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论》2023年版说明与目录


 胡志平 著

智慧论

                              2001年~2023年)

 (全书WORD计算72万字,出版计算80万字。希望个人出资出版)

 

写在前面的话

这部哲学著作写了22年,约800000字。

人们常用老子《道德经》5000余字寓含深邃哲理、说尽宇宙真相、囊括自然法则、包揽人德天道的至简至短,贬斥那些超过《道德经》篇幅的宏论巨著。我不以为然。

我曾托人告诉复旦大学知名教授王德峰:可知老子《道德经》5000字之于后人2000年撩起多少注释词解?多达5000余种不同版本、超过500000000字数的后人释义和解读。老子所处年代依靠直觉生发词汇以叙述天道、展示人德。不同版本的释义注解,究竟谁是正宗、谁是权威?该听谁、信谁之版本?其因5000字衍生出500000000字,何来至简?《智慧论》大约800000字,相比老子论著可谓低碳高效。

因为再过2000年,本书依旧流传,但后人为其注释不会超过30000字。书中每个字词都有不可另解的明确含义。更重要的是,这部阐述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著作并非像教科书一样先定义而灌输,本书宗旨何在?它引导读者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磨练思维方法。即便是从来不懂辩证逻辑的人,把书读完之后也能炼成行家。

当一个人的发展前途被某种特殊原因全部堵塞之后,他便被迫走上了不求功名显赫,只求享受过程的真正的幸福之路。他与《智慧论》的恋情长达20多年。如今,出版社要为这对沉迷于过程中的“恋人”举行出版婚礼时,才忽然想起“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内心难免涌起依依不舍的阵阵酸楚。然,这磨练思维方法的幸福过程终究不该独享。把这份“幸福过程”交给更多读者分享,那也是一种幸福!

以往,人们总是说马克思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三个来源”,那只是对哲学流派分属性鉴别的表面一说。当《智慧论》研究撰写到多半时,才深感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成就,在于思维方法的独创性和融合性。它不仅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学说,而且遵循了亚里斯多德以“概念”为核心的形式逻辑推理;不仅吸收了培根的分析与归纳,而且用唯物主义立场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它正视并且提取了贝克莱对人类主观感知具有客观“能动性作用”的合理内核,也接受了康德率先提出的“人类意识之外有客观存在”的著名论断……因此成就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创立的思维前提。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家大都是各坚持各自的哲学方法,唯有到了马克思这里才变成了一切合理内核的高度融合,这是最难做到的。接续这种高度融合的是中国三代思想家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他们所做到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融合。

但是,在本书之前不论何种思维方法的独创或融合都离不开基于“理念”与“概念”这两种以确切“语言”为思想边界的逻辑思考,包括辩证逻辑的运用。紧接马克思之后的维特根斯坦创“语言分析”学说。维特根斯坦为其独创学说展开了可令常人读至发懵而昏阙的极复杂的推理阐述,最终发现“语言”与事实真相的关系是一种因社会关系和认知局限而纠缠不清的关系。维特根斯坦并无意识到自己亲手埋葬了此前的一切哲学方法论。他被西方视为超越马克思的“最伟大哲学家”。

实际上,在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中,还有一种无需用确切“语言”表述的“意识”存在。它与事实真相存有何种关系?它能不能与“理念”、“概念”或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融合互补?《智慧论》从意识的源头开始了此一真相探索的长途跋涉……

            胡志平, 2023712

目录

代序:请学界原谅!请权威宽恕!

 

第一卷:哲学之困

01  人类仅有行为动机够不够?

02  认识论大循环公式与认知微循环条件

03  维纳先生,允许我给“信息”一个定义

04  信息不等于“标识”更不能等同意识

05  信息实现条件和信息实现定律

06  在卡尔·马克思启迪下寻找哲学新范畴

07  信息与响应:让哲学走进微观世界!

08  世纪之交:围绕哲学之根的争夺(一)

09  世纪之交:围绕哲学之根的争夺(二)

10  在宇宙苍茫中寻找物质文明新线索

11  谁在掌控物种进化核心进程?

 

第二卷:科学之根

12  人类启动了寻找“上帝”的工程

13  探索微观越深入驾驭宏观越自由

14  请先哲原谅,时代要为哲学再定位

15  哲学难,难在认识人脑比认识世界难

16  意识的能动性与破神权的哲学幼稚

17  确认人与世界关系先确认人脑进化阶段

18  人脑进化推动哲学为人圈定更大“圆圈”

19  认识论与物质高级运动规律论

20  认知微循环主动融入大循环公式

21  《第三次浪潮》有最后理念的失误

 

第三卷:人脑之谜

22  钱学森前辈,我知道您在想什么!

