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时代变了,企业的工作重心——
要放在让客户实现“做产品生命周期”,到“做用户体验周期”的深刻转型,提升整个管理效率。
其实所有的产品,都是有天花板的,只有营销才是无限的!
凭什么?
物美就要价廉?
你的产品非要争着抢着去卖最低价?
好东西就不能卖出高价值?
高价格产品就不能成为市场畅销品?
……
所幸的是,我们团队完全做到了!
在我离开体制投身职业品牌营销30年来,我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好产品通过好策划,卖出好价格!卖出好市场!
营销是什么?
以往,营销是为了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
如今,营销是为了给品牌一个搭讪大众的机会。
当下很多企业活得痛苦的原因,主要是在强调产品的本身,而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
其实所有的产品都是有天花板的,只有营销才是无限的。
这是做哪一个行业都不容易的年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的工作逻辑就是制造故事生产内容,要具备媒体属性,要想方设法建立“人联网”,关系链要成为供应链、价值链。
面对数字化浪潮,切记:产品不是用来卖的,是用来发生关系的。
企业要想走单,就必须让用户走心,不仅提供产品服务,更引导生活方式,不仅懂得使用价值,更深諳心理价值,不仅懂得售卖产品,更善于售卖感受……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来看,决定人们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看他们手中拥有多少钱,
更重要的是他们头脑中的,消费(价值)观念、自我体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
一款卖得好的产品,一定是围绕精准定位和认知需求展开的,
因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产品,既包括核心产品(功能与性能),也包括外围产品(服务与配套),还包括外延产品(感觉与体验)。只有企业把产品与认知有效融合,才能赢得市场。
在漫山遍野一大堆失败或即将失败的产品中,不缺研发、不缺专利、不缺品质、不缺技术,同时也不缺规模、不缺资源,可为什么产品就一蹶不振、折戟沉沙呢?
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1、认知欠缺,难以引起消费者共鸣;
2、缺乏品类聚焦;
3、内容生产、IP营销和话题运用乏力;
4、产品的核心价值、定位和利益主张不能清晰的得到表述并被消费者认知;
5、经验主义主观行事,对经销商缺乏增值服务和个性扶持;
6、资源缺乏整合;
7、缺乏对消费者的情感培育和生活场景互动体验。
8、没有构建好围绕产品生活形态的价值链和生态圈。
如今有个词很流行,叫私域流量池,如何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流量池,持续输出和变现,然后自动裂变扩散就很关键。
因此,企业只有把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策略贯穿于每一个营销环节,再把它整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系统的力量,用户主导企业经营已势在必行。
供不应求时期,企业以产品为王;
供过于求时期,企业以渠道为王;
产能过剩较大时期,企业以用户为王,用户为王是企业经营最重大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架构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原来的等级制、事事讲控制的集权模式进入到多个可以快速回应市场变化的、小而美的组织、分布式的自然竞争状态。
鉴于此,企业要想拥抱互联网,必须做好三件事:
1、以粉丝经济重构企业:找到你的精准用户,把他们变成粉丝,让品牌成为粉丝的共谋;
2、研发出尖叫点产品:从用户中找痛点,把痛点变为尖叫点;
3、做好社交化传播:起个互联网风格的品牌名、做出你的情怀、讲好你的故事、抓好热点。
创业18年来,我们蓝哥智洋团队成功服务海内外客户1000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对市场有独到眼光看透本质——
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变高、变“虚”、变多元,不是只关注价格和实用功能,而更关注商品背后的情感、价值观等品牌因素。
过去老板们遇到困难,通常的办法是减库存、减成本,熬一熬,希望就能熬过去……
但现在不行了,任正非说——当下经济下降,企业面临的是全面的、整体的、巨大的结构性冲击。
这时,传统的线性办法已不能应对结构性挑战。
为此,我们团队在为客户服务时,积极推进“平台化+生态化”的协同战略,主要策略如下: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整个企业建构“价值个性与文化自信为”一体的价值链战略布局。
第二、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赋能生态型。
第三、整个企业利用数据化驱动,没有数据驱动就没有平台化管理。文化价值观统一,做到共事共担、共存共享,当然这里面还包括标准化、流程化、模块化。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出路。
显然,企业要明白一个道理,如今的消费者不喜欢独乐乐以企业为中心的硬性话题,他们需要众乐乐高度参与自由交互的平等沟通。
由此,光有产品和项目已难以获得市场红利,救不了正在饱受煎熬的企业,只有洞察和认知才是生产力!
曾以提出“定位”理论闻名的美国营销大师特劳特,多年前就指出:消费者的心才是行销的终极战场。
他认为,行销并非一场真正的产品战,而是顾客脑海中的认知战,谁能在顾客心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谁就取得竞争优势。
记得特劳特也说过:世界上并不存在最好的产品,在营销的世界里唯一的存在就是消费者的心智,认知就是现实,就是一切。
为此,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只有通过营销手段的创新和技术方式的调整来予以解决。
可以这么说,不去跟风、模仿、追随别人做区域老大,而要做区域细分;不要去抢所谓的第一,而应做自身的唯一;不要沾沾自喜自身产品的很多特点上去增加说服力,而应精心策划独到的卖点,提炼核心的概念去提高杀伤力等等,这才是当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现实中不难发现,数字化媒体使人际沟通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兴趣化。
这将导致未来的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关注消费过程为自身所带来的利益和价值。
然而,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在产业转型的临界点上,发现有不少企业更专注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非聚焦于对消费者心智资源的争夺,这其实是最典型的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