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重在消除存量,遏制增量,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人民群众的生活都不容易,都对社会公平正义寄予很高的期待,因此可以说反腐常态化,长期化兼顾了多元政策目标,但反腐败对经济社会秩序的治理,修复还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因针对的对象是领导干部,而且多是累积多年的问题,其实已经对社会秩序,人民心理造成深刻的影响,但体制内还是许多不是领导的普通员工,他们的行为是受到监委的监督管理的,但实际上监委工作的常态化稍逊于纪委的,更重要的是市场,社会大量失序的现象谁来治理?法律吗?一方面司法正平正义一直受到拷问,其次上升到法律的时候就说明已经产生很尖锐的矛盾了,其实大量失序事一直存在且长期得不到解决,才使得老百姓感觉不到公平正义,进而不幸福,不快乐,而我认为失序的事必须及时的纠正,规范,而遵守秩序特别是长期严守秩序的应该无条件的伸张,更关键的是容错的错,纠偏的偏怎么界定,由谁界定,否则只能是来回踢皮球。
2022年11月30日人社部就做好职称评审工作提出指导意见,而2023年3月31日安徽省人社厅也向下一级人社局转发文件精神并提出指导意见,两级部门都鲜明的指出:要注重职称评审的衔接过渡,忌简单化,一刀切,同时指出职称评审应破四维,立新标,注重品德修养,实绩等因素,多元评价,遇到重大情况,应及时向人社部报告。而就我而言,2019年参与评审就差一篇获奖论文,但我仍坚守不用买的方式获得,2020年完全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一硬件,然而因官方而非个人原因错过当年的评审,当时都没有说什么;2021年试行新评审文件,按照新条件要求两次岗优,我缺乏一次,没有通过评审。2021年12月13日评审公示后的第二天,我就及时的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然而一直未获重视,以致到今天2023年的6月2日,在人社部和安徽省人社厅都已表明职称评审的态度的时候,评审执行方2021年阜阳市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却一直坚持坚称自己没错,其中回复到:新文件试行,老文件当即立即废除,同时之前在时间上早已明确的,我想叩问的是:2020年还是实行老文件,2021年算不算过渡年,更重要的是2020年职评是9月份就上报了,你2020年底发布新的职称指导意见,几个月后就立即执行,考虑到新老衔接过渡吗?短短几个月让人去抢硬件吗?短短几个月让人违反秩序公然去买硬件吗?说到底,到今天问题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担不担责的事?一旦承认职称评审有疏忽,可能要担责,而在追责常态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单位与负责人都不愿意修正,纠偏,甚至即使错了也没有动力去改正,因为要责任追究,此时我认为就需要第三方介入给与公正的评判!
我想说的是:在20年前的大学时期,我就立志报考中央纪委的公务员,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多年来坚定理想信念,一直奋斗不息,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清白,始终坚守做人做事的底气,走上工作岗位后,我自我认定工作是积极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至今作为教师,无论我的身体如何,我都没有缺国家一节课,作为班主任没有接受过任何家长的宴请和馈赠,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是双减前,还是双减后,都自觉的遵守国家各项规定,没有给任何个人进行过有偿家教,更重要的是19年的工作生涯,从来没有,哪怕在评职称上,都没有主动要求过任何荣誉,即使在2020年,2021年受到极大的委屈的时候,都没有在2022年主动去要求,我的骨子里信奉的不是跑要,相信天道酬勤 ,可能知识分子给人的印象是孤傲的,但至少我没有动别人的奶酪,同时我也在维持一直以来的干净与清白。
我还想说的是,在公务员梦的追求中,23年的持续努力都可以白费,因为一方面组织给我的评价是:老实,我的理解是很难适应灵活的机制环境,而我也在反思,我一直说话很直,干事很直,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很难去协调各种关系,可能会动一些人的奶酪,所以经历过就好,不会强求,但在职称评审上,我是十分愤怒,甚至是恼怒的。严守各种规矩可能一次一次的错过,而不守规矩又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更重要的是职称评审的僵化,只设定一个小框框,大家都挤破头去竞争有限的要件,事实上应该是多元评价,多元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