23  信息与响应恰如“上帝”无处不在

24  初始响应积累与天才素质成因

25  哲学要重视“实事求是”对应关系

26  梦的解析难,人脑生化解析更难!

27  意识起源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

28  高级动物脑进化途中的“三岔口”

 

第四卷:人性之本

29  人脑综合知觉机制构成(一)

30  人脑综合知觉机制构成(二)

31  人脑综合知觉与非理性行为方向

32  人脑综合知觉与精神依赖

33  人脑综合知觉与精神驾驭(一)

34  人脑综合知觉与精神驾驭(二)

35  人脑综合知觉与直觉(一)

36  人脑综合知觉与直觉(二)

37  人脑综合知觉与社会主映像

38  人脑综合知觉与理性规则(一)

39  人脑综合知觉与理性规则(二)

40  人脑综合知觉与理性规则(三)

 

第五卷:理性之光

41  实验:人脑理性极限(一)

42  实验:人脑理性极限(二)

43  实验:人脑理性极限(三)

44  实验:人脑理性极限(四)

45  人性人格的基本构成和机理(一)

46  人性人格的基本构成和机理(二)

47  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一)

48  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二)

49  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三)

50  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四)

51  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五)

52  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六)

 

第六卷:意识之源

53  何种信息对应人脑综合知觉发达?

54  意识起源最严格的理论确认

55  情感唤醒意识,劳动再造人脑

56  模糊概念与理性萌芽的理论描述

57  理论验证观念的东西与模糊概念反应

58  诺奖成果与意识起源线索之误(一)

59  诺奖成果与意识起源线索之误(二)

60  意识中的概念形态与概念内涵

61  概念基础形态的产生和演变

62  简要梳理意识起源全过程

 

第七卷:动机之辩

63  意识作用力反馈的三个方向

64  认知动机实现方式及层次理论(一)

65  认知动机实现方式及层次理论(二)

66  一位草根学者对西方权威的争鸣

67  时代呼唤精准界定辩证唯物论底线!

68  哲学文献为何缺一种中国故事?

69  认识论微循环与脑动力应用分类(一)

70  认识论微循环与脑动力应用分类(二)

71  认知动机要件构成

 

第八卷:创新之翼

72  意识起源最后一座里程碑

73  新探索领域实践方式的重大改变

74  站在新基点上审视哲学基本问题

75  失却良性机制的人脑:非此即彼

76  逻辑的冲突:现实的真与理想的真

77  形式逻辑的贡献与应试教育的偏执

78  创新思维高级形式(一)

79  创新思维高级形式(二)

80  为思维科学和逻辑学注入新理念

81  科学创新中如何展开联想翅膀?

82  “对立统一”是联想思维之根

83  探索的信念:无定论才有诱人前景!

84  科学创新中的第二联想与第三联想

85  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灵感与梦境映像

86  科学创新中的文学思维与故事演义

87  霍金写时间简史,我写人脑简史

 

第九卷:智慧之巅

88  逻辑方法“模糊”与“精确”的解说

89  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律(一)

90  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律(二)

91  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律(三)

92  科学思维中辩证逻辑的地位

93  分析哲学与哲学的原点(一)

94  分析哲学与哲学的原点(二)

95  分析哲学与哲学的原点(三)

96  创新思维“三种逻辑”构想(一)

97  创新思维“三种逻辑”构想(二)

 

第十卷:真理之问

98  真理之源——源头真相何在?

99  实践与真理的关系如何定位?

100  时间包含多少概念?

101  时间有期还是无限?

102  怎样理顺时间逻辑?

103  能否以单一形式逻辑懂老子?

104  被动同心法则”可否炼成精华?

105  哲学三问

106  新年钟声何以警钟?

107  三民主义是逗号是句号?

108  发展经济要资源要不要国魂(一)?

109  发展经济要资源要不要国魂(二)?

110  竞争环境=人格堕落?

 

附录卷:哲学新论

一论:唯物辩证法的定义

二论:“真理”与“主义”

三论:知识爆炸的核聚变原因                                   

四论:哲学与科学

五论:物质与意识概念解析

六论:几个“顶级概念”的逻辑分析

七论:时代呼唤建立大统一哲学体系

八论:哲学边界问题三题

九论:智慧的本质和意识的独立性

十论:人性、人格及人性的本质

十一论:哲学几个现实问题

 

后记:“弃子生涯”与战略认知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