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从中国到世界


 中国较大的药品消费人口/市场和制造业基础,决定了国内市场仿创升级和对外制造出口有望构成平行的增长逻辑;但由于国内外市场化竞争要素差异,我们认为两条产业升级路径将分别由两类不同的公司构成。我们认为中国龙头药企的产业升级路径大概率“先中国再世界”,看好国内药企创新技术平台突围的机会。

从国际化的角度看,我们认为美国市场国际化的核心是在对美国药品监管、支付、流通环节理解上,窗口期和竞争要素匹配,美国药品市场不同的产品窗口期对中印日公司的竞争要素要求差异大,“印度路径”和“日本路径”都不适合中国,我们看好受益于国内高品质医药制造的持续运营能力的无菌注射剂出口,和以生物类似物为代表的国际化机会,看好健友股份、普利制药等公司。
印度药企从制造端的国际化,更好地把握了美国仿制药国际化窗口期;日本药企创新药升级,更好地通过本国消费市场进行积累。中国与日本有相似的国内医药消费的产业环境,但中国仿制药销售额/量的占比高于日本改革初期,且更快进入慢速增长阶段;中国与印度有相似的制造出海产业基础,但错过了美国普通仿制药升级的窗口期。
美国市场环境的变化:①流通端的集中导致Me-too策略更难复制;②IRA下允许药价谈判、支付端控费。①Me-too/better盈利窗口缩窄、②仿制药短缺+高利润率并存、③生物类似物的竞争越来越“制造化”&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