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戈氏家族,世代官居钦天监监正,后人大发科甲


   文/陈益峰

  笔者一直强调,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朝廷,很多人不信。地理技术的核心,自古以来,在三种人手里:

  (1)、朝廷的钦天监官员,和州府的阴阳官手里;

  (2)、乡间精于地理的文人、乡绅;

  (3)、极少部分有智慧的土阴阳手里。

  其中朝廷的钦天监,是核心之核心。历朝历代的皇陵,主要的卜选人员,一定有钦天监的监正,和其他精通地理的钦天监官员。

  民间研究地理风水,成功发家的,极其少见,只有宋代的朱熹、蔡元定、济溪游氏等人。其他明师,都是号称可以让别人致富发家,自己世代穷苦,甚至绝后。而钦天监的家族,真的常常很神奇,人也旺,富贵大发。笔者本文要谈的明清两朝,长期盘踞钦天监的世家——戈氏家族。戈氏精通天文地理技术,后代大发人丁,大发富贵,大发科甲。

 

  钦天监掌握古代地理和天文,最为核心的技术

  1、钦天监的历史

  传统文化的正统核心,一直在朝廷掌握为主。天文和地理的最高人才,基本都是保留在朝廷的太史局手里,后来改名为钦天监。

  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

  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

  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大名鼎鼎的地理名家李淳风,就长期在唐朝太史局工作近40年。

  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地理名家吴景鸾,就曾经担任司天监正职。

  辽南面官有司天监。

  金朝,称司天台,属秘书监。

  元朝,称太史院。传说负责卜选金陵的徐拱,曾经被授司天监博士,后升司天监监正。

  明时初称太史局,后改为钦天监,至清朝时官职沿明制,仍属钦天监。首任太史令,就是大名鼎鼎的预测名家、地理名家,刘伯温。朱元璋的明孝陵,就是出自刘伯温的手里。民间现在依然有大量刘伯温的地理作品,在流传。

  明朝因为参与皇陵被授予钦天监官职的,正史有确切记载的有:

  陈俊文、因为卜献陵有功,授钦天监掣壶正,从八品。

  王侃、因为卜选明长陵有功,授钦天监监正。

  马文素、因为卜选明长陵有功,授钦天监监副。

  曾从政、因为参与卜选明长陵有功,授钦天监博士,九品。

  刘玉渊、因为参与卜选明长陵有功,授钦天监博士,九品。

  另外,自秦汉以来,所有的皇陵卜选,基本都有钦天监的监正、监副、其他精通地理的钦天监官员在场。

  2、钦天监戈氏,世代国师世家

  明正德末或嘉靖初(约1521-1522年),江南苏州府吴县有一名戈春、字旸泉者,年方弱冠,即远赴京师(北京)谋生,后在京娶刘氏为妻,生四子,名大用、大本、大化、大中,后戈春以子戈大本、孙戈仁躬之功名,得封文林郎、奉国将军。

  钦天监的主要官员的记载,史书非常少见,笔者珍藏的《大明崇祯三年岁次庚午大统历》,为钦天监编著,落款第一位,就是钦天监监正戈承科。很多人以为钦天监监正,只懂天文,这是不对的。

  所有的钦天监监正,都是天文和地理兼修。每一年都要参与编著第二年的時宪历。《大清雍正九年岁次辛亥时宪历》后面的作者落款,其中有很多都是地理名家:

  钦天监监正明图,为雍正卜选泰陵,被加封三品太常寺卿。

  任择善,雍正卜选泰陵的,也是常常参与编写時宪历,也被雍正重赏。

  钦天监左监副,兼佐领进爱,后来参与乾隆的裕陵卜选。

  (1)、戈氏三辈钦天监监正

  戈氏族人在明清两朝,世代研究天文和地理,戈氏连续三辈,担任钦天监监正,也就是钦天监最高行政长官。

  戈春第三子戈大化、孙戈守躬、曾孙戈承科三代人先后任钦天监监正(正五品),戈氏以家族世袭任职明清两朝钦天监。崇祯、顺治两朝钦天监监正戈承科,时为玄学界的泰山北斗,有《子平渊海大全》传世。

