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与人类古代的生产方式拉开了极大的距离。但是经济学运行模式却仍然停止在几百年之前,没有方式任何实质的变化。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如果不能将这些节省下来的劳动力投入新的工作岗位,那么必然导致劳动者的大量失业,使其生活难以维持,大幅度提升犯罪率,造成社会混乱。还有,通货膨胀、生产过剩、债务危机等经济难题,都没有在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上得到真正的解决,这就是经济学的“无作为”。这种长期的“无作为”,导致经济学难以跟上科技飞速发展的步伐。
社会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好事,但是失业就不是好事了。在失业状态下,劳动者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生活也就难以维持了。曾经有一种说法是“再就业”。如果“再就业”可以失业问题,那么失业就不是问题了。一方面有的人“再就业”了,但另一方面有更多的人失业了。计算下来,还是失业率不断上升。失业的人可以“再就业”,有工作的人可以“再失业”,这对解决就业问题毫无用处。
还有一种说法是失业的人可去“第三产业”“再就业”。如果“第三产业”可以解决失业问题,那么失业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况且,大量失业劳动者去第三产业找工作,使原本就岗位不足的第三产业更加拥挤不堪、人满为患。本来,第三产业就没有多大的劳动者容纳空间,再把大量的失业人员推向第三产业,这不是在扶植第三产业,而是要毁灭第三产业。从目前第三产业的运营状况看,严重的供大于求,盈利微乎其微,经营举步维艰。这就是第三产业人满为患所造成的。
其实,以上两种说法,不过是某些经济学人为其工作失误所进行的挖空心思的狡辩而已,对解决就业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科技解决的是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技术问题,经济学解决的是通货膨胀、生产过剩、失业、贪污腐败等经济问题,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省劳动力,经济学的作用是利用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去创造更多的价值,两者有着不同的学科分工。经济学人一直把科技进步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这是他们最大的耻辱和悲哀!
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人类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但是劳动力的利用率却越来越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难题。所谓效率,就是人均创造价值的数量。在人口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创造的价值越高,社会经济效率就越高;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参加劳动的人数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高;在社会总产值不变的情况下,参加劳动人数越少效率就越高。否则相反。这种反比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经济总产值=劳动效率×劳动人数.
资本主义国家的效率是依靠科技发展来进行提高的,所以他们拼命发展高科技。但是问题来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劳动者的失业和市场购买力疲软,导致经济危机的持续发生,使社会参加劳动的人数大幅度减少,失业率大幅度上升。资本主义社会提高效率必然导致失业人数的增加,而社会主义制度恰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社会主义利用制度的优越性,将参加劳动的人数扩大到极限,使生产力全部的解放出来,并得到充分利用。
科技效率公式:劳动力使用效率=商品产值÷劳动人数.
经济学效率公式:劳动力利用率=参加劳动人数÷劳动力总人数.
经济学效率与科技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学研究解决的是劳动力利用率的问题,它体现为用人充分,解决的是失业问题。科学技术解决的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问题,提高平均劳动力价值产出的问题。节省劳动力是科学技术的任务,创造劳动岗位是经济学人的工作。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分工上的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科技进步给人类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经济学人却不知道怎么去使用这些劳动力。难道人类社会什么事情都做完了,劳动者可以大批大批的休息了?当然并非如此。人类社会中要做的事情非常非常之多,只是没有将节省下来的劳动力与其进行对接而已。而经济学人的任务,就是将这些节省下来的劳动力重新组织起来,投入最需要他们去工作的领域。以前所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比过去的计划经济的产出要高出很多,这大多是科技进步的结果,而并非制度优势的结果,——因为制度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劳动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无论实施怎样的经济政策,只要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自然其好处会得到充分体现。否则相反。
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利润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供求差额,增加了生产过剩的数额。生产过剩加重了,劳动力过剩的程度也将随之加重,失业人数必然相应增加。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拉大了市场商品的供求差额,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失业人数的增加。见企业利润计算公式:
产值=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利润.
公式中“产值”代表市场商品供给量,“成本”代表商品购买量,“利润”代表市场供求差额。当利润“>0”时,市场中的商品供大于求;当利润“=0”时,市场中的商品供求平衡;当利润“<0”时,市场中的商品供小于求。见公式
市场供给(产值)=市场需求(成本)+供求差额(利润).
公式中只体现商品供求关系,而没有涉及到物价问题,因为物价波动与商品供求状态并非有等量的变化关系。理论上商品供给与物价波动之间有9种对应关系。但是,在物价自由波动市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际上只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就是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这种看似矛盾的对应关系。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与生产过剩是不能同时现在的。其实并非如此。通货膨胀是最大的“流动性陷阱”,也是导致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因为通货膨胀的起点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在生产过剩状态下,劳动力过剩也好随之产生了。科学技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节省了劳动力,同时失业人数也就增加了,需要经济学解决的问题就出现了。
现有理论认为,放开物价可以促使供求平衡,进而实现物价稳定。其实,任由物价自由波动只能是常规性的通货膨胀,而并没有看到物价稳定。这是由于企业追求利润的经营目标所造成的。企业经营目标并非是物价稳定,而通货膨胀恰好可以使其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企业宁可积压大量商品,也不降价出售的根本原因。
科学技术创造了财富,同时“创造”了通货膨胀,生产过剩,失业率有增无减,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等经济问题。关于贪污腐败现象,曾经有个空号是“高薪养廉”。但是高薪养廉了吗?结果是“高薪养贪”。关于通货膨胀问题,如果不利用行政或法律手段来锁定物价,使物价处于一种绝对稳定的状态,那么无论什么经济措施都将无功而返,甚至是事与愿违。关于生产过剩和失业问题,物价锁定之后,扩大债权性的流动性投入,就可以得到干净彻底的解决了。
科学技术其中的数量计算,都有统一恒定的计算单位,不如时间单位是“小时”、“分秒”,重量单位有“吨”、“公斤”,长度单位有“米”“尺”等等。但是,经济学到现在都没有恒定的价值度量单位(货币单位“元、角、分”因通货膨胀而成为变量),全凭随心所欲的市场交易来推动经济学运行。这是无任何公平交易可言的强盗市场。在这种市场中,实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弱者和善良人倍受欺辱和压迫,恶人和强盗大发横财。经济学之所以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是由于科技发展过快,而是经济理论在“弱肉强食”的规则下发展过于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这是经济学人最大的耻辱和悲哀!
并非经济学人没有智慧,而是“政治定调”堵死了计划经济的研究方向。“政治定调”市场经济是真理,于是经济学人就去找论据进行论证。因此可能,现代经济学人已经沦为“政治奴隶”。市场经济还用去研究吗?西方已经研究了几百年,再研究也是重复劳动。马克思否定市场经济理论,也是达到了顶峰,后人只能学习,无人能够超越,更谈不上研究。因此,留给现代经济学人的研究方向,就只有“如何实践计划经济”这一个题目了。但是,这唯一可行的研究方向,却又被“政治定调”给堵死了。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人在理论上无有突破,无大作为的根本原因。为什么现实中所有的经济问题以及社会问题都解决不了,甚至是越来越严重?就是因为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私有资本强力阻挠计划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这还是有心可原的,因为一旦实行计划经济,私有资本将被全部消灭。但是,在公有制条件下限制计划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那将是不可原谅的。
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