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连接时空天象
因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向由十二支标记的空间区位时,恰恰也相对应着太阳一回归年相应的12个月份。所以古人在北斗星天文背景下,运用十二支标记相关的天球空间,同时也标记着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该空间的相应时间。
十二地支纪日、月、年、时
例如:
十二地支纪日:《灵枢·九针论》“其日戊寅、己丑”则是干支结合应用纪日;
十二地支纪月:如《灵枢·阴阳系日月》之“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
十二地支纪年:《内经》中的《素问·天元纪大论》之“子午之上,少阴主之”即是运用于纪年;
十二地支纪时:《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如“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
而《灵枢·卫气行》等就是北斗星配合十二支的具体应用。
北斗星旋转对应一日一月一年
在地球上观察,以北天极为中枢划分为子、丑、寅、卯等12宫的空间区位,北斗七星绕之而旋转,其每月、每日、每时所现天象,如同时钟之时针、分针、秒针各自的规律移转,而太阳每日、每年,月亮每日、每月的周期性变化的天象也有钟表历法的作用。
古人通过对这一日月时、北斗星等运行规律性及循环周期,抽象出十天干十二地支来纪历,这乃是极高智慧之表现。
北斗星分别按年按日遍历十二宫,所历一年之春、夏、秋、冬四季,与一日之晨、午、昏、夜,行度相符,即以斗纲所建,春行寅、卯、辰宫,夏行巳、午、未宫,秋行申、酉、戌宫,冬行亥、子、丑宫;一日则晨行寅、卯、辰宫,午行巳、午、未宫,昏行申、酉、戌宫,夜行亥、子、丑宫。
是以对照行度,春比之日东升,夏比之日中天,秋比之日沉落,冬比之日反背。如此,北斗七星行度已寓一年中气候与一日中温度之变化,同有寒暖燥湿的大小循环于其中,且又可明地理之方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