  (1)、二世戈大化:始迁祖春三子,钦天监监正,诰赠中宪大夫。

  (2)、三世戈守躬:大化独子,钦天监监正,诰封中宪大夫。

  (3)、四世戈承科:守躬次子,南北两京钦天监监正。可惜如今流传下来的书籍,戈承科只有《子平渊海大全》一书。

  钦天监编著的《大清順治三年歲次戊子時宪历》,落款有:钦天监五官司,戈继文。

  钦天监编著的《大清順治三年歲次戊子時憲曆》,落款有戈氏后人为:钦天监春官正管保章正事,戈永澄

  (2)、钦天监其他官员20多人

  世代研究天文和地理,在钦天监供职的就20多人,在明清两朝的钦天监任钦天监官正、博士、天文生等职。分别是:

  戈大中,字仰泉,钦天监博士。

  戈卫躬,字纯吾,锦衣卫百户,晋封奉直大夫,钦天监春官正。

  戈承基,字肖吾,诰封奉直大夫,钦天监春官正。

  戈承祉,字义纯,钦天监天文生。

  戈承光,字俊宇,钦天监天文生。

  戈承荣,字秀宇,生于(明万历21年)1593.10.15,卒于(康熙18年)1679.12.21,钦天监天文生,例赠修职郎。

  戈承华:守躬六子,号盈宇,钦天监天文生。

  戈承胤:治躬长子,字绳先,钦天监博士

  戈承绪:治躬次子,字绍先,钦天监五官司历生,

  戈继诗:承基长子,字子卿,钦天监天文生。

  戈继文:承基次子,字丕显,钦天监春官正,诰授奉直大夫。

  戈继武:承基三子,字子英,钦天监博士

  戈继登:承基四子,字双泉,钦天监天文生

  戈继宗:承光长子,字显之,钦天监天文生。

  戈继祖:承光二子,字耀之,钦天监天文生。

  戈国琦:继文长子,钦天监博士。

  戈于升:继文次子,钦天监博士。

  戈于泰:继登次子,钦天监天文生

  戈廷栏:源次子,字监之,钦天监天文生。

  戈廷槱:源四子,字薪如,钦天监天文生。

  等等,不一而举。

  钦天监编著的《大明崇祯八年岁次乙亥大统历》,落款有戈氏后人为:钦天监戈永清

  (3)、戈氏其他近支族人,也出钦天监高官

  戈氏其他近支族人,河北景州戈氏,也出钦天监的高官。

  光绪二十八年版景州《戈氏族谱》记载:

  七世戈近亨,字思蒲,两京钦天监监正,加太仆寺少卿。

  八世戈永祜,官钦天监监副。

  八世戈永清,官钦天监主簿。

  八世戈永靖,官钦天监五官正。

  3、戈氏祖坟的位置

  戈氏家族传至4世,正值明末清初,由于族人多在明代朝中取得功名,满清进京后恐遭涂炭,1644年,4世祖戈承印(号绪吾)诸兄弟五人迁居献县丰尔庄(现河间市景和镇丰尔庄)。期间九次修谱,传至今天,已历20世。

  戈家老祖坟,葬在北京南四环内的双庙村附近,靠近龙---脉中心,为平阳龙结穴,可惜如今已经被城市化覆盖。笔者专门去原址查看过,周围已经盖上高楼了。

  (1)、老祖坟在北京南四环双庙村

  始祖戈春生四子,大用、大本、大化、大中,唯三子戈大化之孙戈承印诸兄弟五人1644年自北京迁居献县丰尔庄,大用、大本、大中之后人留居北京。

  始迁祖戈春在京定居后,下葬在永定门外东南十五里石榴庄东一里余双庙村前,现北京南四环榴乡桥北侧的双庙村。下葬戈氏始祖戈春及四个儿子、孙子等三辈人,皆葬于此祖坟,此茔地在建国前尚在。三辈钦天监,和其老父亲,全部下葬此地。

