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城镇化与房地产


 真知灼见

日本的著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先生讲述日本城镇化历史时,讲述了“三次城镇化”的模型:

第一次,受到城市良好的市政、交通、医疗、教育配套的吸引,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构成了第一次城镇化。

第二次,不堪城市中交通、噪音、环境的干扰,中产阶级及其以上的部分人,开始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进军”,享受良好的环境、较低的容积率,享受安逸和舒适的环境,构成了第二次城市化,或者是反向的城镇化。

第三次,在特大型城市中,不堪忍受通勤时间长的痛苦,上班族会选择回归城市中心,享受“家近是个宝”的优势;再结合郊区的房子,就形成了1+1,这就是第三次的城镇化。

与地产何干?

地产的起点是人,服务的对象是人,终点当然也是人。

经过了三十余年的房地产开发,如今一、二、三、四线城市已经完成了农村向城市聚集的第一次城镇化。

事实下,当下只有五、六线城市,也就是县、镇正在进行的城镇化进程。

第二次城镇化正发生在一、二、三、四线城市中,而五、六线城市根本没有第二次城镇化的需要,就如同三、四线城市没有第二次城镇化需求一般无二。

在一、二线城市里,第三次城镇化正在发生着——回归热气腾腾的城市中心。

企业定位

理解了三次城镇化的进程,就等于开发企业的定位基础就有了。

不同级次的城市、不同的地块,面对的客户也就大致确定了。

比如,除了个别的卫星城外,多数县城没有辐射性,开发只是服务于自己的三、二十万人,跨县购买没有道理、不合逻辑。

又如,面对的是第三次城镇化的客户,城市中心的房子一定是小型化的,满足周一到周五的工作,周六日再到郊区。

充分发挥城市的特点,理解自己的阶段,做事就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