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经济学为什么重要?
01.如果经济学不能被充分理解,乌托邦会变个花样重新到来。
交流01、如果经济学被充分理解,乌托邦可能变成褒义词。
02.好的经济学有两大功能,一是对个体来说,防止他成为脑残;二是对国家来说,防止陷入乌托邦。当然,坏的经济学作用是相反的。
交流02、好的经济学,一是对个体来说,会让人心情愉快地享受幸福生活,而不是过劳死,大自然中开发人们脑的游戏多的是;二是对国家来说,应该担负起高效管理社会的职责,不能什么都交给市场去盲目处理。经济学的好坏不是由理论方面来进行判断的,而是要由现实来进行判定,要由百姓的切身感受来进行判定。百姓感觉好的,感觉生活很轻松幸福,那么这种经济学一定就是好的,否则相反。
03.假如一个社会不是建立在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之上,而是建立在某些偶然因素之上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已经取得的繁荣很可能会消失。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是一个社会走向持续繁荣的前提条件。
交流03、既然这个社会能够从“已经取得的繁荣很可能会消失”,那么曾经的繁荣是否是在对经济学原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其实,经济学原理人们一直在用,其中对错都有,对的促进经济发展,错的阻碍经济发展,这才是社会发展的真相。人类社会每天都在不停地创造财富,同时人类社会每天都在毁灭自己的劳动成果,尤其是战争对劳动成果的双重毁灭。经济学人的任务就是区别真伪,去伪存真。
04.人类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接受经济学。学习正确的经济学,就是从事有价值的生产性活动;传播正确的经济学,就是做善事。
交流04、关于“正确的经济学”,就是能够让百姓普遍过上幸福生活经济学,这是唯一衡量经济学是否正确的标准。正确的经济学不是经济学家想象中的理想经济学,而是老百姓感觉到好的,没有任何弊端的经济学。看现在世界,似乎这种经济学并不被认可。现如今的经济学,不仅有丛林法则的经济学,也有反人类经济学,甚至于还有毁灭人类的经济学。
05.经济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如果缺乏经济学知识,那么对世界的认识就会犯错。中国什么都不缺,就缺经济学知识。
交流05、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效果的科学,是研究节约的科学。中国的经济学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只是缺少从中辨别真伪的能力而已。
06.如果中国的经济学从业者没能普及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它产生的严重后果不亚于科技工作者没能让中国成为高科技国家。
交流06、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它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也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物价自由波动可以平衡物价等等荒谬的说法。通货膨胀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标签,这是几百年都不变的事实。
07.经济学很大程度上是关于“法则”的科学。什么法则?就是如果人们想过得好,就应该遵循的法则。自然科学揭示自然界的法则,经济学揭示人类社会的法则。如人们背离了这些法则,他们就会受惩罚。
交流07、人们已经受到惩罚了,全世界范围大部分都是如此。这说明什么?说明现用“法则”不适合人类的需要。还有另外的一种法则,不是丛林法则,而是互敬互爱的公共利益至上的法则。选用的法则不同,人们所享受的生活也完全不同。
08.在上世纪,一些思想家从整体性的概念出发来分析社会,他们造成的思潮给人类造成很大灾难,人类应该吸取教训,从个体出发来思考社会问题。但是,好像人类并没有吸取教训,如“黑命贵”就是一种整体性思维的产物。其实,没有作为整体的黑人的命,只有一个个作为个体的人的命。
交流08、人类是群居生物,是由个人、家庭、企业、政府所构成的整体,因此必须从整体“从整体性的概念出发来分析社会”。从全世界角度看,上有联合国,下有各个独立的国家,各个国家又下属各个机关单位。如果从个人角度出发考虑问题,那么世界和国家就难以建立统一的制定和规则。联合国制定一个规则,自然考虑世界各国的利益,而不能单纯考虑某一国家的私利。世界和平了,各个国家才能安定发展;国家稳定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在人类社会中,公共利益是大于一切的,因为公共利益是用来维护个人利益的。失去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个人将难以生存。没有政府来维护社会秩序行吗?没有军队来保护国家行吗?当然都是不行的。整体为公,个体为私;公大于私,私服从公;公养于私,私奉于公。这种公私关系必须明确,否则就会出现各种颠倒黑白的事情。
09.思想和病毒有相似,病毒会传染,思想会传播;病毒有害,坏的思想也有害。消除有害的思想有时比消除病毒更难。
交流09、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来鉴定思想的好坏?由谁来鉴定思想的好坏?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人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错的,再愚昧的人都认为自己非常聪明。比如,希特勒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大好无比,日本战犯也没一个认为自己不对,南京大屠杀的执行人也感觉自己非常快乐,杀人犯也认为自己杀人是合理的……。坏的思想会传播,好的思想也会传播,以好的思想传播来取代坏的思想传播,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事情了。
10.“经济学有没有真理?”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和老师,估计大部分都会给出否定的回答,因为他们基本上是实证主义者或经验主义者。但是,经济学当然是有真理,比如不能通过发行货币使一个国家富裕起来,没有价格机制就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等等。经济学不是算一算,画个曲线,而是揭示一般性的真理。只有经济学的真理被普遍理解时,市场经济才有希望。
交流10、经济学有没有真理?当然有真理!真理就是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没有经济危机,没有社会动乱,没有经济犯罪,世界和平,百姓安居乐业。否则它就不是经济学的真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物质生活规律的科学。其原则是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节约)和公平分配。就是说,经济学是研究高效生产、节约消费和公平分配的科学。实现了这些,自然就说明是找到了经济学的真理。通俗讲,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科学。经济学的真理就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因此说,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就是检验经济学真理的唯一标准。
11.不少人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不存在真理,是不是真理要试了才知道,他们认为经济学的原理在中国不适用。他们不知道,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有普遍适用的真理,违背了这些真理就要受惩罚。否定普遍真理的存在,意味着走向癫狂的“人定胜天”。
交流11、其实,人类社会中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而不是某些人的幸福生活。目前看,检验真理的标准普遍使用的是一部分人的幸福生活,而不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这就使社会科学和经济学都围绕这个标准来制定游戏规则。游戏规则不同,胜负的判定自然就不同。
12.经济学家与记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关于“看不见的”(斯密、巴斯夏),后者是关于“看见的”(例如如柴静的《看见》和关于雾霾的纪录片)。
交流12、在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没有什么是 “看不见的”,只有“不想看的”。
有些经济学者在研究之前就确定了研究结果,因此无论他看到了什么都是排斥在外的。用这种自欺欺人的研究方法,想找到真理是不太可能的。至于记者,“看见的”也不一定是事实真相,有些也是“视而不见的”,甚至有些是颠倒黑白的。
13.经济学的“研究”,就是把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的“写作”。
交流13、经济学的“研究”,应该是先用“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来检验“观点”的真理性,之后再把“观点”“写作”出来。
14.“经世济民”应该怎么理解: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从事服务工作,企业家面向大众生产产品,经济学家为大众提供知识产品和教育服务。所以,经济学家的“经世济民”不是做学术精英,为政府出谋划策,而是通过提供正确的经济学知识来改变世界。
交流14、什么是“正确的经济学知识”?学术界有没有?教育课程中有没有?社会矛盾解决了吗?分配公平了吗?百姓生活都幸福了吗?没做到这些,那么“真理”又从何谈起?连真理都希望渺茫,那么又何谈“为大众提供知识产品和教育服务”?弄不好就会传播知识病毒。
20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