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广义来讲,技能的定义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会计技能,英语口语技能,医生手术技能,绘画,弹琴都属于技能范畴。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企业培养、院校培养、校企合作。
高技能人才的特征:一是高超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所有技能人才共有的特征。但是,只有高技能人才才能戴“技艺超群”这一桂冠,这也是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职业形象特征。二是突出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是一切人才的共同特征。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如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发明创造。三是极强的适应能力。高技能人才有适应工作岗位变动的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不仅表现在对同专业(工种)工作岗位的流动方面,也表现在对邻近专业(工种)工作岗位的流动方面。
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训高技能人才,被视为中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上游新闻》报道,2023年12月7日,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会召开。上游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重庆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52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31.7%,保持西部第一。
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总体上看,目前中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1年11月20日,高技能人才发展论坛·2021新职业主题活动上,重庆市发布了“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重庆市新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1000名,打造国际化高技能人才1000名,新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1000个,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技能人才446.7万,占全国技能人才总量1.67亿人的 2.68%,占全市就业人口的26.5%,技能人才总量仅次于四川,位于西部第二。
其中,全市高技能人才124.6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的27.9%,高技能人才占比居西部12省区市第一。全市技能人才涵盖58个行业、373个职业工种,其中第一产业44.7万人,占10%,第二产业250.1万人,占56%,第三产业151.9万人,占34%,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匹配。
重庆市制定出台“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旨在促进“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健全技能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交流和宣传制度,夯实基层基础,逐步构建“巴渝工匠”高技能人才品牌,推动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技能人才真正“高起来”,打造“技能强市”的名片。
《方案》共有重点任务10项34条,包括加强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引进、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加强技能竞赛示范带动作用、加强高技能人才贯通发展、加强高技能人才激励服务、加强高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加强高技能人才作用发挥、加强高技能人才宣传推介、加强高技能人才基础建设等。
《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重庆市新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1000名,打造国际化高技能人才1000名,新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1000个,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高技能人才超过16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劳动者总量的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比例达到32%以上。
附件1、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21-11-16 来源: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办公室
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高技办〔2021〕10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市级有关部门人事(干部)处,有关单位人力资源(人事)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和视察重庆等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我们制定了《“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抓紧贯彻落实。
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办公室
2021年11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和视察重庆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按照《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人才工作、人力社保事业“十四五”规划等要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壮大规模,提升素质,激发活力,特制定“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等战略,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创新政策、多措并举、优化服务、强化保障,着力培养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技艺精湛、德才兼备的优秀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重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以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和要素支持。
二、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围绕全市重点支柱、战略新兴、高新技术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林牧渔等重点产业和新职业、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重点领域,健全技能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交流和宣传制度,夯实基层基础,逐步构建“巴渝工匠”高技能人才品牌,推动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切实打造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建成技能强市和西部技能人才高地。
——高技能人才总量进一步壮大。全市新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1000个,新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1000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高技能人才超过16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劳动者总量的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比例达到32%以上。
——高技能人才素质进一步增强。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逐步缩小,结构性就业矛盾得到缓解,高技能人才虹吸效应有效释放,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有力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全市技术工人求人倍率降低到1.3以下,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降低到1.5以内。
