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是如何选择培养华国锋主席成为接班人的


 

毛泽东主席是如何选择培养华国锋主席成为接班人的

郭向阳  文

 

  1938年6月,就读于交城职业学校的苏铸瞒着母亲逃离家庭,和同学一起参加了牺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为了日后便于开展工作,不牵连家人,苏铸改名为华国锋,以示担当“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之决心,随即加入共产党,时年17岁。1949年6月,华国锋随大军南下,到湖南湘阴县任县委书记、地委委员。1951年7月,华国锋调到湘潭县,在毛泽东的家乡任县委书记兼县人民武装部政委,这年他30岁。

  1952年10月,华国锋任湘潭地委副书记兼湘潭县委书记,兼任专员,两年后任地委书记。从1945年担任山西交城县委书记算起,华国锋此时担任县委书记的生涯已达10个年头。这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华国锋回忆: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1955年7月,地点为长沙。当时毛主席召见四人,其他三人是省委副书记谭余保,省委常委胡继宗、徐启文,只有他是地委书记。他汇报洞庭湖区防治血吸虫的情况。

  毛泽东从家乡亲友们那里知道湘潭县委书记是个大个子的北方人,比自己小28岁,工作扎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要见见自己家乡的父母官,当面考察。这年,华国锋34岁,但参加革命已近二十年。见毛泽东时,华国锋讲起话来不慌不忙,有条有理。毛泽东一连问了几个问题,都是有问必答,对答如流。毛泽东对他们的汇报表示满意,会见后合影留念。

  当时,毛泽东正全力研究指导全国的农村合作化问题。华国锋一向重视把农民组织起来,1950年秋湘阴土改不久,即指导互助组——刘正春互助组开展工作。这是湘潭全区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华国锋第一次在国庆节观看了阅兵、游行。10月4日七届六中全会开幕,这是华国锋第一次列席中央全会。

  毛泽东提名,38岁的华国锋任省委常委

  1957年8月,华国锋调到省委任统战部长。1958年7月任副省长。他到省里工作后见毛泽东的机会就更多了。从1954年起,毛泽东每年都要回湖南,他很重视统战工作,特别是和湖南的民主人士很熟,老朋友很多,每年回来,都要看望或宴请他们。1959年,毛泽东从家乡韶山回到长沙,又要请人吃饭,杨开慧的兄嫂杨开智、李崇德,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李淑一,国民党元老唐生智、程潜、曹曲球及毛泽东的同乡、长沙第一师范同学周世钊。毛泽东让华国锋安排此事,将他们接来。

  1959年庐山会议后,由于支持彭德怀的意见,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被免职,第二书记周惠调到北京降级使用,湖南省委改组。从湖北调来张平化、王延春、苏钢,张平化任第一书记。毛泽东多次和华国锋谈话,知道他实干、工作细致,是个老实人,提名他为湖南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

  华国锋当时只有38岁,在全国省委领导中也是年轻的。

  毛泽东说“华国锋是个老实人”

  1962年10月,胡耀邦任湖南省委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华国锋任湘潭第二书记。11月10日胡耀邦到湘潭上任,他到湘潭首先传达十中全会精神、传达毛泽东讲话。第一句话便说:“华国锋是个老实人。”

  1963年1月5日,毛泽东到湖南,要华国锋和胡耀邦汇报工作。胡耀邦下乡,在路上开着车窗,被风吹得感冒了,不能去。华国锋专门向毛泽东说明胡耀邦不能来的原因。

  虽然毛泽东在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再次批了“单干风”、“翻案风”、“黑暗风”,湖南省委已在各地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华国锋没有汇报社教运动情况,也没有汇报社教运动揭发出来的地富破坏情况和干部被腐蚀的情况,而是如实反映了“大跃进”、人民公社中“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带来的危害。他说:“现在人瘦了,牛瘦了,地也瘦了,农具、种子都不如以前了”,“农具恢复要五年,耕牛要七至十年。”他向毛泽东讲清“五风”危害大。

  毛泽东后来向湖南省委和中央的同志说,我们党内有两种人,一种讲真话,一种讲假话。党的干部要讲真话,做老实人。他主张对讲假话的人要针锋相对,不能让其占便宜,对讲真话的人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精神也是党内一贯提倡的。毛泽东肯定华国锋的求实作风和实干精神。他说:“华国锋是个老实人。”毛泽东的这个评价一直保持到他逝世,这也是他最后选择华国锋的一个重要原因。

