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的修订者是安徽省人社厅,文件的执行者是阜阳市2021年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加之2022年11月30日人社部发文明确指出:职称评审遵循先立后破的原则,切忌一刀切,简单化,应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然而至今没有等到任何纠错,纠偏的声音,而是坚称评审符合规范,确保经得起检验!
我一直希望用理性的声音去呼吁,对于一个超级大国,工作中出现疏忽,甚至错误都是非常正常的事,关键是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如何做?是希望用时间去消化,还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的纠错,纠偏。可能我的大局观不强,但对于一个长期正直的人来说,很愤怒,更很失望。前有文革中的拨乱反正,当下在鼓励干事创业的同时,也应该旗帜鲜明敢于自我纠错,纠偏,以给市场与社会树立良好的导向,也给当事人的人生一个更负责任的交代。
我是2011年获得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并于2012年获聘的,按照时间节点,应该在2017年可以参加副高评选资格的,实际上先后在2013年,2016年辅导学生分别获得安徽省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同时在2014年获得论文评选安徽省一等奖,这在当时是非常领先的,实际上只要再花一两千元买篇论文就可以副高了,但我并没有这样做,以至错过了2017-2019年这三年,2020年因阜阳市教育局发布论文评选获奖通告在公示之后,再次遗憾错过,2021年安徽省试行职称新文件,按照新文件,缺乏一次岗优(实际上我从来就没要过任何荣誉),但是我提供了一些替代材料未被认可,同时新文件试行并没有设置过渡期,衔接过渡,而是一刀切,简单化的严格执行新文件,当年落选,后及时向有关方反映,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22年在缺乏一次岗优而并没有要,出现的声音是要的都不够,不要的不会给,仍然遗憾的错过2022年,2023年出现了指标紧缺,由于没要过任何荣誉,可能又要错过了。
现在除了从个人角度去呼吁我所遭受的2021年职称评审问题外,作为一位多年勤于进行政策建议的知识分子,我想向国家发出呼吁:取消职称评审指标制,确保应评尽评。其理由是:随着反腐常态化,其它各项事务日渐规范下,堵住了偏门,就有条件打开正门,实行普惠制,确保应评尽评,因为在指标制下,先入者一劳永逸,后入者只能无尽的等待,特别是在教师基本饱和,老教师退出有限下,各地学校的指标都少的可怜,甚至为零,但实际上许多教育同仁的材料都足够了,等的就是指标,但先入者与后入者教育教学水平并没有什么差距,造成巨大落差的就是先入还是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