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之经济机会


 2022年之经济机会

(续三)

 

近些年每年年终习惯有一篇总结和展望的小文。一年又将过去,2021年有些总结和2022年的有些展望,前面有两篇关于2022年经济机会的小文已有所表述,这是续篇之三,稍放宽范畴,就权当新年展望之新篇。

 

全球货币宽松、资本并购与经济滞胀

每一次宽松都是并购活动的盛宴,资本的出路最终都在加剧强势资本收割制造更多的超级寡头2021年全球并购活动创新高,再一次见证了加剧分化的资本演变。这样的经济活动,如果在适当程度,有利于经济的合理化整合,而超出合理程度,就会变成资本寡头的分化游戏,是社会走向异化走向危险状态的前奏。在全球并购活动创新高的同时,资产估值不合理的高估,在资本收割过后,价值的回归,一方面高估价值的通胀会让工薪阶层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分配比重严重缩水,另一方面,随着价值消亡,实体产业估值缩水,实体经济将面临更困难局面经济停滞。经济滞胀格局与过渡宽松是相随的必然结局。滞胀格局的持续不是带来衰落就是形成危机,没有强势控局改革,很难有好结局。

宽松政策,一方面必须把控适度,另一方面更要控制时间,实行时间不能过久,激活经济就必须适可而止,及时恢复常态。任何保持长时间宽松的做法都必然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适度超之宽松安排

岁末年初,中国适度超安排之宽松韵味渐浓。适度宽松安排是2022年中国经济之大势而其中,基建适度超前安排是见效快,彰显长远利益安排的题中之议。而这一轮宽松,意在恢复经济增长态势,有了对冲空间适度超越正常控制比例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建议持续时长适度控制。如果美国经济短时间内能走出通胀,在缩表同时实现适度增长,经济秩序恢复正常,则应及时见好就收,恢复正常稳定状态;如果美国经济疲沓长时间持续,也应该在经济恢复正常增长之后,逐步收减力度。估计这一过程或有两三年。

 

中国5G的战略机遇开始显现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前,5G的超前普及,是中国的超级战略机遇。对于这一点,我始终坚信不2021年终盘点,TikTok年度访问量全球第一,海外中国APP形成巨大影响力的还有手游《原神》,定制购物SHEIN等等。这样的成就,如果不是中国从4G、光纤全面开始推动网络基础超前建设,从而让全民领先全球进入高带宽移动网络时代,最终形成大势,在5G高带宽支持移动设备支持视频,从而实现建立在高带宽基础上的APP全面超越。这一超越,大势已成,而后在网络基础设施优势基础上,中国还将有更多领域的领先应用,比如虚拟世界的平台打造,比如所谓元宇宙新技术新概念应用的超越,比如中国智能化应用的普及。

最近看到国家加强对于网络管控的规范,以及对于意识形态监控的进一步规范。对此,多少对于中国目前网络相关事业的发展会有所影响。这方面要把握好相应的度。规范网络管控是一直提倡的,规范了才能更好的发展。但是规范不等于规制,管控不等于管制,尤其要把握好意识形态管控不要对于网络管控的过度严控。在美国信誉破产的背景下 ,中国意识形态初步掌握主动权,对于网络意识形态管控的严控形势不用过于杯弓影。也就是说,中国网络相关事业其实可以有更有利的发展环境,这个机会不要内部自我紧张而错失了。2022年,中国产业机会在网络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的突显是明显存在的。

 

2022年中国经济形态演变

    中国经济的产业形态演变最近的未来重要趋势就在于智能化定制生产。在这方面,国家需要推动工业设计母机系统的打造,全面完善工业产品标准,推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生产。这一系统工程,是中国适度超前的基础性工程,可在宽松计划中加以支持。定制化个性化标准化拓扑分散系统重整的新经济系统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小微私营企业和国有大平台的充分发展和整合是要重点扶持的方向。

   由经济形态演变的影响,与产业形态息息相关的物流和就业形态会持续深度变革,依赖线上的物流会更加发达和灵活,相对应的自由就业形态比重会越来越大。怎样完善快捷便利绿色的物流,2022年将是一个重要整合变化窗口期,国家花费较大成本统制扶持标准重复利用快件箱建议提上日程,即使只有一半快件使用标准箱,对于成本和环保都会有重大影响。而适应网络社会化自由职业和临工的越来越普遍,要求对整个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随之进行深刻变革。建议国家及早试点保障全民基本生存的国民权益分红保障制度,相应同比重缩减养老分配。社会保障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保障基本生存,而不是所谓福利保障,不应该刚性不可逆成为经济系统的负担。共同富裕不是构建福利社会,是要大家继续努力为幸福生活持续奋斗。未来社会不应该有退休概念,年青人学习奋斗过程不应该将大好年华都浪费在为基本生存的高压忧虑中。未来固定职业就业机会会越来越少,新就业机会往往在学习和尝试性临时工作中,这样的工作机会要推行现行社会保障会越来越困难,这是快速变化的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和大平台临时工快速变动的特征决定的。银行网点大面积消亡,未来实体学校或将不断消失,公务员工作被大智慧系统替代,人员大量缩编,人们非固定职业就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依赖传统路径的就业分配和管理思路是根本难适应时代发展的。

同样,在社会服务业方面,也需要构建适应形势的基础性服务工程。最主要的就是自由学习和科研成就的考评认可系统。这是国家教育和科研超越的根本保证,建议以新增板块进行安排,将来将既有的传统教育和科研系统进行融合。这就需要国家主动鼓励线上非应试教育,推动构建网络科研学术成就认证考评系统,规范各行业资格认证考评,融合纳入这一系统。网络和视频教育的优势是如此巨大和明显,这不能因为应试教培的内卷整顿而自废武功。怎样把科技应用新优势充分发掘是2022年创造新优势的一个重大方向。

 

社科研究发展体制机制调整设想

千年大变局,深刻而深远,影响的不止是国家大势,也深刻影响每一个人。看不透大势,不能顺应潮流,必然要被时代所淘汰。中国处在变局的漩涡中心,是容不得片刻松懈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推动必须充分加以重视,对于变局中的种种可能要有充分的研究。研究人员的成就及其报酬的安排设计,走出原来的高校院所系统,建议以结果奖励为重点进行设计,也就是政府充分设计足够的奖项和奖励,每半年或每季度评定一些成果。政府也可充分发挥采购引导,征集采购项目,制定采购目录,以相对低廉价格意向性采购,但成果仍属于作者,采购方仅有使用权, 成果可参与评奖,奖励归作者。建议改变现行高报酬采购方式,一方面所有权归采购方,奖励归属没起到鼓励作用,另一方面,后续转化不积极,著作权属混乱。当然,更重要的是成果质量管理部分复杂而效率很低。以成果奖励是符合未来自由就业方向的趋势的,这在未来是自由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