  1964年7月,华国锋调回长沙。在省委书记处分工主持政府工作,并任政府机关党组(后改为党委)书记、副省长。省长程潜长期住在北京,华国锋挑起省政府工作的重担,这年他43岁。

  被造反派秘密关押,周恩来打电话“要人”

  1966年底,中央号召反对经济主义,华国锋因为主持省里的工作,被带上“反革命经济主义头子”的大牌子游街。华国锋气愤地说:我搞什么经济主义?就是因为我是省委书记、副省长,负责财贸,造反派要钱、要物,我没有批,就给扣上这个帽子。和造反派有什么道理可讲?!

  后来华国锋等人就被抓起来,秘密关到工厂。被关押期间,中央决定将湖南省军区领导和两派群众及准备结合的干部召到北京来开会。周恩来总理给省军区打电话要华国锋和两派群众代表一起来北京开会。华国锋因为秘密关押,省军区找不到。周恩来连催三次。6月14日半夜3时,周恩来第三次拿起电话,直接找广州军区副司令詹才芳,命令他一定要找到华国锋,限期送到北京来。口气严厉,不容置疑。几经周折,造反派才将华国锋送到飞机场。

  临上飞机之前,造反派要华国锋表态。华国锋被关了四五十天,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说:“不能表态。”

  周恩来并不认识华国锋。建国后,华国锋一直在湖南工作,周恩来很少去湖南。所以周恩来三次打电话,应是奉毛泽东之命。毛泽东准备让华国锋参加省革委会领导班子。

  华国锋不是“亮相”站出来的干部。是中央“捞”上来的干部。湖北省委书记张体学同华国锋的情况一样,对华国锋说:“咱们俩和有的人不一样,他是自己站出来的,咱们是中央‘捞’上来的。”

  1971年2月,华国锋到北京参加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周恩来同华国锋谈话,说:主席提名,调你到国务院业务组工作,任副组长,接替纪登奎负责财贸、农业、值班室等工作。纪登奎调去管专案。李先念年纪大了,你要协助他多做些工作。正式下文是8个月后,“九·一三”事件爆发后不久。

  毛泽东要华国锋不能只当文官,要当武官

  1971年8月25日,华国锋奉召到武汉。当天晚上,毛泽东将他找到专列上谈话。那时人人都戴毛主席像章,华国锋胸前也戴着一枚。他一上车,毛泽东看见了,故意问:“你戴的什么?”不等回答,接着说:“不要戴了,万岁就讨嫌。一句顶一万句,其实一句也不顶。屁话!”

  在此之前,华国锋刚奉周恩来之命到全国各地考察农业生产。他首先向毛泽东汇报所了解到的情况。讲的全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谈了有一个小时,毛泽东认真地听,中间有提问、插话,或发表一些议论。等华国锋讲完了,毛泽东说:“哎呀,我看你是满脑子的农业,我是满脑子的路线斗争。当然你讲的农业也有路线斗争,但是还有更大的路线,光有农业不行,还要考虑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工农业要抓,但当前主要应该抓路线斗争。路线不对,脑袋掉了还不知道为什么。”

  华国锋一听就瞪了眼了,什么大的路线?不是庐山会议已经解决了吗?毛泽东回顾党的历史,华国锋第一次听毛泽东这样谈党史,他知道毛泽东让他从北京赶来绝不仅仅是谈历史,只好一边听,一边琢磨。

  毛泽东话锋一转,开始谈林彪的问题,对林彪的错误做严厉的批评。然后毛主席说:“不能不管军队,开会不一定到,中南也要有人参加,你兼任广州军区政委、党委书记。可以不到会。你们要过问军事,不能只当文官,要当武官。”

  这次谈话汪东兴在座。毛泽东让汪东兴打电话给周恩来对华国锋兼任广州军区政委、党委书记一事征求意见。周恩来在北京研究后,很快下文任命。

  到长沙后,毛泽东召开广州军区的负责干部会议,有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广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刘兴元。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兼广西自治区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韦国清。三人都是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毛泽东先叫华国锋、汪东兴向他们传达他在武汉讲话,吹吹风。刘兴元、丁盛、韦国清大吃一惊。

  28日、29日毛泽东分别召集他们谈话,30日召集华国锋、刘兴元、丁盛、韦国清、汪东兴、卜占亚谈话。

  毛泽东第一句就讲到江青,说:“汪东兴有办法,管得住江青,能不让她进来见我。”华国锋说:每次主席批评别人都要捎上江青。

  汪东兴赶快说:“还不是主席有指示。”

  毛泽东开宗明义,上来就问丁盛、刘兴元、韦国清、卜占亚:“你们对庐山会议怎么看?”