——高技能人才待遇进一步提升。全市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进一步提升,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全市高技能人才年平均工资提升10%以上,入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2000人以上,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培养项目300人以上,技能就业、技能创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树立,尊重技能、学习技能、崇尚技能、投身技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
三、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引进。到2025年末,引进海外高技能专家100名,引进市外高技能领军人才100名、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1000名。
1、借助国家和我市组织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等各种渠道,每年引进一批具有海外知名企业、机构、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工作经历的海外高技能专家。引进人才按照有关人才引进政策规定享受待遇。
2、依托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各种平台机构和全国猎头峰会等各类活动,突出企业、职业院校等用人单位实际需要,每年从市外引进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引进一批技工教育名师、一体化教师。引进人才按照有关人才引进政策规定享受待遇。
3、对高技能人才或者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引进机构和用人单位,按照实际引才成效给予综合奖励,具体奖励条件及标准按照有关人才引进政策规定执行。
(二)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到2025年末,培养推荐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名、全国技术能手60名。组织评选“重庆市杰出英才奖”10名、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150名、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高技能人才类)20名。命名培养重庆技能大师100名、全市技术能手300名、技教名师50名、青年技能之星600名。
4、加快构建“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市级技能大师—国家级技能大师”金字塔型技能领军人才梯次层级。加大对“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级荣誉的评选推荐力度,定期发布高技能领军人才名录,对获得国家级荣誉表彰和省级政府认定的“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允许直接评定高级职称。
5、加强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组织评选一批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高技能人才类)、技教名师。采取集中推荐评选和技能竞赛获奖认定两结合的方式,每两年命名培养一批重庆技能大师、全市技术能手和青年技能之星。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命名培养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
6、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持续实施技师培训项目,加强技师、高级技师培养,构建10%通用素质、30%专业理论、60%操作技能的课程体系,最高给予6000元/人的补贴,力争培养5万名技师、高级技师。对承担职业技能社会培训的职业院校,按照当年社会培训收入的5—20%追加当年绩效工资总量。
(三)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立足我市重点产业、行业、专业需求和重要领域、区域发展需要,新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国家级基地25个、市级基地50个;新建技能大师国家级工作室25个、市级首席工作室75个、市级工作室125个。推动区县建立100个区县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0家区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一批区域性、区县级公共实训中心。新建5个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10个“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15个“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推动区县建设100个区域技能人才创业园区。创建50个“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市级孵化空间、50个区县级创新创业孵化空间。
7、坚持聚焦重点、合理布局、引领示范、高效利用的原则,每年新建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国家级基地、市级基地,分别给予500万元/个、100万元/个建设补助;新建一批技能大师国家级工作室、市级首席工作室、市级工作室,分别给予25万元/个、15万元/个、5万元/个建设补助。推动区县每年建立一批区县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参照市级补助政策,给予一定补助。
8、对接高新技术、战略新兴等产业领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重点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掌握国际一流技术标准、比肩国际先进工艺水平的中国工匠;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每年建设一批“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重点培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围绕“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布局,每年建设一批“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推动区县建设一批区域技能人才创业园区,重点培养具有精湛技艺和掌握新知识、新工艺的高技能人才。
9、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电子信息等新职业、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建立“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打造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每年创建一批“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市级孵化空间,按类别给予市级孵化空间一定标准的建设补助,着力推动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区县级孵化空间,鼓励区县给予本级孵化空间一定建设补助。支持数字技能人才创业创新,为有创业创新意愿的数字技能人才提供场地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指导等服务,鼓励开展创业研修班、创业导师进园区等活动,参加创业创新大赛、创业展示交流等活动。
10、推进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作用发挥、二期建设及分中心建设,建成中国(重庆)康养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重庆职业技能“云平台”。市区两级分级推动,指导建成1000家以上技能型企业。创建10所国家级优质技工院校,建设30个国家级优质专业,打造5个左右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竞赛集训、人力资源服务、创业孵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技工教育集团。突出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组建5个左右职业培训集团,打造30个左右市级职业技能培训品牌、80个左右区县特色培训品牌,建设150个新职业、新产业培训示范机构和示范项目。
(四)加强技能竞赛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技能竞赛“十六个一”工程,到2025年末,培养世界级职业技能竞赛名家10名、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专家100名、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行家1000名,职业技能竞赛裁判1000名、督导员100名,职业技能竞赛场地经理100名、技术翻译100名,培养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全国行业技能竞赛等获奖选手1000名,力争在世界技能大赛摘获奖牌10枚,在全国技能大赛、全国行业技能大赛获得奖牌100枚。
11、围绕“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主题,建立健全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以“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以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巴渝工匠”杯系列竞赛和川渝技能竞赛等专项赛为主体、以企业和院校技能练兵比武为基础的,具有重庆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成立全市职业技能竞赛联盟,充分发挥市级主管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在职业技能竞赛中的作用,合力打造中西部职业技能竞赛重要举办地、研发地、策源地和示范中心。
