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敬琏《有了大数据也不能搞计划经济》一文的交流


 

最近看了吴先生《有了大数据也不能搞计划经济》的文章。首先,吴先生的观点是计划经济没有市场经济高效率。其次,吴先生认为“大数据”这种“信息机制是不可能建立在计划经济条件之下的”。

关于计划经济的效率问题,马克思早就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这里就不进行重复说明了。

所谓效率,就是人均创造价值的数量。在人口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创造的价值越高,社会经济效率就越高;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参加劳动的人数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高;在社会总产值不变的情况下,参加劳动人数越少效率就越高。否则相反。这种反比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经济总产值=社会平均劳动效率×参加劳动的人数.

资本主义国家的效率是依靠科技发展来进行提高的,所以他们拼命发展高科技。但是问题来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劳动者的失业和市场购买力疲软,导致经济危机的持续发生,使社会参加劳动的人数大幅度减少,失业率大幅度上升。资本主义社会提高效率必然导致失业人数的增加,而社会主义制度恰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社会主义利用制度的优越性,将参加劳动的人数扩大到极限,使生产力全部的解放出来,并得到充分利用。

制度效率与科技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理论研究解决的是制度的效率,劳动力的利用率,体现为用人充分,解决的是参加劳动者数量的问题。科学技术解决的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问题,提高平均劳动力价值产出的问题。它们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是计算公式中的两个不同项目。制度效率解决的是提高参加劳动人数的问题,科技效率解决的是提高劳动者平均价值产出的问题,两者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比过去的计划经济的产出要高出很多,这大多是科技进步的结果,而并非制度优势的结果,——因为制度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劳动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无论实施怎样的国策,只要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自然其好处会得到充分体现。否则相反。

至于“大数据”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关系,就更好理解了。其实,计划经济本身就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来进行完成的,不知道社会有怎样的需求,怎么能够进行总体的生产安排?如今的“大数据”,只是提高了计划经济的统计效率而已。计划经济本身就是“大数据”的计划,怎么大数据就不能建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了?“大数据”只能提高计划经济的决策效率,提高计划经济的工作效率,而绝对不是与计划经济格格不入的。可见,吴先生的观点与现实大有偏差,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

吴先生在文中提到“基本问题”的概念。什么是 “基本问题”?吴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解释。其实“基本问题”很简单,只是不好说明说而已。它就是社会制度问题。社会制度也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这有什么不能明说的?

吴先生后面又提到“前三十多年的改革属于政府官僚推动型的改革”的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然是由政府组织推动的,怎么就成了“官僚推动”?难道凡事政府的作为都是“官僚推动”?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政府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是纯粹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政府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没有政府的存在,社会将一片混乱悲惨!当然,政府是有好坏之分的。好的政府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否则相反。好的政府百姓爱戴,政权可以千秋万代。坏的政府百姓憎恨,政权不稳,早晚被推翻。不好不坏的政府百姓感知麻木,政权也能够长期维持。

吴先生说:“前三十多年改革是什么改革?性质是什么?为什么它是官僚推动型的改革?好像这些都不是已经弄明白了的”。这是问题吗?前30年的改革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改革。性质是人类社会中一项史无前例的共产主义大革命,推翻了资本家、地主的统治,让人民当家作主。

吴先生问:“那新一轮改革动力源在哪里?”这也不是问题。其实,新一轮改革的动力源就是资本家、地主重新夺回他们失去的财富和权力。

                                        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