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保持好两个敬畏
宋 圭 武
人类应保持好两个敬畏。一个是对自然的敬畏;一个是对良心的敬畏。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这里康德所说的两个敬畏,其实一个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另一个就是对良心的敬畏。
从哲学角度看,自然是外在的“神”,良心是内在的“神”。对自然的敬畏,有助于自然的安静;对良心的敬畏,有助于内心的安静。宁静致远,有了静,自然必然有了长远,人类也必然有了长远。
两个敬畏也为理性提供了边界。理性只有在两个敬畏的约束下,理性才能真正体现理性的光辉,否则,理性就是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既危险,又可怕,其结果就是理性走向自身的反面,理性成理性自身的对立面,成否定理性自身的对立物。所以,失去两个敬畏约束的理性,必然是异化的理性。
总之,没有敬畏的人类,是没有长远的,也是躁狂的,自身就是自身的否定。
从历史看,人类经过了两次启蒙。人类第一次启蒙,是轴心时代,第一次启蒙,既张扬了敬畏,也张扬了理性,为人类以后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人类第二次启蒙,是十七、十八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这次启蒙运动重点张扬了理性,理性一股独大。但这次启蒙运动理性的过度张扬,也严重伤害了自然和人类。环境污染、心灵躁狂,成了当下世界最主要的病。
如何治疗当前世界的病,人类需要新启蒙。新启蒙需要重点树立两个敬畏意识。
敬畏自然,就不能做对不起自然的事。人类与自然要牢固树立平等意识,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时时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敬畏良心,就不能做对不起生命的事。要时时树立人人平等意识,涵养好自己的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总之,没有理性,就没有文明;没有敬畏,同样也没有文明。文明需要理性与敬畏有机结合,自身才能不断传承发展下去。这里理性与敬畏的有机结合,构成文明基因的双螺旋结构。这个双螺旋结构质量越高,文明越有活力,文明才能生生不息、代代薪火相传,文明才能成为持久的文明。(作者:甘肃省委党校教授)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1964年10月25日生,二级教授,甘肃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甘肃省侨联特聘智库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甘肃三农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甘肃校友会副会长,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全国“2020年最美全面小康建设者”荣誉称号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