12、技能世赛逐梦,充分发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重庆)研修中心作用,争取建立25个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全项目覆盖建立世界技能大赛市级集训主副基地。持续实施竞赛“青苗培养”项目,建立推广“世赛班”机制,着眼长远抓好选手“三级梯队”培养。
13、推行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和督导员制度,加强赛事监管,高质量、高水平持续办好“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积极承办火锅、小面和中国菜等全国性技能竞赛,认真举办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巴渝工匠”杯全市系列竞赛,川渝联袂打造“巴蜀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大力推广职业技能“云竞赛”,着力推动职业技能竞赛社会赞助,推广使用重庆市职业技能竞赛赛务管理服务“渝赛宝”平台,探索职业技能竞赛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14、推动竞赛成果转化,变金牌为品牌,围绕世赛、国赛金牌项目,运用技能+市场的手段,打造重庆技能品牌产业链,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收入水平。建立一批职业技能竞赛专家工作站,组建以世赛国赛获奖选手、专家、教练为主要成员的研讲团,深入参与产业创新发展、院校教学改革、企业技术攻坚、技校招生宣传等工作。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开展各类研究研修100项,开发技能教学培训包100个,组建世赛国赛班100个,转化竞赛成果100项以上。发挥职业技能竞赛技能人才评价重要作用,加大技能竞赛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力度,通过竞赛辐射带动100万人次参赛,培养高技能人才10万名,定期组织开展竞赛选手专场推荐招聘活动。
(五)加强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发展。到2025年末,支持1万人次实现专业技术和高技能职业贯通发展,培养企业新型学徒15万名、预备技师5万名,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10万名。
15、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技工院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等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300家,覆盖1000个职业(工种),建立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大力推行企业职工“人人持证”工程,促进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加强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构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监管体系和评价机构信用评估机制。
16、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职业贯通发展意见,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工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鼓励高技能人才取得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引进一批国外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提高高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
17、丰富技能等级设置,延长人才成长链条,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探索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8级评价机制,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原则上对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18、试点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薪酬制度和成长路径。贯通技工院校毕业生成长通道,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的高级技校或技师学院全日制毕业生,在应征入伍、就业、确定工资起点标准、参加公务员招考、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执业资格考试、企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招募、创业扶持等方面,分别按照全日制高职(大专)或本科毕业生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六)加强高技能人才激励服务。
到2025年末,投入技能人才激励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上,通过选树一批具有新知识、新技能、新业绩、新贡献的技能精英,引领全市技能人才弘扬专业专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10万人走上技能创业、技能成才和技能报国之路。
19、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给予50万元/人奖励以及1000元/人·月的补贴。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重庆市杰出英才奖”获得者,授予市委、市政府联合荣誉表彰,给予1万元/人奖励金。对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给予10万元/人奖励金。对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分别给予金牌50万元、银牌30万元、铜牌20万元、优胜奖10万元奖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分别给予金牌10万元、银牌7万元、铜牌5万元、优胜奖2万元奖励;对全国专项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分别给予金牌5万元、银牌3万元、铜牌2万元、优胜奖1万元奖励,专家教练团队和选手培养单位按1:1配套奖励。相关奖励金免税且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鼓励各部门、区县和获奖获誉人才所在单位给予奖励。
20、将重庆技能大师列为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培养,将全市技术能手列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等候选人培养。全市高技能领军人才、世赛国赛等获奖选手,优先推荐参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以及全市对应各级各类荣誉,纳入免试升专、升本范围,鼓励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考核招聘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技能)等级,支持参选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和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21、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获得者和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等统一纳入市级人才服务范围,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为英才卡持卡者提供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与市内外高校、康养企业联合建立高技能人才休假疗养基地,每年组织开展“巴渝工匠”高技能领军人才休假疗养、青年技能营、体育运动赛事等活动。
22、对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和市内重大活动的,以及在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师带徒”业绩突出的技能人才,取消学历、年限等限制,破格晋升职业资格(技能)等级。
23、每年定期组织优秀技能人才、技能大师参加全市高技能领军人才党校研修班、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走访慰问和技工教育“专家带专业、大师带教师”活动,切实发挥技能人才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建成果转化为技能人才工作争先创优的实际行动。探索建立“巴渝工匠”高技能人才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入、院校共建、社会参与,形成多方联动机制,汇聚助推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合力。
(七)加强高技能人才交流合作。
