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五届州委创新了一个重要的和谐概念,就是构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和谐黔西南,这里边的关键词有五个,正好十个字: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州委陈敏书记在2007年1月16日全州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谈到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时指出:“通过不懈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好家园。”这是“十字”新和谐概念的权威和正式出处。陈书记最早公开提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这十个字,是在全州党代会召开前十天,即2007年undefined
一、打造黔西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比较全国情况来看,黔西南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之一是气候资源。黔西南州位于东经104°35′—106°32′、北纬24°38′—26°11′之间;按照国家气象局的气候区指标,州内海拔
从旅游和人居环境方面来讲,黔西南唯一小小的不足是紫外线较强。黔西南是贵州省强辐射地区之一,年平均日照时数除晴隆、贞丰为1200—1300小时外,其余地区大都可达1400—1600小时。但是黔西南没有污染,因此晴起来就是一片晴空万里,天色蓝盈,山峦翠绿。黔西南州热量分布的一个特点是,春温大于秋温,终年少见霜雪,为发展亚热带作物提供了较理想的条件。因此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田园山坡一片绿色,许多地方都适合发展观光农业。
黔西南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227毫米—1556毫米左右,其中兴义、普安、晴隆在
黔西南州土地资源也比价丰富,拥有国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比以色列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1.49万平方公里)还多将近2千平方公里。在国土面积中,宜耕面积占11%,宜林面积占37.5%,宜牧面积占11.8%,山河面积占40.9%。在地球的土地表面,黔西南是地貌复杂多样,但荒废土地极少的地表之一。全州宜牧草山草坡幅员广阔,面积约602万亩,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连片草场234万亩,90%以上分布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绝对枯草期的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四届州委的许正维书记特别爱草,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就是利用了州内草场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黔西南州生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等都非常丰富,一年四季为黔西南大地点缀着绿色。
如果能把黔西南的自然环境保护好,不要人为破坏,黔西南本来就是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地方。尽管有上述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环境,但是还要建设。黔西南州“十一五”规划纲要专门用一章的篇幅即“第六章”共2206个字来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标题叫“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开篇的“总纲”第三节“奋斗目标”中,提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预期指标是:“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以上,县城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石漠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和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全州第六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今后五年政府的七点主要工作,第四点就是:实施“环境立州”战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其中讲到: “实施好退耕还林还草还竹、公益林保护、珠防工程、珠治工程、石漠化治理、岩溶山区草地畜牧业示范等生态建设工程,扎实推进100万亩草场、100万亩速生林、100万亩竹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落实好“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指标,一个更加“天蓝、地绿、水清”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黔西南必将在5至10年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