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好学的孙景尧


8.勤奋好学的孙景尧
孙景尧是高分录取进来的,是当之无愧的班级学习委员,后来他参加了复旦足球,两条腿踢得肌肉鼓起来,好粗好粗。他不久离开寝室,搬去球集中居住。但小组活动还是挺积极的,每次必到。他为人热情,善与人交往。入学后的第一个暑假,组内同学知道他家在嘉定,希望在假期里能去嘉定玩,但郊县交通不便,比不得现在了,又是经济困难时期,缺少食物。孙景尧二话不说答应下来,我去准备。我们组有八九个人,约好在郊区车站,集中一起去。
他家在嘉定城内,记得是街面房,原是店铺,此时空空如也,一丁点儿东西都看不到。我们在那儿坐了一会,景尧就陪大家去孔庙,这是嘉定名庙,庙内有参天古树,宏伟深深的楼宇。在那个是不允许进去的,孙却能让看管者通融,放我们走边门进古迹很多,里面十分静穆,从喧嚣的外面世界,到这块清朗的净地。我们在孙的陪护下,又去了嘉定的,这些古迹本已封闭,不待客的,但孙是个善打交道的人,我们都如愿以偿高兴遊玩了嘉定的名胜,也深被他对人热情,处事认真,善于交道的能力所折服。
在回市区的路上,我们又路过他家门口的那座桥在桥堍下,闻到一股清香宜人的瓜果味,同学们早已饿了,他们的循香而去,那不是黄金瓜吗?只见一个农民,在地上摆了些从田里来的黄金瓜,黄白相间长条型的很飘亮们自留地里种的,精心种植,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没有激素,自然生长,十分绿色的农产品。那瓜长得特别好,满街,飘逸,女同学更是涎欲滴,出手买很贵,每人也只买了一只,还舍不得吃,回家去,也算是来过嘉定,与家人共享特产。
孙景尧非常重视外文学习,每天清晨,吃早饭前,这是他雷打不动的外语学习时间,其他课业也学得很优秀。我们两人很好,他总对我有一种好奇感,常怀着探索我的心情关注我。
我们班去了几个地方搞四清,他与我不在一个组,也不在一个系统,他在文教,我在财贸,但他组内的外调任务,组内总派他去,可能是他比别的同学要老练一些,因此成了首选。凑巧的是,工作队领导让我俩搭档,一起去外调。事情属他们组的,责任总以他为主,我只是当他的配角。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采风似的了解当他风情民意,一次驻地隔壁是个大庙,他要我在明天离开这里之前,一起去庙里看看。我们一大早就进了佛门,一个和尚正在大殿门前的场地,没搭理我们,走进大殿,他也不阻那时寺庙不对外开放,我们属于闯入者,又去了后殿,及僧人住宿等庙内设施,庙内建筑规模宏大,楼宇深深。我们出来时,那僧人完殿前,还庙前,场地面积很大,一个和尚打是很吃力的,和尚已经头有汗水,衣衫也湿了此时已扫到场边,快完工了,我们停下脚步,等着景尧开口对和尚说:大师辛苦了”,和尚摆摆不敢不敢”,阿弥陀佛,一听和尚是上海口音,你是上海人,和尚点头,我们立刻与和尚拉近了距离。但和尚却转身欲走,他已入了空门,不想再涉世俗之事,景尧突然说了一句,你过去生活苦,才到这里来的是吗?和尚本不想不答理我们,但听到此话,触动了他的神经,闭着的口,滑出一句话来,我过去是大老板,开百货店,生活富裕,,和尚语虽平静,但蕴含了豪气,景尧以敬慕的神态,向他欠身说;真想不到,你原来如此,这一下又激发了双方的话题,上海还有人吗?有儿女,不让她们来,也不联系了,你在这里好吗?,和尚如实回答,他来庙里五年,每天晚上,在大殿里盘腿坐睡,不能躺下身子,这是佛门规矩,己成习惯。他的任务是打好后,做功德,每天吃素,生活很平静,我也没有回去的念头,很清静。
公私合营后,国家安排他的工作,还发定息,生活安定,他却把财产交给国家后,自己轻轻松松出家皈依佛门修行了。一个过去有员工使唤的大老板,现在成了地僧。一个过去有资产的阔佬,现在成了吃素念佛静坐的苦行僧,这也许是信仰的力量?
景尧就是这样去深入了解社会的。毕业后,去了大西南,在贵州铜仁,当过地方戏剧团的编导。他在家乡嘉定成长,那时嘉定有全国著名的锡剧团,演出的双推磨等戏,还拍成电影,风行全国。景尧中学时代,也经常去剧场观看,对地方戏情有独钟,我们寝室还能听到他哼的锡剧。我们组有一次参加年级晚会,要出节目,他允当编导,想不到真的成了他的职业生涯。铜仁有不少从北京去的社科界名人,在那里下放锻炼,景尧经常与他们接触,在县图书馆里,向他们讨教学术和外文等问题。学业和外语学习从不间断。他去了师范学校,不久又去了贵州大学的中文系,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成了研究生导师,还有个从美国招来的美籍犹太学生。景尧也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他后来从贵州大学,调到苏州大学,最后调到上海师范大学。这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结果。他有好的外文基础,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首要条件,他的成功,来自执着的追求,以及从不放弃的拼搏。
回上海后,我是他第一个要相见的人,他邀请我去他家。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相隔遥远,没有联系。但我们的友谊却是没有尽头,相互想念着对方,牵挂着对方。孙景尧因积劳成疾,不幸离世,真是可惜,我们深深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