到2025年末,力争与5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建立技能合作关系,与国外合作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5000名,基本形成川渝技能协同发展,培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2万名。
24、以“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为媒介,发挥重庆市“一带一路”国际技能研究院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技能融通,邀请100家国外知名企业、100名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和500位全球领军技术技能专家来渝交流,有力促进校企、校校、校地合作,着力提升全市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25、加强与德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职业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开展交流学习和学术论坛,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设立师生国外留学深造项目和行政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26、深化川渝高技能人才交流合作,举办技能大师“互访互学互促”活动,推动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强化川渝职业院校师资交流,遴选一批优秀校级领导、专业学科带头人、任课教师等横向学习交流、挂职锻炼。支持川渝两地企业职工等级认定异地备案互通,推进川渝两地专项能力证书协同开发和共享互认。
(八)加强高技能人才作用发挥。
到2025年末,全市高技能人才开展师带徒2万名,技术攻关、工艺创新1万项,创造产值50亿元以上,义务服务群众100万人次。
27、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技能优势,鼓励引导高技能人才围绕助力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建功立业。制定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深化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融合,设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技能传承、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申报项目,建立“巴渝工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技术工艺创新及知识产权统计制度,组织全市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展。
28、依托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等,深入推进“专家带专业、大师带教师”双带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三进”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技能、体验技能、学习技能、崇尚技能。
29、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立100个“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对接特色产业打造100个乡村工匠品牌,大力推广技术技能,加强技能培训,培训乡村技能人才5万人,助力乡村振兴。
(九)加强高技能人才宣传推介。到2025年末,打造10名具有国际影响力、100名具有全国影响力、500名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巴渝技能明星”,推动“巴渝工匠”成为全国响亮、世界知名的重庆技能人才名片。
30、开展高技能人才发展主题活动,每年重庆英才大会期间,聚焦新职业、“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举办高技能人才发展观点征文、信息发布、合作签约、主旨演讲、成果研讨等系列活动,邀请知名企业家、名校长、名专家、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竞赛选手来渝“对话”,为企业发展荐人才,为人才发展谋出路,为事业发展提供建议。
31、开展“寻找最美巴渝工匠”选树活动,每年选树10名“最美巴渝工匠”和10名“最美巴渝工匠”提名人选,通过报纸刊载、网络投票、微视频展示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并组织开展“巴渝工匠”绝技绝活交流活动,展现高技能人才技能、技艺、技德。
32、适应新形势、新业态和新媒体发展,发挥网络营销、全媒体运营等新兴职业作用,广泛宣传我市工匠先进典型事迹,培养一批为“巴渝工匠”、重庆技能代言的“网红”主播,打造一批技能人才“天团”,推介一批“网红”技能。建立一批全市技能科普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宣传工匠技能,弘扬劳动精神。
(十)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建设。
到2025年末,全市高技能人才基础服务队伍和统计发布制度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33、夯实基层基础,在有条件的园区、镇街、村社等,因地制宜建立高技能人才联络服务站点。依托技工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建立“技能训练营”。定期发布高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薪酬调查报告和创新指数。加强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指导区县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成立重庆市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协会分会。
34、推行使用职业培训电子券。开发运行高技能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智慧就业培训系统,建立职业资格鉴定和技能等级评价在线考核评价系统和技工教育管理系统,推动实现职业培训、人才评价、人才评选、项目申报、专家评审、日常服务、统计分析等工作网络化、信息化,让数据“多跑腿”、人才“少跑路”。
四、实施要求
“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市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牵头,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各相关单位应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坚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强化技能人才工作党建引领。切实把党中央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技能人才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注重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项目有机融合,实现技能人才政治素养和职业发展同步提升。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措施,加强协商,形成合力,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加强对各项任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对“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推进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要及时总结并加强宣传推广,为“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营造浓厚氛围。
各区县组织部门和人力社保部门,要坚持以一域服务全局原则,认真对照“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争取将有关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和要点,做好政策、项目、资金等配套,为全市高技能人才开发贡献重要力量。
附件2、2022年度“最美巴渝工匠”名单出炉
上游新闻
2022-12-24
重庆
12月24日星期六
多云转阴 8~15℃
今日头条
2022年度“最美巴渝工匠”名单出炉
谁是技能大师?谁是能工巧匠?近日,2022年度“最美巴渝工匠”名单出炉,重庆首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世森、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城口供电分公司冉洪位等10人入选2022年度“最美巴渝工匠”。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培养更多的技能大师、能工巧匠,按照“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2022年“最美巴渝工匠”选树活动于日前启动,经申报、推荐、投票、评定、公示等程序,近日,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最美巴渝工匠”名单的通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公布2022年度10名“最美巴渝工匠”和10名“最美巴渝工匠”提名人选名单面向社会公众正式公布,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你都认识吗?
