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城市凌晨


穿行城市凌晨

  也许因父亲去世早,从小就喜欢下地干早活落下的“病根”,几十年来,仍然改变不了喜欢早起干活的习惯,一年四季早晨从不赖床。

 我家住在这个城市西南,一生虽然有许多爱好,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平时除写写小“豆腐块”外,就是背着摄影包,骑上电动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扫街”了。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我也学会鸟的早起习惯,早晨4点半钟起床,刷好牙,洗完脸,5点钟,背上摄影包,骑上电动车,离开小区,穿行在凌晨街头桔红色的路灯下,向20多千米外的城市另一头北环出发。

 也许是天气寒冷的原因,凌晨的街头并不见几个行人,穿行在人车稀少寂静的大街上,没有了白天的拥挤和担惊受怕,让人大脑浮现出很多白天想不到的一桩桩历历在目往事。

  六十年代初,我出在豫南大别山下固始县南部山区,一个偏僻贫困的山村,在我的记忆里六、七、八十年代,全村人住的是土坯茅草房,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粗布衣服,由于人多田地少,一年收成的粮食就是一天三顿喝稀饭,也只能勉强够半年吃,剩余全靠国家供给。

无忧无虑是童年,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的童年和大多人童年一样,充满着快乐和欢笑,每当听说晚上十里八村演电影,下午放学后,宁肯不回家吃饭饿着肚子,背着书包和同学一块奔向电影场,电影场的拥挤,电影场的热火和喧嚣,那种宏伟露天电影场面,只怕永远也找不到了,只能成为人生的记忆,永远成为历史。

一九七八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是我一生永远刻骨铭心和难忘的日,父亲抛下母亲和17岁的我,和一个14弟弟,一个11岁和8岁的两个妹妹,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43岁年轻生命,这一年“元宵节”母亲在以泪洗面,我和弟弟、妹妹……直到今天想起来,还想掉泪,不知是怎样度过的。

父亲去世后,原本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养活弟弟和妹妹,17岁正在读中学的我不得不放下书包,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为了多挣工分,犁田、耙地样样干,凡是大人们能干的,重活脏活拼命都干,练就一身好力气,成为庄稼活好把式。

父亲去世了,家庭变得更加贫穷了,父亲在世当会计时,有叔、有舅、有姨,有亲戚,父亲去世,亲戚没了,不说受别人欺负嘲笑,连自家叔嫂也欺负嘲笑,嘲笑母亲父亲在世穿的确良,父亲去世的确良咋不穿了,嘲笑我们姊妹是没爹的孩子,嘲笑我们是孤儿寡母。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有志者事竟成,父亲去世后,学虽然不能上了,但书不能不读,我利用在生产队担任民兵排长,经常去大队开会机会,从大“青年民兵之家”阅览室,借阅《中国青年报》等书籍,不管白天生产队劳动有多苦多累,吃完晚饭,点上昏暗的煤油灯,一读就是半夜,直到今天也不知道当时究竟为啥要那么拼命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84年春,一天晚上,在煤油灯下读完《中国青年报》,大脑突发奇想给报社投稿,连夜赶写一篇“山区青年读书订报难”的稿子寄给中国青年报,让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篇稿件中国青年报刊登后,当年不但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全县优秀通讯员,还被县邮电局招聘为山区邮递员。

叙述点滴往事,该回到穿行城市凌晨主题了,静静的大街上,稀疏的公交车、出租车来回穿行着,不远处城市马路天使清洁工,拿着扫帚在清扫大街上,昨夜寒风吹落地上的树叶,和行人随手丢下的塑料袋、纸片、烟头、饮料盒,没有清洁工的辛勤,城市不会干净。

行至被称之为亚洲最大规模附属医院,大学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里应该是郑州除了火车站广场,最繁华、最拥挤、最乱的地方,这里的小吃摊卫生不卫生不敢保证,但夜间不会停业,这里常年有人站在马路边,招手向来医院看病和探望病人的车辆兜售停车位,反正从这里经过要多长个心眼。

路边围着几个人在干啥?停好电动车,走近一看,是一位喝酒喝高了大哥,这位大哥头枕着自己两只鞋子,双腿搭在电动车后座架上,横卧在马路边人行道上,还好昨晚天气不算太冷,酒醉心里明,这位大哥虽然喝多了,保护自已财产意识还很强。

来到紫荆山,抬腕一看表,时针已指在6时,花园路一红绿灯路口,五六个年青人相互搀扶着踉踉跄跄在等待过马路,看样子这几个年青人刚从歌厅或酒店出来,看他们走路东倒西歪肯定喝不少酒,家庭出这样孩子,真叫父母闹心。

东方露出鱼肚白,我的凌晨穿行也快到终点了,肚子叽哩咕噜的在抗议,该解决温饱问题了,停好电动车,来到路边这家我经常购买包子的包子店,来两个有辣椒的素包子,一杯豆浆,拿出手机扫码付完5块钱,把包子和豆浆往车把手上一挂,骑向目的地。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爱好,但真正能做到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取得功名者并不多,本人就是中之一,一生有许多爱好,可惜的是,大都半途夭折。

 命里只有八个半,起早睡晚瞎扯淡,命运决定人的一生,人家成亿万富翁,人家位居高官,不要眼红,不要怨天,不要怨地,要怪就怪你自已命不好,没有成为亿万富翁、位居高官的命。

 写文章,没出过一本书,玩摄影,没获过大奖,还好,没有放弃,还在继续坚持,还在不停努力,我相信贵在坚持,贵在努力,成功之门,永远向坚持不懈者敞开。

  穿行在凌晨宁静的城市,敞开清静的心扉,打开清晰的大脑,我们可以思考许多白天思考不到的往事,思考往事,可以让我们想起更多东西,思考往事,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吴贤德,祖籍河南固始县,曾担任民兵排长、山区邮递员、企业厂长、记者等职,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半月谈》、《中国记者》、《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字和图片近千篇,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现为自由撰稿人、特约摄影师、农民工维权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