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议提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应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此外,会议还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无疑与目前的市场环境是分不开的。自步入2022年以来,受境外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A股三大指数包括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数持续调整。其中,深成指、创业板指数不断刷新年内低点,而上证指数连续两次跌破3100点,也导致3000点整数关口岌岌可危。
3000点作为一个整数关口,守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3000点被成功击穿,将严重打击整个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也必将对新股发行等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在3月15日股市大跌且上证指数跌破3100点之后,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问题;同日,一行两会、财政部、外汇局纷纷表态。据此,股市出现一波反弹。
但股市下跌的风险并未解除。4月中旬开始,股市再现疲态。基于此,政策面上也是暖风频吹。如4月15日,央行宣布降准。4月21日,证监会召开此次座谈会。4月22日,一行两会、外汇局一同发声,内容涉及股市、货币政策、房地产等。这一切,客观上也向市场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
此次会议中,证监会欲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A股市场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资金对于市场而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难想像,如果没有资金的加盟,我国资本市场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与全球影响力。
在为资本市场引资方面,包括证监会在内的监管部门作出了不少的努力。从最初公募基金的问世,到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养老金的入场,以及券商系资管规模的做大,再加上把QFII“请进来”,与港股市场建立互联互通机制等,构成了截至目前为止资本市场引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近些年来,私募基金的蓬勃发展,也不断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其实,监管部门在大力引资的同时,也要重视投资者结构的问题。目前的资本市场,某种意义上讲,散户投资者占据着“主导”地位。比如2亿投资者中,散户投资者占比超过95%;日常交易中,散户投资者贡献了超过80%的成交量。散户投资者进场,既能带来资金,也能活跃市场,但散户投资者由于投资知识、投资理念等方面的短板,因而热衷于短线操作,如此也容易放大市场的风险。
事实上,即使是像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股票的换手率同样不低。比如从2015年至2021年,公募基金的基金周转率分别为5.6倍、3.55倍、3.21倍、3.27倍、2.97倍、3.69倍、2.41倍。公募基金如此频繁地换股票操作。客观上讲,是不能称之为长期资金的,甚至连中期资金也算不上,显然也并不利于市场的稳定。
相对而言,中长期资金进场后,其持股时间更长,奉行价值投资理念。在这方面,股神巴菲特投资中石油H股即是最经典的案例。其持有时间长达4年多,期间即使股价出现波动也未曾卖出过,巴菲特因之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个人以为,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与改善投资者结构是相辅相成的。中长期资金奉行中长线思维,持股稳定。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在改善投资者结构的同时,能够将买入股票更长时间的“锁定”,避免个股的频繁交易引发股价的波动,因而也非常有助于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