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为攻 攻守兼备


 以守为攻 攻守兼备

 

中条山客

 

有人群就存在竞争。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商场上,甚或在职场上、更不用说公开的赛场上,竞争都是必然的。有竞争就会有胜负。如何制胜呢?从古人的兵法中找答案。

春秋末期,齐国孙武的《孙子兵法》讲,在各种竞争环境条件尚未达到进攻出击的态势时,要先做到严密防守,滴水不漏,通过守来巩固和完善既得的阵地,为进攻准备条件。即使竞争暂时失利,也要养精蓄锐,以求东山再起,这就是以攻为守的要义。

时间是胜负转化的要素,有准备的一方是以守为攻策略的制胜之道。通过守势促进不可胜生变出可胜性的条件。防守有四:一是促使攻击的外部条件由不成熟到成熟;二是积聚攻击力;三是协调己方各个部分的力量,形成1+1大于2的合力;四是派出间谍员工从各个方面出击,分化、瓦解对方联盟与势力。

以守为攻担负着由守势不可胜性到守势可胜性的艰巨任务。竞争者只有善于驾驭守势艺术,积极改变守势的主客观条件,利用胜负之数的生变之机,由守转攻,才能更好的取得胜利。

有攻必有防。防线有三:有形的壁垒、无形的障碍及严防敌方间谍的渗透。三者相比,后者更为难破。守之术,就是既要筑起有形壁垒,又要设置无形障碍。这里说的无形障碍,是一种“守”功,也就是说,守是坚定沉着,静观待机;守要守得住,防要防得稳。攻方与守方之间的抗衡或对垒,不仅是力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智与谋、胆与识、气与志的较量。

竞争中采取守势时,竞争者必须设置无形障碍,在思想上构建难以对付的心理屏障,坚持必胜信念,静观待攻,不为外界所动,也不被对手所激而鲁莽行事。

静以待胜是守之术的一个重要特点。等待,并非消极坐等,而是悄无声息的积极备战。由于守势处于固守之势,往往从外在形式上表现出“外静内动”的特点,即是说竞争者要避开一时不利于自己竞争的因素,而是在静守中强化自己。兵法云:“兵以静胜”、“兵静则固”,“静则无形”,敌不知我之行迹、企图、虚实及何处防守;“静则不躁”,就不易暴露自己的弱点,敌人也找不到可乘之机。在竞争中,要避开一时不利于自己竞争的局面,以“守”的形式“静”下来,外静内动,“守示于外”,“攻动于内”,在静中优化自己,在“守”中厉兵抹马,这样,形不露,躁不生,敌找不到可乘之隙。所以,守势具有安全性或静胜性。也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谓的“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也。”

 

202392日星期六,陕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