  大家汇报了这两天座谈的情况。

  毛泽东又讲了一篇话,批评林彪。在28日谈话中,毛泽东特别讲到叶剑英,他说:张国焘搞分裂,在这个关键时刻,叶剑英是有功的,所以你们要尊重他。

  每次主席谈话后,华国锋和汪东兴都做追记。华国锋带回北京的记录是他们几个人一句一句回忆,根据追记整理的。记录送毛泽东看了,认为整理得还不错。

毛泽东指示:你回到北京,只告诉总理一人

  8月31日上午,毛泽东坐专列去南昌。临行前,毛泽东要华国锋不去江西,直接回北京。华国锋认为主席讲话的内容涉及党的副主席,事关重大,回到北京怎么办,特地请示毛泽东。毛泽东说:“只同总理一个人讲。”华国锋回忆说:毛主席在火车上和总理通了电话,他们之间有联系。但是在电话中不可能讲到林彪的问题,即使涉及也不可能讲这么细。

  9月6日,华国锋赶回北京。当日晚十时半,他到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加周恩来召开的讨论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会议。大家都十分关注毛主席的动向。李先念、纪登奎与他相熟,打过招呼,轻声问道:“你去了,主席谈什么了?”他泛泛说:“主席谈了路线斗争。”他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没有讲具体内容。

  旭日东升,会议才结束。人们陆续都走了,华国锋起身上前,拿出记录,交给周恩来,说:主席在外面谈话记录带回来了。主席说我回到北京,只同你一个人谈。并简单地汇报主席南巡的情况。然后提出:主席的讲话要详细汇报,希望总理约个时间详淡。这次谈了近半个小时,华国锋回到家已是八时半。

  一连等了几日,9月11日凌晨接到通知。周恩来约他在国务院会议厅谈话。

  华国锋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谈话的过程,甚至讲话时的神态、情绪。并谈了记录是怎么整理的。

  周恩来自始至终神情严肃,静静地听,有时插话问问情况。两人没有议论。这件事事关重大,主席讲得很清楚了。周恩来看了记录并听了华国锋详细汇报后,知道林彪问题发展的程度和毛主席的态度,心中有底了。这次谈了一个半小时,一直到四时半结束。

  谁也没有想到,在华国锋向周恩来详细汇报后,仅过了40小时就突发了林彪叛逃事件。

  “九·一三”事件前,华国锋奉令回京向周恩来汇报毛泽东南巡讲话内容,使周恩来事前详细地掌握了毛泽东的意图。从此周恩来更加信任、倚重华国锋。9月30日周恩来提议,10月3日经毛泽东同意,中共中央决定增补华国锋同志为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并任副组长。

  1973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华国锋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坐在主席台第一排。根据周恩来指定,华国锋参加东北、华东、西南三个小组的会议。8月30日在十届一中全会上,华国锋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这年他52岁。

  毛泽东病危后,华国锋开始找人谈话

  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任命华国锋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1976年6月25日毛泽东病危后,华国锋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知道主席在,与“四人帮”的斗争可以争取主席的支持,失去毛主席的支持,斗争更加困难。

  华国锋开始找人谈话,了解每个人对这场斗争的态度,首先找国务院的人谈,一来接触多,二来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陈永贵对他说:“千万不能放虎归山。”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华国锋要听叶剑英的意见,与叶帅商议,最好能到叶帅那去一趟,当面谈。但是毛泽东的丧事刚刚开始操办,许多事还没有头绪。另外,他去叶帅那里目标太大,容易引人注意。万一被“四人帮”发觉,将陷于被动。

  华国锋很快想到李先念。9月11日下午华国锋去看李先念。

  华国锋坐下来,直截了当地说:“我是以到北京医院看病为名来的,只能待几分钟。我实在太忙,离不开,请你去找趟叶帅。我们和‘四人帮’的矛盾必须解决,请叶帅考虑,用什么方式解决,在什么时机解决为好。”

