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13) 龙砂医派形成的时代地域文化经济要素(下)


 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13)

龙砂医派形成的时代地域文化经济要素(下)

1.龙砂医派产生的地域经济要素

交通便捷,经济发达

江南经济文化繁荣大的时空背景,从东汉末年开始,到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开发东南夷,经过五胡乱华,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到南宋完成江苏和浙江这一带的长三角地区民间流传江浙熟,天下足《宋史·食货志》说: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

楚考烈王十六年(公元前247年),春申君黄歇改封于吴地,江阴属其封域他组织开挖的黄田港,北引长江,南通江南古运河,连接太湖水系。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江阴知军葛闳建成锡澄运河,南接京杭大运河北经黄田港入长江。发达的水路交通,促进了商贾兴盛,“帆樯如林”。从·王安石《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之作》“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可窥当时龙砂地区水路交通贸易、商业、经济繁荣盛况。

元代开始,无锡成为江南地区漕运中心,一直延续到清。早在明代就有制砖、冶坊、陶瓷、缫丝、织布等手工业。清末无锡开始出现民族资本工业以丝绸和食品工业为主。民国时期无锡的产业工人数量仅次于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摇篮”。

望族南迁,助推繁荣

在中原望族南迁中,无锡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诚如明洪武时无锡州判王中立《华氏传芳集·序》中所言:自大江以南,西浙之郡,号富庶者必称姑苏,次则无锡,盖其田畴丰腴,民物从聚,巨室大家棋布星列,非他州比焉。

无锡望族开始于两宋,繁荣于明清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又两度导致大批中原士族南迁,李纲一族,尤袤一族,均为北宋时从福建来锡,钱氏、杨氏则从临安迁来,赵氏是南宋时到江阴、无锡,丁氏、过氏也是在宋高宗南渡后而成为大族的。华氏虽然祖居无锡,但其勃兴,也是在宋高宗南渡以后的事。

著姓世族的迁入,不仅为江南输入大批人才,还有资金、文化和技术,也逐渐形成了崇文重教的优良民风,诗礼传家更是望族世家的文化传统。

此外,很多中原久负盛名的医学世家亦随之南迁无锡、江阴,如御医金瓶许氏世医等,为龙砂地区医学发展注入了活力。

药材丰富,方便取用

江苏药材资源丰富,茅苍术、苏薄荷、苏芡实、宜兴百合等多种地道药材。无锡属太湖平原四小药材区主要中药资源有苏薄荷、灯心草、莲子、荷叶、、荆芥、半枝莲、蒲黄、泽泻、芦根、车前草、地锦草、马齿苋、垂盆草、茵陈、代代花、白残花、金钱草、地丁草、白花蛇舌草、女贞、珍珠、寒水石水蛭、龟、鳖、土鳖虫、地龙等。

宜兴属宁镇扬低山丘陵地道药材区,宜溧山脉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土壤类型多构成了本区具有野生和家种中药材生长的良好生长条件有中药资源约970,其中药用植物844野生中药材主要有茅苍术、明党参、百部、百合、威灵仙、桔梗、京三棱、太子参猫爪草、草乌、夏枯草、南沙参、桔梗等百余种

2.医官制度为龙砂世医延续提供了可能

江阴在唐初,置暨州时即设医学博士,宋设医目,元设医学教授,负责掌管医之政令。

明初实行配户当差的户役制度太医院官多由医户充任。医户由太医院和各级府州县主管地方医术高超者,可受举荐入太医院。医户大多世代行医,父子相袭、兄弟相授的传统,有利于医学世家的延续,也有利于医术的传承与发展。如,明代龙砂名医吕夔与其孙吕应钟、吕应阳一门三御医

龙砂地区有世代为医官家族,与太医情况相同,呈现出元明时世为医官的特点,祖有元代为官者,明代子孙仍为医官,如明无锡人魏思敬,世医,其祖魏叔泉,为常州医学学录,孙魏宗美又官医学训科。潘仁仲,其祖潘傅之,在元为常州路医学学录,父潘进德为本州医学提举,潘仁仲为本州医学教授。这些世为医官的家族为医学世家的产生与延续提供了保障。

