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东北之所以是天星风水的发源地,是因为这里有许多宗师国师的经典案例作品,其中就有江西浮梁的九瘿夫人地。九瘿夫人地,是宋国师吴景鸾为浮梁卢氏点扦的一个风水宝地,该地最有特色的通过对穴的周边的布局调整起到一个改变格局调理的作用,所以非常有必要前去学习,但找到该地,却是非常的不容易。
先摘录《地理人子须知》原文
梁卢氏九瘿夫人祖地在浮梁县东乡,吴国师景鸾下也。国师与李德鸿交善。凡其乡之山水,亦多指示。独此地为卢氏下。既下,谓李曰:“昨为卢氏下一国后地。” 李曰:“何不指我?”国师曰:“子美地已多,何其贪耶?”李曰:“公侯将相,何能敌国后之尊乎?”国师曰:“是不难,吾为子图之。”曰:“令起而鬻之乎?”曰:“不然,令彼贵气归子家耳。但勿泄。”于是,国师诏卢曰:“前所下地将军仗剑形,剑上宜堆九星,则其应神速。”卢果堆之。国师嘱李曰:“子宜戒尔子孙,卢氏有女选妃,临行而发瘿,乃贵女也,宜娶之。他日产子,必贵。”李氏如其言以戒子孙,有“娶妇须娶卢氏女”之训。其后,卢氏果生一女,应朝选,至期忽发九瘿,不入选。李氏子孙如公所戒,果娶此女。其后生九子,皆贵顕,俱腰金。至今浮梁相传为九瘿夫人云。
第一次去寻找该地,就是根据《地理人子须知》上两徐所记载的有限信息和所配图片。书中介绍,该地在浮梁东乡,浮梁东乡在哪里?最好的方式先搜百度,找到东乡这个地方,但百度过后,发现现在浮梁没有东乡这个地名,地名都确定不了又怎么去找哪?我自己是江西乐平的,浮梁与乐平很近,都是属于景德镇地区,好在浮梁我有一些朋友,就打电话询问,问了六七个人,都讲不知道,这怎么办?于是我就去浮梁地方志博物馆,想从他们哪里查到有关九瘿夫人及地名的一些信息,但是他们也知之甚少,只是告诉我们,东乡是一个区域性的名字,主要集中在浮梁的东边。东边很大,怎样去找?因为没有确切的信息第一次考察也就作罢。
第二次去找该地,是因为乐平卢氏的邀请。现在农村很流行查家谱追根寻祖,景德镇和乐平卢氏为了寻祖,查家谱确定他们是从浮梁东乡迁过来的,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哪个地方,只是知道在东乡鹅湖一带。因为知道我是研究地理的,就想通过族谱上的记载来确定。这次能够确定鹅湖一带,也算是缩小了范围,我从卫星图上仔细比对,大致确定了地点。后我们四人驱车前往,来到我所确定的地方,来到该处,从形局上看,比较符合。但是该地已经没有村落,没有住户,我们也不能确定。只有从周边村落里人们打听,但他们都是不知道,所以这样还是半信半疑。
第三次去找该地,是从浮梁李氏着手处查寻。因为李氏与卢氏有关系,李氏娶了卢氏为娶。来到鹅湖某村委会,说明了来意,但是该村委会一领导不是很热情,爱理不理的,很是尴尬,后到李氏村里,老百姓倒是热情,与讲了很多李氏与卢氏的故事,但他们也不知道卢氏九瘿夫人地在哪里,后在鹅湖镇吃饭的时候,与一位老人谈到九瘿夫人地时,他说他小时候听讲过这个故事,为我指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我甚是惊喜,因为他说的地方,与我第二次寻找的地方一致。所以我再次来到该地仔细查看形局,基本上心里有数。
确定广东易友找错了,我再次来到我基本确定的地方,这里形局与《地理人子须知》所画的形局基本相同,其祖山来自西南坤方,从出脉到结穴,其行龙从坤方前往艮方行龙,开二大帐后有转向辛酉方开大帐,出脉脉线较长,龙体脉线到开面结穴处一头尖一头粗,其形状为将军使用剑杖,符合喝形,从出脉到结穴,行龙不长,也就是二三理之远,但山峦秀美,妩媚万千,从结穴处看,合鹘突之格,穴星阔大,微有界水,粗看则无,细察则有,亦太极晕之类,最为贵穴也。出皇后娘娘地,该地处处有贵器,贵器从托送中易看出,从该龙出脉处看,右边有九条大的彩带似玉凤相伴来朝,其小的玉带似是宾妃更是不计其数。其左边配送有凤车、玉琢与仙草,仙气飘飘,贵气重重。就穴的而言,其东面东北和北面都有来数龙前来朝拜,好一个九凤朝阳图。根据形局和峦头,怪不得国师吴景鸾说该地出娘娘,真的是不错的好地方,算是开了眼界。我从穴的处开罗盘其来龙来去水及立向和砂法与两徐考察记载一致,可以肯定,这就是九瘿夫人地。当然有读者很想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在之前我都会告诉大家,但之前告诉大家后,的确给我带来了一些麻烦,所以这次就不说,只等有缘人。
我在赣东北每考证一个地,都是要多次前往,也许是自己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原因,所以特别重视文献资料和史料及家谱佐证,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轻易把他确定和分享出去,我也建议来拍视频的朋友要慎重对待,不然会误导易友,给出错误的认识。
爱江河简介: 江西乐平人(天星风水的故乡),出生于风水世家,受家庭熏陶,爱好易学,大学历史系毕业,从事教育多年,后随祖辈在全国各地堪舆调理风水,二十多年来,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出版《阴宅铁口断》《阳宅铁口断》《铁口直断阴阳宅》《风水神奇断》《道源樘》《神奇的天星风水》等著作,近些年来对家乡乐平德兴为中心的赣东北天星风水考察求证,积累了丰富的寻龙点穴经验,愿结交各位易友,相互学习,为考证、补救、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最大的努力。1368798311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