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陈柳钦教授: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


 

文| 陈柳钦 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北京中宣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的未来城乡关系走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不仅对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充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也使我国城乡关系呈融合发展态势。城乡融合发展,是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关键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驱使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二元结构转化为一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现实看,如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如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如何平衡城乡自然承载力,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处理好城乡关系严重失调问题,重视农村发展的平等性、自主性和内生性。实践证明,城乡融合最有效、最关键的路径就是加快推进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互促互融的社会共同体观念,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在放大农村剩余价值、淡化城乡地域性特征、消解城乡文化观念壁垒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修正城乡的失衡关系。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

城乡融合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数字经济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力与新机遇。近年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5G、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活跃、渗透广泛、辐射和带动性强,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就是城乡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表现为城乡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与公共支撑平台、信息技术渗透率、数字化应用条件与水平、应用主体的素质与技能等多方面的差距。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刻原因,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差距,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变成不是一件单纯在数字化上发力即可奏效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经济治理,营造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城乡社会的发展格局,在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形塑新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数字经济有着便易、高效以及融合力强等诸多优点。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将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形成城乡一体化消费市场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资本、土地、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来间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加快城乡数据确权、数据资产化、数据流通交易、构建数据监管治理体系、通过大数据开发利用,以数据生产要素打通农业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使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生产要素等生产力结构持续优化,消弭城乡数字鸿沟,以数字实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数据动能更加澎湃,让数据红利更加普惠、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促进城乡两端要素市场流通与城乡繁荣,弥补城乡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的短板,以激活城乡数据生产要素。将数字经济以及数字经济带来的数字技术、数字平台与城乡发展理念相结合,通过城乡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空间融合、治理融合等渠道,可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无差异化、生活质量均衡化,实现城乡多维融合。数字经济为城乡间要素的快速链接以及信息的即时传播提供了可能,不仅极大降低了城乡市场中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出现,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城乡两个市场之间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城乡市场间的商品和要素依照市场信号进行自由流动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数字化高速公路”,有利于促进城乡间的市场整合。城乡市场整合是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手段。数字经济的精准匹配效应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供了新路径,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为缩小城乡生产率差距提供新动能,数字经济的协同效应为缩小城乡市场发展差距提供新途径,数字经济的分配效应为破解城乡市场发展瓶颈提供新基础。城乡融合所拓展的巨大市场是数据要素实现资源价值、提高要素贡献率的重要场所。其次,数字经济催生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将新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中,数字经济凭借其效率提升、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影响城乡经济增长质与量。数字经济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引致新产品大量涌现,而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出现必然在城乡范围内寻求与之生产相匹配的劳动资源与人力资本,从而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数字经济对一、二、三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性,通过与城市传统产业、农村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结合,不断涌现以智能工厂、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为代表的新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途径。数字经济拓宽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广度,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了城乡产业融合速度。再次,通过以数字化驱动制度改革,来破除将户籍制度作为重点的城乡二元制度藩篱。数字经济时代,即使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制度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为破除这些制度藩篱,通过户籍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可以更好监测人口流动问题和其他特殊化问题。另外,数字经济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城市优质教育、医疗以及人力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异地化使用,合理化分配,进一步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和城乡社会治理水平的一体化程度,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服务差异,有利于实现城乡治理方向与治理能力的统一和城乡均衡发展的前进目标。还有,随着数字经济的普及度和覆盖率的大幅上升,城乡交通网络和地理边界的隔阂与界限逐渐被消解,以往二元格局下城乡分割发展的壁垒逐渐被打破,有助于实现城乡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远景目标。如今,在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科技日益进步的背景下,地区之间经济联动性不断增强,交互效应逐渐显现,一个地区的城乡经济融合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地区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产生空间自相关关系。同时,数字经济以其渗透性、融合性、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征能够突破空间束缚,实现跨地区分工与协作,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总之,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驱动效应,解决好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全面挖掘数字经济破解产业空间束缚、优化要素布局、整合市场资源、均衡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尊重城乡空间差异的基础上,重塑城乡空间正义,通过赋予城乡平等的空间权利,将城乡空间视为整体统一规划,推动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多维融合发展格局。

【作者简介】 陈柳钦,男,1969年生,湖南省邵东市人,研究员,教授,著名学者,著名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城市经济、能源经济、林业经济、金融问题和乡村振兴问题专家。曾在黑龙江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天津市对外经济联络局、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工作,被聘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调研咨询专家,天津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历任人民日报社《中国能源报》社评论部主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现为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北京中宣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中邦农业研究院院长、钦点之星董事长、钦点财富网总编辑、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重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浦江法治论坛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