自招”。人要得到快乐,说起来极其简单,只要人自己不折腾、不造孽,即不做矛盾选择,那么世上的不幸和烦恼就没有了,有的就全都是快乐了。但这里的问题是,人不折腾、不造孽到底行不行啊?我的回答是:人这个怪物不折腾、不造孽,即不做矛盾选择,那是绝对不行的。矛盾折腾,无论其成功与失败,它是世俗人生唯一的内容和意义所在,而且这个折腾是超力的安排,因此人一折腾起来往往身不由己。很多人并不知道折腾的这两个道理(人生的内容和意义,超人安排),正如伟大的《圣经》诠释家考门夫人所说:“多少重担,我们虽然背着,可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背。”不明白“为什么要背”,就会稀里糊涂过日子,没完没了瞎折腾,自己招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人生只有两种,世入和世出的两种,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就是一种选择。人类自有智力和文明产生以来,其生活方式就逐渐地形成为世俗的人生和超凡的人生。世俗人生是一种充满人际矛盾的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我们每个人每天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矛盾折腾。没有矛盾折腾就没有人生,矛盾折腾是人生的内容和唯一有意义的事情。
我小时在家放牛那会,经常听到终年辛劳的村民们慨叹: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不就是“吃做-吃做-做吃做”吗?家乡老农这句概括人生意义的话语非常精妙、确切,因为人生就是折腾,折腾的就是“吃饭”和“干活”这两件事——吃饭之后干活,干完活又吃饭。当然人生还折腾着其他许多的事情,但不管有多少事情,总之都是无事生非地折腾那些事情。比如单就“吃做”来讲,就可以折腾出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哪里吃、和谁吃以及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哪里干、跟谁干等等复杂繁多的花样来。有人说人生不过“像一群蚂蚁在几百万个太阳照耀下所展开的一场战斗”,这个说法也非常确切,“战斗”就是对立选择、矛盾折腾,是对人生折腾十分形象的比喻。考门夫人说:“对世界最有贡献的莫过于平稳安静的生活,它就像天上的日月星辰,停在固定的位置,以神给他们的光普照世界。”但这是对于超凡和永恒快乐的理想人生而言,是没有矛盾选择的一种生活。对于人世间无法沟通和获取超人力量的芸芸众生来说,他们不可能“停在固定的位置”上,顺利地进入精神领域没有矛盾折腾的“平稳安静的生活”;他们“安稳”和“固定”的只是世俗成败的标准、折腾规则和超力安排的一成不变的矛盾折腾方式。
人来到世上开始是个“无”,然后伴随着成长与衰老,才慢慢拥有各种形式的财富。“拥有”是一种感觉,到死的时候闭上眼睛,“感觉”消失了,于是重归于“无”。人生唯一有内容的,是在两个实质为“无”的点之间,充满了精彩的实质为“有”的折腾;如果没有折腾,不仅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是“无”,整个人生的全过程也是“无”,那么生活就是一场“空”了。佛家讲的亦色亦空-非色非空-色空无别,世间人不管有多么伟大,都是做不到的,他们总是要永远执著于“色”,执著于“有”。尽管世间人在死生难料、旦夕祸福的现实生活中,明眼看到“有”这个东西于世无常、瞬息万变,但他们还是放不下它,还是要像疯子一样痴迷于它,一生一世、生生死死都只为它,执著它,想抓住它。人最可怜的,是在他快要彻底归于“无”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有”,非常地可怜可悲。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在病重时,喉咙里只是痰响,说不出话,总不肯断气,把一只手从被子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可怜地摇晃着。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严监生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又上前问:“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严监生把两眼睁得溜圆,又把头狠狠摇了几摇,两个指头动得越发僵硬紧张了,好可怜啊!奶妈抱着儿子插话问:“老爷是惦记两位舅爷不在跟前吧?”严监生闭着眼睛,只顾使劲摇头,那手指头只是直直地指着不能动了,快要断气了,太可怜了。突然他的小老婆慌忙走近前来,哭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完赶忙走去挑掉一根灯芯,严监生满意地点一点头,把手放下,登时就断气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严监生临死还能说话,他说什么啊?他在临死关头会说什么最重要的话呢?除了“有”,不会说第二个字了。人为什么要写遗书、要留遗言,都是放不下那个“有”。从世出的角度看,世上最可怜可悲的人,人一生最可怜可悲的时刻,就是在快“死”那一刻,还想抓住那个“有”。可是死神“嗒”一下来临,一切——全都没有了!
人总是死活要抓住“有”,这是其与生俱来的本能。孕妇在怀孕三到四个月时,就会感觉肚子里的婴儿在动,在开始抓东西了。因此根据超力规定,世间人是为矛盾折腾而生的,他们生来就要折腾。造物主植入人体的第一个本能,就是使人在绝对不能改变的“生”和“死”之间,可以本能地、相对自主地填入“有”,而“有”就是矛盾折腾。因此人的一生不折腾,不做“有”的填空,那他干什么啊!折腾有功利性的,也有自娱性的,即使不为什么,也要本能地自我折腾、自我刺激,以示生命本身的存在和价值。如果你害怕和厌弃折腾,那就只能过一种单调乏味、苍白无力而令人不齿的生活。
比如有一幅漫画,画一个农民懒洋洋地坐在小河边钓鱼,画上配有一则电视记者和钓鱼农民的对话——记者对农民说:“你应该把所钓的鱼拿到集市上去卖钱。”把鱼拿到集市上去卖,这就是矛盾选择了,可是这个农民问:“卖钱来干什么?”记者回答:“有了钱你就可以自己造个鱼池了。”农民又问:“造个鱼池来干什么?”记者说:“你就可以在自家的鱼池里优哉游哉地钓鱼了。”农民最后说:“可是我现在已经优哉游哉了。”这个农民是有慧根佛缘的,他认为你要我折腾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原来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因此我不干。世俗的人生,绝大多数不是像这个农民一样厌弃矛盾折腾,而是要着迷于矛盾折腾的。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生活或事业达到某个目标就满足了,就不再奋斗、折腾了。可是有朝一日目标达到了,但是并不满足,还要继续折腾。
考门夫人在其被誉为“心灵福音”的巨著《荒漠甘泉》中说:“若是我们前面的生活只是平坦和没有波折的,那是何等索然无味啊!”一个人除非已经耗尽了所有折腾的资本,否则无法忍受像那个钓鱼农民一样“平坦和没有波折的”、“索然无味”的人生。折腾是世俗众生在世间活着的唯一内容,也是其所定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罗素说过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参差多态是一种矛盾现象,但却是幸福的本源,我认为罗素是说了一句大实话。人的痛苦,往往是源于人群的一致和同等的幸福,那么有差异和矛盾,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了。我观察过很多人,比如彼地发生天灾人祸,此地的人会有一种幸福感,他会说,相比人家的遭遇,我们真的幸福得太多了。所以矛盾法则有它无情与合理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