3.交流开放进促进了龙砂医派的兴盛

3.1学派交流,互学互鉴

从地域影响来看龙砂文医派地处吴中,明清以来,这一地区隶属于南直隶或江南省。医家在医事活动、师承授受等方面与吴门医派、孟河医派相互渗透、交织,由于经济优势,与新安医派医家亦有渊源。  

所以学术流派的产生有地域因素,而一定程度上又突破了地域。如清代大量龙砂医家在苏州行医,乃至吴门医家收集医案编辑有《龙砂八家医案》一书传世,承淡安也曾在苏州行医、办学,抗战后与其妻子,龙砂姜氏后人姜怀琳,开设“怀安诊疗院”。常州一些医家如丁甘仁、马培之、奚伯初等曾在无锡行医。马培之曾孙马泽人源于孟河而长期行医于江阴,后至南京。

在师承上也出现相互交织,如无锡邓星伯在家学基础上传于马培之 常熟金兰升师承于江阴柳宝诒,常熟缪柳村师承无锡高秉钧弟子刘晓山,为高氏再传弟子。王旭高晚年常居于常熟,在常熟形成了一支王氏传承链。客籍苏州的叶天士,私淑许叔微之学,视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为“枕中秘”,并对该书加以注释阐发。龙砂姜体乾与苏州叶天士有交往,一度“专治叶天士不治之病”,叶天士曾专赴龙砂与之交流,宜兴吴正学曾执贽叶天士门下,无锡医家华云岫编辑《临证指南医案》,传扬叶天士学术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尚有从新安地区迁徙者,如江阴朱氏、无锡汪致和、汪艺香,他们祖上在徽州都是世医,后来都加入龙砂传承队伍。

医风赓续,学脉绵延

龙砂地区医家之间交流频繁有较早的会诊记录医家通过师承授徒,会诊交流,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延续使得学派三要素(学术思想、著名医家、传承群体)渐趋完备,促进世医流派形成、学术流派产生。

《龙砂八家医案》王仲良的肾阳虚衰案,患者始由宋朝宗治,转请戚向书治,均无效,且日见危重。戚便与姜体乾共商,仍不见转机,于是再邀孙御千、王履安,四人会诊,共立一法,终于药到病除。最后孙御千总结“是证也,赖有向书之先识,体乾之主持,二人之功居多,而予与履安商酌赞襄,他人不能生别议,方可起一生于九死,为无功之功也。”足见君子之风。吴士英常邀当地名老姜体乾、孙御千等会诊,并记入《痢疾明辨》中。

龙砂医家在师承、私淑的过程中传承着学术主张。缪问就教于姜体乾姜体乾善于五运六气理论,常人不懂,缪问加以注释,使之流传。据《江苏历代医人志》载,吴文涵从学张聿青游,张聿青临床重视运气理论,吴文涵编辑有《张聿青医案》,并著“运气稿”数篇方仁渊早岁肄业王旭高之门,编刊《王旭高医案》四卷,并附识按语。王旭高重视运气学说,有《运气证治歌诀》存世,作为王旭高的学生,方仁渊在学术也重视运气学说

汇通中西,生生不息

秉承经世致用影响,龙砂文化区学者,不断追求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并付之实践,接受新学,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1868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成立,负责翻译和引进西方的科技类书籍,徐建寅、华蘅芳、徐寿等无锡人为骨干力量。徐寿登载于《格致汇编》的《考证律吕说》,因纠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格致汇编》主编傅兰雅译为英文,刊发表于Nature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徐寿也是我国本土学者首次刊文于Nature

丁福保1909年应两江总督举办之医科考试,丁福保获优等内科医士证书,被派往日本考察,回国后在上海办医院、疗养院,并设医书局刊行医书,致力于编译日文西医书,向我国医界介绍西医知识承淡安汇通中西、东渡日本借鉴现代办学思路,重光绝学,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赵承嘏毕生致力于中草药化学研究,运用近代化学方法对古老的中草药进行系统的研究

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学风,使得龙砂医派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不被时代所淘汰,焕发出勃勃生机,赓续不断,代有传承。  (陆曙  陶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