2022年度“最美巴渝工匠”(10名)
王世森 重庆首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冉洪位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城口供电分公司
李传华 重庆市公路养护管理段
李真芹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陈 波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易宗成 重庆砚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官 伦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黄 勇 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
程 廉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谭大庆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度“最美巴渝工匠”提名(10名)
王 建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
龙 川 重庆市勘测院
田 原 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
李 伟 重庆长安望江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陈国桃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子月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杨德敏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胡 莉 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化验室
游青山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蒲 磊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谭世海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上游新闻记者谭旭)
附件3、重庆市技能人才总量达52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保持西部第一
上游新闻
2023-12-08
12月7日,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会召开。上游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重庆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52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31.7%,保持西部第一。
自去年“产改推进会”召开以来,重庆市41个区县(开发区)将产改列为党委督察或党委政府年度考核事项,推进产改“四大行动”,组织区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情况评价考核,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比如,聚焦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构建各层级技能竞赛体系,擦亮巴渝工匠技能品牌,累计覆盖1600多家企业、230多万职工。打造互联网+聚智创新平台,培育13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遴选表彰产业工人“三创三小”成果394项。
实施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强基提质工程,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竞赛集训基地等平台近1000个,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3.39万人次,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52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31.7%、保持西部第一。全年开展技能人才评价42.2万人次,创建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66个。
在权益保障方面,技术工人经济待遇稳步增长,其中制造业一线生产人员待遇从65319元增至69180元,增长5.9%。
会上,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代表企业,认领重点产业百家企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项行动任务书,将围绕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探索实施更多惠及产业工人、服务企业需要、助推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
重庆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下一步,将不断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不断将竞赛向中小微企业、非公企业延伸;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青创先锋工作室等建设力度;加快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引导企业建立更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附件4、重庆日报:以技能赋“能” 为重庆创“新”
2023-03-07 发布于:北京市
核心提示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一项项超级工程、一件件大国重器标注中国高度、诠释中国精度、见证中国速度。这背后,正是一大批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他们活跃在经济发展主阵地、技术创新最前沿、人民需求心坎处。
当前,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加速培养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503.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8万人,占比31.4%,西部第一。
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
市人力社保局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技工教育、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等方面持续发力,政策供给环环相扣、重点攻坚节节相联,呈现向新、向前、向好、向上的蓬勃气象。
人才培养持续“向新”
构建数字工匠雁阵格局
2021年11月18日,“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花落重庆,以期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高地。一年多时间过去,试验区建设雏形初现,从制定方案“系统谋势”到重点环节“全面起势”,再到落地建设“展露头角”,带动全市新增技能人才43万人,高技能人才18万人,全市数字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6万人。
试验区建设渐入佳境,初春时节忙出了盛夏的火热。
百度、华为等数字头部企业也纷纷抢滩入局,7.36亿元资金投入、152个落地项目为试验区建设再添一把火。为点亮数字技能品牌,我市还开发数字技能培训、评价规范32个,开展数字技能补贴性培训4.2万人次;支持数字工程师项目、出台“满天星”培训计划,开展软件信息行业培训2.4万人次。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开创数字重庆建设新局面,我市技能人才培养持续“向新”,通过积极打造“渝能人”数字技能品牌,全年培训2.1万人,新建“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10个、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数字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全市技校开设数字技能专业110个、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1%。
塔尖人才引领“向前”
力压群雄夺得世赛双金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结束近5个月,掌声欢呼犹在耳畔,荣誉感动历历在目:重庆选手李小松和王珮分别夺得光电技术、美容项目冠军,实现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两个项目金牌“零突破”,本次大赛重庆基地代表中国培养选手共获9金1银1铜2优胜,成绩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纵横赛场、所向披靡的背后,既有日复一日的技能打磨,也有市人力社保局在以赛促培方面的举旗定向。
3月1日,市人力社保局组织召开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参赛备战工作会,安排部署全市参赛备战工作,这也标志着重庆开启了备战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新征程。