  下面要介绍的河间戈氏一族,兴旺发达,祖坟就在这里,为钦天监世袭家族,亲自为自家卜选的祖坟。

  (2)、河间分支的祖坟

  戈大化之孙戈承印五兄弟,迁至献县丰尔庄,现河间市丰尔庄,至今丰尔庄村仍完整保存着清初五兄弟以来的戈氏先人墓地。

  这个祖坟是后来的河间分支的祖坟,也是钦天监监正戈氏,卜选的的地理名作。

  戈家河间老宅,有朝廷恩赐的“太史第”匾

  4、太史世家

  戈氏,为历史上唯一出现的太史世家,得到朝廷的认可。乾隆时期,朝廷赐与“太史第”匾。而其他很多地方所谓的太史第,更多的是指后人出现翰林院,而不是地理天文名家。

  “太史第”匾额是戈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请户部尚书于敏中,为河间府戈氏第7世孙戈懋伦所立。

  此匾为红松木质,匾高68公分,宽206公分,厚5公分,匾面为黑色,字体凸出。“太史第”三个斗大的行书金字,刚劲秀丽,很有神韵。上下款为核桃大小的红色楷体字。

  上款为:“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加三级于敏中为。

  下款是:“康熙壬辰科翰林院庶吉士、貤封编修戈懋伦立”。

  5、河间戈家后人、进士5名、举人11名、秀才11名

  河间该支族人,为钦天监世家戈氏的一小支后人。

  光河间戈氏一小支,就出进士5名、举人11名、3名拔贡、13名贡生、24名监生、49名秀才、14名廪生、5名增生、7名武庠生、3名钦天监天文生,获得功名者竟达138人。其中多数在朝廷为官,清朝时期,素有“戈半朝”之称。

  顺治至乾隆四朝中,戈氏家族涌现了戈英、戈懋伦、戈锦和戈涛、戈源四代五进士,四人入翰林的家族盛世这,五个进士全是钦天监的直系后人,不是旁支的后人。

  戈家后人,比较出名的有:

  (1)、六世戈英:继皋次子,1657年顺治丁酉科举人,1659年己亥科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

  (2)、六世戈睿:继皋三子,1681年康熙辛酉科武举人。

  (3)、六世戈哲:继皋四子,考职县丞。

  (4)、六世戈捷:四支继祖长子,考职州同(从六品)。

  (5)、七世戈懋伦:英长子,1693年康熙癸酉科举人,1712年壬辰科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

  (6)、七世戈淳伦:英次子,1713年康熙癸巳科举人,官至蓟州学正。

  (7)、七世戈全伦:英三子,1717年康熙丁酉科举人。

  (8)、七世戈裕伦:哲三子,1724年雍正甲辰武举人。

  (9)、七世戈天秩:四支捷三子,例赠文林郎,候补知县。

  (10)、八世戈钟:懋伦长子,1717年康熙丁酉科举人。

  (11)、八世戈镇:懋伦次子,1714年康熙甲午科举人。

  (12)、八世戈锦:懋伦三子,1713年康熙癸巳恩科举人,1727年雍正丁未科进士,官至陕州知州、湖广道监察御史。

  (13)、八世戈鑑:淳伦长子,1724年雍正甲辰恩科举人。

  (14)、八世戈钺:天秩三子,例赠文林郎,候选州同。

  (15)、九世戈涛:锦长子,1736年乾隆丙辰科举人,1751年辛未科进士,官至刑科掌印给事中、湖广道监察御史。

  (16)、九世戈济:锦次子,1752年乾隆壬申恩科举人,官至江南奉贤县、丹徒知县。

  (17)、九世戈源:锦四子,1753年乾隆癸酉科举人,1754年甲戌科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提督山西学政。