  华国锋的态度,使这个难题解决了一半。华国锋的寥寥数语,一扫李先念多日心头的阴霾,李先念不由地露出舒心的笑容,连说:“好,好,我一定去看叶帅。”

  正是由于华国锋决心下得早、下得好,所以在毛主席逝世后不到一个月,就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不费一枪一弹,不流一滴血,结束了十年动乱。

  1976年10月31日,叶剑英将熊向晖找到西山畅谈。叶剑英说:现在大局已定。过去主席讲,从大乱到大治,现在是这个时候了。华主席谦虚、稳重、诚恳,有民主作风,是领袖之才。毛主席是慧眼识英雄。华受命于危难之机、非常之时,非常之事,非常之人,建立非常之功,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没有什么,主要是江青。她是主席夫人。敢于下决心把她抓起来,也只有华。这个人是大智若愚,有智有勇。把江青抓起来,我都没有想到。如果周总理在,周不会这么做。就是邓小平也不一定这么做,不像我们老家伙思想顾虑多。红楼梦大观园不好管。王熙凤有病,探春管,看起来文弱,其实厉害。主席讲人才难得,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放在华主席身上更合适。他交班不交给别人,毛主席慧眼识英雄,“文化大革命”有他的功劳,难怪他讲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

最后的争议

  10月7日当天下午,邓小平就知道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10日,当消息再经证实后,邓小平郑重地拿起笔来,致信党中央和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表示坚决拥护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的果敢行动。信的最后,用了一个他从来没有用过的词:“我同全国人民一样,对这个伟大斗争的胜利,情不自禁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10月份,华国锋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了三条:第一条是请邓小平出来工作;第二条是要在中央会议上堂堂正正地出来;第三条是要为邓小平出来工作做好群众工作。

  1977年3月14日,华国锋在讲话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必须拥护,凡是损害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须制止。

  华国锋在此第一次提出“两个凡是”。他的提法与2月7日两报一刊社论所讲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有很大区别。

  后来批评“两个凡是”,华国锋承担了责任。

  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九次会议。华国锋主动要求辞去党中央主席、军委主席。这年华国锋59岁。主动辞去党中央主席职位,这在党的历史上是首次。

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他是好人,从不整人”。在政坛上,他又是一匹闪现的黑马。为什么说是闪现呢?因为他出现在一个后毛主席时代,人们对于他的记忆很少,作为一个“文革”结束到新中国崛起的“过渡”人物,曾经被毛主席钦定为接班人。他就是华国锋。

当时在毛主席钦定华国锋为接班人时,周总理大为不解,而毛主席却给出三个值得托付的理由,让周总理点头赞同。

热情踏实,没有领导架子

毛主席对华国锋的印象非常好,在他眼里,这个人十分勤恳,能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是个“老实人”。记得在毛主席召开党中央会议的时候,就曾经对邓小平同志提到:华国锋来了,你们先让一让嘛,这个人可是个老实人。当然这个老实人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在毛主席看来,只要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华国锋总是会认认真真的做好,从来不掺杂丝毫的水分。

当时华国锋作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其身上的责任无疑很大。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政治风浪中,职位越高,受到的影响就有可能越危险。然而华国锋一直坚持把毛主席指示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直到1961年,华国锋兼任中共湘潭地委书记,并且将毛田公社当做“三自一包”,为湖南各个县市树立样板,这无疑引起毛主席的关注。

一次,毛主席曾经笑问华国锋:能不能给自己弄个牛车,自己想要到毛田看一看。看着毛主席如此看重毛田,华国锋再次亲身实地,写了一篇总结文章,将毛田公社的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逐一的详细细写,另外,华国锋与农民基层共同亲身实践,不仅脸上总是笑呵呵的,而且也受到群众的欢迎。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毛主席大为赞赏,夸奖其热情踏实,没有领导架子。

实事求是,办好事

在大跃进期间,很多人对于党中央的要求,一直都选择默不作声的态度,一是害怕遭到斥责,二是害怕承担责任。但是对华国锋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好怕的。情况是什么样,就怎么说,在其心里,只有将实际情况说出来,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记得有一次,毛主席与在座的同志询问当下经济形势看法,部分领导干部大多是概述了对未来经济向上发展的看法,并没有提出任何可行性建议,在听了大伙的工作报告之后,毛主席十分失望。

 

