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操盘手和项目方理想的共识群体(1月25日)
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当这个逆反心理被激发出来,要达成友好的氛围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时候,需要遵循基本的“和为贵”规则,比如分享的语气,顾问的心态,若即若离的话术,留有余地的筹码,在日常沟通的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
人与人之间因利来而聚,因利往而散,所以抓住对方趋利避害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共同的目标,然后设定一个共同的标的项目,在这样基础上,才容易形成合力。说对方想听的话,说对方想说但是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对方压根都不会想到的观点,取得一个令对方惊艳而又顺理成章的结果。
要想取得交流的预期效果,就需要把对方的目标设定为自己的目标,假如实现对方的目标,自己也会得到利益,在这样的时候,需要在内心淡化自己的利益,避免受到自己预期获得利益的期待感,而让自己内心趋于单纯。
假如让对方打心底里意识到:用他们自己的方案或许达不到预期目标,而用我们的方案,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会相对更高一些,假如这样,就可以实现无须推销就可以起到的预期效果,化推销于无形的境界。
没有共识就什么都不是,这话说起来听起来都有道理。但是市场的表现却总是矛盾的。
所谓共识是指在短期之内证明有用,并以此去支撑长期的信仰,说白了就是看多的乐观者,积极参与的人相对更多一些,而悲观的看空的,消极逃避者相对更少一些。但是市场客观规律在于,双方总是同时存在,有服从的就有抵抗的,有配合的就有逆反的,有关注中长期的就有关注短期的。
比如在币圈,任何机构都需要为自己奠定共识联盟,这个联盟的基础不应该是炒币的,不应该是那种快进快出做短期波段的,甚至恶意刷单的,也不应该是投入真金白银的大小矿工,因为刷单的炒币的人,内心没有信仰,目的只图投机,虽然最大的可能是被割韭菜,但是也符合基本的商业逻辑。
矿工不做空也仅仅是暂时的,被迫的,毕竟产量每天累积,所形成的也仅仅是短期利多,或者有不同层面的防火墙,比如提币手续费,提币到交易所的数量,能交易的数量规模等限制,以及彼时彼刻的价格不具有竞争性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前期不管是在矿机购买、质押币的购买等方面,都已经付出了真金白银,需要收回成本并有合理的利益回报。矿工群体相比于炒币的群体,在稳定性和破坏力方面也仅仅是相对的。
操盘手和项目方要寻求的共识群体,应该是以矿工为基础,以这个基础为本;并在形成的时间窗口期内,更多地追求机构支撑。而那些机构假如是单纯的投资型的以及金融领域的,那么只能起到饮鸩止渴的效果,因为金融机构和投资型的机构所起到的,跟矿工一样,仅仅是在短期之内续命的作用与效果,而没有办法形成长期支撑。
更重要的是,操盘手和机构(当然也包括大小矿工)其实都是投机的,都是寄生的,都是要把筹码低吸高抛的,在这样的时候,所吸收到的仅仅是分食者,而不能起到造血效果。
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其实市场的本质是寻找为其自身价值买单的人,那些真正需要你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应用,可以从中获利的人。可以支撑币价稳定上扬的机构,应该是对于技术未来走向,对于技术解决方案,以及通过技术可以为自身达成增值,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那些机构。比如从溯源防伪的服务中,从NFT的价值挖掘与呈现中,从数字经济的生产力中获利的那些机构。这些机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共识机构。
任何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都需要找到最终愿意用财务的方式去买单的那些人。那些人在哪里?如何精准直击其痛点,这需要从产业链中梳理,从行业中排除,从龙头企业中精选,并针对独特的协作模式进行探讨磨合,并通过具体项目的推进来实现共赢。
要知道,金融和资本都是寄生的,需要在实体经济中找到真正的宿主,才可以实现获得寄生,而吸引的资本规模越大,所得到的压力也就越大,毕竟需要有比较高的利润率。
当利润足以消化其泡沫,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问题是所谓的PE值,也需要有科学的发展配比,比如开始的时候,仅仅是3-5倍,即使已经到了IPO阶段,除非是高科技公司,否则都需要把PE值控制在30倍以内,否则融资将会越来越难。
在团队,多做横排可以让自己扁平化,但是买级别没有任何意义,多做纵深就需要多做团队,做团队就需要多考虑外界因素,而非单纯自己的判断与逻辑。
老市场出现疲态,甚至充满负能量,怨气冲天,只求少损失不求进取;新市场认知度低,教育成本高,信任基础薄弱,从逐渐信任到愿意尝试,再从自己投入到分享给自己身后的资源,从模式的提出到形成效果,有漫长的路要走。
成熟的生意都是可以批处理的,可以批处理的一定有确定的模式,可期待的稳健收益,而且一定需要相对比较长的周期。更重要的是低开高走。起点低才能加大愿意尝试的人数的规模。而要实现健康稳定的数字财富增值,需要有两大因素,币价稳定提高和币量上涨。从个人角度,即使币价难以实现稳定提高,只要币价不出现暴跌,就不会出现难以接受的亏本情况。
操盘手的职责是如何将币价稳中有升仅仅是第一层面的运作,并将币价变动操纵在自己手中的。但影响币价的因素很多,包括基本面(所谓的白皮书和应用场景,自己所达成的共识)市场面(比如机构公募参与度,媒体关注度,交易所的覆盖,以及头部交易所的认可准入)还有相应的行业与产业因素(比如所涉足的原材料周期,制造周期,供应链周期,渠道周期,终端回款周期,竞争局面,金融周期,牛市与熊市的转变等)
当然,最庞大的力量来源于政策与政治因素,(比如战争和平,地缘政治,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等,政策性的监管与封杀)
多算胜少算不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深度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才会让自己预见风险、承担风险的能力更强一些。
贾春宝
2022年1月25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