明确路线图、绘制时间表,为做好选拔集训工作,今年我市已建立81个竞赛项目的144个市级竞赛选拔集训基地,组建64个选拔集训技术指导专家组,覆盖全部世赛选拔项目和部分国赛精选项目。
鼓足干劲、全力以赴。除了做好技能竞赛工作选拔培育人才外,市人力社保局更全方位垒筑技能人才“金字塔”,让“塔尖”技能人才不仅纵向往上延伸,也在横向扩大体量。去年成功推荐重庆首位市属国企大师张杰入选中华技能大奖,全市技能人才中刘源、文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刘平、傅国涛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另外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6名、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1个和个人2名,评选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重庆技能大师、全市技术能手、最美巴渝工匠等“塔尖”领军人才247人。
技能培训托举“向好”
靶向指导缓解就业矛盾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技能培训是技能人才的“加油站”。
市人力社保局围绕服务产业、服务人才、服务就业“三个导向”,制定12项结构性指标,不断延伸技能培训触角,靶向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并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智能就业培训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智能匹配、培训学习、监督管理、电子证照、补贴申请、统计分析等特色功能。
从线下到线上,“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就近送培训,服务零距离,实现培训过程监控打卡、培训服务全线上、培训补贴“免申即享”。年均20万张职业培训券引领广大群众开启技能人生,还有重庆人社职业技能培训云课堂准备的“技能大餐”,囊括100余个职业(工种)2000多门课程,既“解渴”又“生津”。
“技能饭”越吃越香,“成才路”越走越宽。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5亿元,打造劳务和培训品牌97个;开展补贴性培训208万人次,其中培训企业新型学徒11.2万名,占培训人数总量的比例居全国第一,重庆成为人社部与国际劳工组织新型学徒制国际试点城市。与此同时,技工教育深耕“五项改革”,招生规模达到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技能评价畅通“向上”
四条通道释放人才动能
技能人才评价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
市人力社保局畅通评价通道、上升通道、贯通通道、国际通道等四条通道,架起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立交桥”。
评价通道不断“加宽”“增高”,全市可开展评价职业412个、工种640个,近年来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评价160万人次,备案评价机构已达360家。通过建立技能人才评价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技能人才评价网上管理,更专业、便捷、高效。
打破技能人才等级晋升“天花板”优化上升通道,开展企业特级技师评聘试点,14名企业高技能人才获得特级技师等级证书,认定巴渝“特级技师”82人。加强“两类”人才职业发展贯通,2600余名专技人才获得高技能人才等级证书,200余名高技能人才获评专业技术职称,重庆经验被人社部向全国推广。值得一提的是,为优化评价我市还走向国际通道,探索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首批计划引进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流通性证书。
2023年新征程已起航,市人力社保局将以“强链补链”为主题,紧密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健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既“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的巴渝工匠队伍,积极助力重庆形成人才聚集之地,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新增技能人才25万人、高技能人才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比例达到32%。
第七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暨“巴蜀工匠”杯新职业技能大赛
观点>>>
为产业发展贡献技能力量
——中共二十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技师、电气高级工程师 刘源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我每天学习、交流、讨论,共记录35页参会感想,深刻感受到技能人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我将继续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到更多人身边,引导广大技能人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我将发挥劳模工匠传帮带作用,推进中国汽车行业标准化建设,打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企业人才标准的互通、互认。同时积极参与前瞻性的设备技术应用开展课题研究和攻关,复杂新技术、新技能的研究和实施,带领团队着力攻坚“卡脖子”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自主维修等难题,实现关键设备自主维护、维修。
新征程是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的成长得益于国家对技能人才给予的机会,让我们产业工人有了自己的舞台。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民族汽车品牌贡献产业工人的力量。
产教融合培育杰出人才 “双管齐下”助力产业发展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校长 刘宗丽
技工院校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用技能“反哺”产业发展,随着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因此产教融合还迫切需要向深、向精、向高效迈进。
产教融合路径需与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相适应、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立足交通运输行业,我校建有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专业群,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带轨道交通职教集团,构建起多元主体的产学研训综合平台,与2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全国“10省17市”开展订单培养培训,让更多学生脱颖而出成为“职业素养高、上岗时间快、实践技能强”。
为了让技能人才高起来、多起来、更有才,由斩获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金牌的教师梁攀为引领,学校深入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教学改革,将竞赛标准转化为行业技能标准,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教改积极性,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目前学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岗前培训模式等被轨道企业和市内外30余所院校借鉴推广。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坚持以赛促学聚能量,双向对接产教需求,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育人体系,为新重庆建设培养充足的交通运输类高素质技能人才。
笔谈>>>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黎勇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措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将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作为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当前,打造数字技能人才的“成长摇篮”,已经成为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为此,要以培养数字工匠为突破口、以提升技能人才队伍规模质量为着力点,不断加强重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在大局大势中“谋篇”,在大战大考中“落子”。近年来,重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以创新开展技能竞赛、技能培训、技工教育、技能评价等为关键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激发广大劳动者崇尚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热情,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正在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和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重要的力量支撑。