这个时候,毛主席看到华国锋笑道:“你来说说嘛,对经济形势有什么样的看法”。

谁知华国锋说: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了。

听了华国锋的这一句话,毛主席笑笑点点头。肯定了华国锋实事求是的态度。主席向在座的各位表示:有问题不可怕,就怕发现不了问题,一味的遮掩,往好了看,是不切实际的。

 

作风务实,党性原则极强

另外,华国锋的党性原则极强,在毛主席看来,只要是党中央安排的任务,华国锋都会拼尽全力去做,而且坚决不会有任何的抱怨,这也是毛主席十分欣赏的地方。

特别是在周总理去世之后,华国锋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一职,虽然江青等人都不服气,但是对华国锋来说,只要是主席安排的事情,自己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

 

1976年,毛主席逝世,华国锋如一匹黑马被任命为接班人。这无疑震惊海外。

通过以上三点,也正是华国锋被毛主席看重的原因,虽然最终华国锋任职时间并不长,但是也正是因为他在毛主席去世之后,迅速的粉碎了“四人帮”,稳定大局,恢复邓小平的工作,这才有了后来的中国辉煌时刻。

 

在华国锋宣布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主席职务之后,选择隐退。但是他始终牢记毛主席的使命,坚决拥护毛主席的革命方针。

直到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病逝于北京,对于这位老人的一生,无不是在奉行毛主席思想,与领导方针,从来不曾改变过,华老也算是能够不负毛主席栽培之恩了。

 

 

“1976年清明前后,首都人民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当时,主席对外面情况一点都不知道,他病重动不了,连讲话的气力也没有,根本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那些日子毛远新时常来。他说政治局的同志连夜开会,认为天安门前发生的事件不是孤立的,是一次匈牙利事件在中国的重演,还说邓纳吉之类的话。主席也无力细问,只能点头表示知道了。

  “4月5日,毛主席正重病卧床。江青说有事要同主席谈。她走到主席床前对主席说:‘我来之前,特意到天安门广场绕了一圈,一路上硝烟弥漫,一伙人烧房子,烧汽车,这是以死人压活人。邓小平是他们的总后台。我要控诉。我建议开除邓小平的党籍。’又说:‘政治局已经开了会,作了安排,你放心,过一会儿毛远新还要来向你报告开会的详细情况。’

  “不多时,毛远新带着政治局关于四五的决议让主席表态。主席听了汇报后用红笔在纸上写了‘同意,要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后来《人民日报》发表的《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和社论,主席没有看过。”

  两个决议的发表,明确说明,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将华国锋作为自己最后选定的接班人。此时的毛泽东已经82岁,年事已高,身体日益衰弱,急于托付后事。1976年2月,毛泽东提议由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但没有提出提高华国锋在中共中央的地位,使华国锋只能以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代理国务院总理。这表明毛泽东对华国锋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考察和考验,才能最后下定决心。

 

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的两个月间,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怎么指示,华国锋就怎样照办。这使毛泽东感到华国锋办事可靠,十分放心。在经历了三四月间的天安门广场事件以后,毛泽东终于最后下定了决心,让华国锋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为了巩固华国锋的接班人地位,毛泽东采取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举措,即在提名华国锋任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形成决议以后,又提议在决议上增加“还要任党的第一副主席”。毛泽东的这一决策,使华国锋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并由中共中央正式形成决议,立即公开发表。

  这样,华国锋的接班人地位虽然没有宣布,但却是在决议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毛泽东当时是中共中央主席,而华国锋任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已经成为毛泽东之下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二号人物、中国国务院的第一把手。

  过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设过中央第一副主席的正式职务名称。刘少奇从1945年中共七大以后,一直到1966年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之前,在长达21年的漫长岁月里,长期居于中共中央第二号人物的地位,是仅次于毛泽东的党内第二把手,也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亲自选择的第一个接班人。但刘少奇从1956年到1966年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职务整整10年,从来没有被毛泽东提议在中央副主席前边加上过“第一”两个字。

  显然,毛泽东是希望通过任命华国锋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向国内外明确表示,自己已经选择了华国锋作为接班人。并通过这种异乎寻常的做法,引起人们对原来不太引人注目的华国锋的注意,迅速提高华国锋的威信,尽快巩固华国锋的地位,不断增强华国锋的声望,使华国锋具有法定的身份和特殊的地位。这样,在自己身体不行的时候,华国锋就能够顺利接班。

  毛泽东的深谋远虑和用心良苦,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