  (18)、九世戈淑:全伦孙,鏻次子,1771年乾隆辛卯科举人,官至赞皇县教谕。

  (19)、九世戈溏:四支惇长子,1779年乾隆己亥恩科武举人,官至嘉兴卫领运千总。

  (20)、九世戈涢:四支?次子,1780年乾隆庚子科举人,候选知县。

  (21)、十世戈廷模:涛长子,1783年乾隆癸卯科举人,官至永年县教谕。

  (22)、十世戈廷楠:济次子,浙江富阳县县丞,署昌化、庆元县知县。

  (23)、十世戈宝树:源五子,1810年嘉庆庚午科举人,官至山西长子县知县。

  (24)、十世戈廷槲:涢独子,1807年嘉庆丁卯科副榜举人,官至海宁州知州。

  (25)、十一世戈炜彬:宝树长子,候选知县。

  (26)、十一世戈凤文:淑孙,廷榕独子,嘉庆戊寅科挑取謄录,国史馆议叙,咸丰十一年任渭南县丞,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破渭南,殉职,祀于该县多公祠,世袭云骑尉。

  (27)、十二世戈增符:四支鸾文次子,邑庠生,同治七年经直隶总督官文保举六品顶戴,以州同选用。

  (28)、十五世戈革:长支衍绂次子,又名戈繁荣(1922-2007),清华大学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著名教授,专研量子物理学史,《尼耳斯.玻尔集》的独立汉译者,被丹麦女王赐封“丹麦国骑士”勋章。

  戈氏钦天监家族,长期研究天文地理,深得山川天地大道,掌握了富贵的秘诀。光河间戈氏,其富贵持续了十几辈人,这在地理历史上绝无仅有。

  钦天监世家,戈氏的其他后人留在北京,可惜没有找到其家谱。传说这些留在北京的,后来在朝为官的,也有百人之多,传为佳话。所以清朝才有“戈半朝”之说。

  6、戈氏人丁大旺

  始迁祖戈春一人之后,500年来,族人丁蓬勃发展,现已壮大到3000余人。

  截止到2016年,仅族谱记载的男性同族,从迁居河间的丰尔庄四世祖5人,到五世12人、六世25人、七世55人、八世88人、九世107人、十世廷字辈148人、十一世文字辈191人、十二世增字辈258人、十三世锡字辈288人、十四世衍字辈385人、十五世繁字辈533人、十六世兆字辈655人、十七世启字辈535人、十八世宏字辈244人、十九世绪字辈35人。

  钦天监的技术,非常精妙复杂,不是一般文盲可以研究的

  无论是天文和地理,钦天监的技术,非常精准,不是随意而为。其天文和地理技术,是记得住历史的推敲的

  钦天监的天文和地理技术,都是非常精细,是集体智慧,反复推敲,反复权衡的结果

  结语

  可惜地理天文一术,自古以来,都是秘传,家传居多。尤其是掌握天文和地理核心的人物,这些人,多数文化素养极高,个人修为极高,长期在朝廷为官,不喜欢神吹,也不能神吹,踏实低调,为中华传统地理和天文技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民间诈称国师的,古代不下数百人,现在不下上千人,基本都是自娱自乐,江湖骗术而已,自古以来,朝廷对他们保持过一些接触,后来因为其技术和素质太差,很少受到重用。而戈氏家族,地理、天文技术非常过于,素质非常高,所以长期盘踞钦天监。其精通天文地理之道,后人大发富贵,是地理行业最为核心的力量之一。

  明清所有的皇陵卜选,钦天监的监正和精通地理的官员,一定会参与。

  戈家三人钦天监监正,20多个钦天监高级官员,参与了大量皇陵和王公贵族的坟墓卜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