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绝大部分交易人,都没有丢下基本面,当然我知道有些人对基本面真的是可有可无,或者从未放在心上。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深深迷信过技术分析,我甚至认为技术分析跟量化有着极大的相似度,无论是技术指标还是形态学或者波浪理论,金叉死叉等等,这些东西天生就有着较为严谨的定义,比如K线图就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看法,什么三只乌鸦,早晨之星等等,正大国际期货主账户成本条件: 欧美4/大恒指26/小恒指12 详Zdlinb,这些图形定义都很标准,在数据上的特征也十分明显,所以很容易拿来量化。
我们研究过这样一个事情,简单的说,就是先选取一大堆技术指标,然后分别做成不同的选股因子,再给每个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在一段历史周期的各个时间节点上,用这些因子进行选股,交易。
因为计算机程序可以快速重复这个过程,所以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可以对各因子的权重进行调整,最终得到一个最优的权重组合,而这个最优的评价标准,就是在这段历史中模型的真实表现。
本质上这就是一个量化多因子模型,只不过是这里纯粹的采用了技术分析,理论上这是一个很可行的办法,因为你最初并不清楚哪些指标有用,只要选因子足够多,这当中一定有理想的和不理想的因子存在,那么在大量重复实验过程中,理想的因子最终被赋予一个相对较大的权重,而不理想的因子则会被赋予一个较小,或者负的权重,这样一来就把很多理论结合在了一起,得到一个理想的模型。
我再进一步举个例子说明这个事,正大国际期货主账户成本条件: 欧美4/大恒指26/小恒指12 详Zdlinb,比如你前面有10个砖家来为你分析股票,10个人的水平自然有高有低,厉害的砖家说话显然更可信,不厉害的专家所说的内容就需要适当打一个折扣,比如打个八折,这就是所谓权重,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即便这10个人里有一个骗子也是不要紧的,因为骗子的话我们自然是不要听,所以他的权重就是零。
然后你根据各位专家对不同股票的评价,再结合对应的权重,得到最终结果,这么说你大概可以看出,这方法很厉害,是集体的智慧。
在我前面所讲这个研究中,难点在于你并不知道哪个砖家厉害,哪个是骗子,所以要找出最合理的权重分配,就是一个逆向求最优解的过程,尽管这不是一个很复杂的函数关系,但空间太,我们不是纯粹的随机实验去找这个最优解,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比较成熟的算法,属于数据挖掘的范畴,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终的实验,我没有开发出理想的技术分析类选股策略,但相似的事情依旧有人在研究,我也不排除自己某一天来个灵感再跑回去做这个事,因为方法是可靠的,在因子的搭配选取上有无数种可能,所以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最后仅仅总结了这当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说,技术分析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但无外乎几大类,通常同类型的分析方法,往往会发出较为集中的交易信号,比如大盘连续拉升,那么趋势型的指标可能会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发出许多只股票的买进信号,而超买超卖的技术指标也存在同样情况,大概就是不买的时候一直都不买,而买的时候让你买一堆,这是个讨厌问题。
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类型指标之间如果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那他们可能没办法得出集体的智慧,逻辑上也说不通,比如趋势指标的买进信号一般出现在上涨过程中,而超买超卖指标买进信号就大多出现在下跌的过程中,所以不论你权重怎么优化,最终肯定偏向一头,也就是说,再设计之初,指标选取的时候,主观性就是比较强的。
还有一个讨厌情况就是,如果因子选取的不多,单独技术分析方法拿出来胜率都不高,概率差不多就是对半,而指标如果选的很多,又极容易掉入局部最优,事实上在优化这个的过程中的确有收益很高的情况遇到,但进一步分析就看出整个测试过程,持仓都过于苛刻,不合常规逻辑,明显的过度拟合,回测赚钱也不敢用。
还有一个明显问题,是在某一段行情中一个指标管用,另一段时间又失效了,常识上就是上涨行情或者下跌行情,再或者盘整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都会有不同操作手法,这个事情回头可以单独写一篇来说,这里也不展开了。
所以我想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迷信技术分析,到现在应该也能算得上技术派,在这方面我做过的尝试也大概比很多人都多,但现在我正跑着的交易系统并非完全依赖技术面,还很大一部分参考了企业财务数据,这样做理由也很简单,它要能赚钱,何必瞎折腾呢!
前面看过我持仓的朋友也知道这段日子,虽然我盈利不多,但一直稳稳再增长,这里插一句,还是老规矩打赏的朋友看持仓,但仅供参考,不建议你跟,因为我早上换仓你也没办法跟我同步,要是非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单独找我聊。
基本面还是技术面还是XX面,现在各种面也是越来越多,这个问题上向来也都有矛盾,在我经常交流的朋友中,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交易逻辑,有人打板做热点,也有做行业轮动抓各种结构性主线,也有人技术分析做波段等等,其实不管什么交易理念,系统才是决策的依据,基本面也好,技术面也罢,我认为尽可能全面了解一下,总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事,毕竟在这个行当,只有了解的多,思考的多,才能进步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