拥抱数字中国战略
培育重庆数字工匠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为全面贯彻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数字重庆建设起步成势需要大量“智能+技能”双能并驱的数字工匠筑起厚实的基座。
作为“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重庆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通过“五个坚持”“五个结合”推动试验区建设从开局争先到冲刺提速。把坚持数字中国战略与重庆发展相结合,面向全域、立足川渝,建立国际合作先导、协同培养融合、创新发展集聚三类功能区,构建“一城、双核、三区、多点”培育雁阵;坚持培育新动能与传统技能“智变”相结合,从数字技能培训、评价规范、数字工程师项目、发放职业培训券等多维度发力夯实数字工匠成长摇篮;坚持平台资源与产业链条相结合,“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数字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工院校数字专业等坐标向产业链对标看齐;坚持竞赛引领与品牌打造相结合,广泛开展数字技术技能大赛,以赛促培打造“渝能人”数字技能品牌;坚持扩面提质与评价改革相结合,建立全市技能人才数据库,在自贸区和职业院校实行培训机构、评价机构承诺备案制,推进技能人才贯通发展。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都对高技能人才队伍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发展依靠人才,抓产业必须抓人才。比如,既能掌握生产运营技术,又要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还要兼具工匠精神。把提高技能人才水平作为推动数字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依托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建立“1+N”的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体系,打造活跃度最高的国家级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高地,才能切实为重庆乃至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促进高质量就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随着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下的劳动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由此形成一边是劳动力就业市场高技能人才短缺,一边是企业难以找到适用型人才。
为此,要建立一些高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切实有力提升数字化高技能人才能力水平,特别是深化“数字工匠”培养,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势必能够凝聚更多创新技术,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因素,是拉动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市技能人才就业情况从数量和结构上都需要进一步改善。纵观我市技能人才队伍:截至去年,我市共有就业人口1699万人,其中技能人才有503.2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158万人,占比西部第一。但相对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说,全市就业人口在总量上仍然不足,高技能人才占比相较于发达地区也仍有差距。另外,从结构上看,全市技能人才涵盖58个行业、870个职业工种,其中第一产业占10%,第二产业占56%,第三产业占34%,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匹配。按照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以及产业高质量“加速度”的发展要求,匹配度也有待提高。因此,技能人才队伍数量庞大、结构多元,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既要全面提质也要精准施策。
一方面,面对初级技工、传统技工、单一型技工仍占多数的情况,要出真招、实招、硬招,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及时释放政策红利,努力为技能人才提供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空间,扩大技能人才规模与质量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技能人才发展需要广阔而优质的平台,重庆市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3家、国家级竞赛集训基地23个,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重庆(研修)中心、中国(重庆)康养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都在重庆落成并相继投用,充分发挥这些平台优势、积聚平台动能,将释放更大的“孵化池”作用。
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千头万绪,有平台环境更要有政策护航。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巴渝工匠”计划,印发《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意见》,推行实施《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健全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建立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1+1+3”政策体系等举措,都聚焦技能人才本身所需所求出发,为广大青年学子和劳动者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擦亮“巴渝工匠”招牌
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加强重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应该根据重庆具体的资源禀赋和人才特色,深入梳理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不断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志性成果。为此,重庆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立足“五大趋势”,继续擦亮“巴渝工匠”这张金字招牌,培养一批能够提供成果转化的高技能人才。
要立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趋势,抓好世界技能大赛和“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大力实施竞赛人才培养工程,以赛促建、以赛育才。立足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继续抓好“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和全国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建设,全力打造巴渝数字技能品牌;立足深入实施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深入推进川渝技能合作融通,深化川渝高技能人才、技能大师、技工院校、技能竞赛等交流合作;立足建设新重庆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趋势,打造“渝能人”“渝丽人”“渝家人”和“渝火锅”职业培训“四张名片”;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趋势,“育、训、评、赛”四驾马车赋能发力,建立一批乡村技能推广阵地、培育一批乡村工匠大师能手。
怀揣新期待、担负新使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要节奏更紧一些、步伐快人一步,要开局加速、起步起势的劲头更足,要让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氛围更浓,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深耕实做,重庆市将推动技能人才建设工作开辟高度、打磨精度、挑战难度、刷新速度,造就一支既“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促进“巴渝工匠”由重庆品牌变为全国名牌,形成更多人才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在大局中起大势,激励引领广大技能人才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助力。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