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重庆母城


  重庆母城隐秘宝藏地

  2021年国庆节期间,游客对洪崖洞、十八梯、来福士、朝天门、解放碑等人流如潮,但重庆市渝中区一些冷门、偏僻的宝地不太为人所知,都在原址,有的没有开放,有的在维修,有的做了办公场所,有的在景区公园内,有的孤零零在在杂树、居民区之中,仿佛被历史的尘埃掩盖,然而这些地方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演绎着历史风云,有的隐藏“原汁原味”的绝世风景,值得探秘、发掘。遍布重庆的395处抗战遗址中,有105处位于渝中区。这里有当时的大使馆,历史名人居住过的遗址,近代重庆富人的私宅,笔者建议,整合母城文旅资源,优化旅游线路,打通断头路,形成重庆母城文化公园。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这个坐拥长江、嘉陵江,幅员面积23.24平方公里的半岛,岁月成诗,人文芳华。璀璨的文化遗产,是重庆城市之根,是延续至今的历史记忆。在笔者看来,重庆渝中半岛是免费的5A级景区,可以打造母城文化公园、大鹅岭山城公园,实际上山城巷已经打造成型,对外开放,把隐藏在渝中半岛母城的遗址像珍珠串联起来。近日在重庆市文旅发展研究会智库专家龚长生先生的导游下,2021 渝中母城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研讨会课题组成员牟奇国、唐丽、龚长生、蔡律、丁华乾、邓兴旺、李云波、朴浩、经琳、朴吉永、朱莉叶、朱红瑾等对渝中区母城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介绍重庆母城部分隐秘宝藏地。

  1、 李宗仁官邸

  李宗仁先生(1891年~1969年),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爱国人士。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历经护国战争、护法运动,1926年 7月李宗仁在重庆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1938年3月至4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重创日本侵略军,1965年回归祖国前后的爱国壮举将载入史册。

  抗战时期,李宗仁从郭勋祺手中租住此屋,作为在重庆时的居住和办公之地,因而称之为李宗仁官邸。李宗仁官邸位于渝中区枇杷山正街39号,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小楼,三楼一底,建筑底层外墙嵌有毛边石,二至四楼外墙以青砖勾缝,入口前设有四根石质立柱支撑的小型门厅,底层正中有一条通道贯穿建筑,古色古香,门口黄葛树枝繁叶茂。

  2、郭勋祺公馆“郭园”

  重庆渝中区枇杷山印制一厂内有栋造型独特的二层青砖老建筑郭园,该建筑修建于1934年,用作川军将领郭勋祺在渝的公馆。“郭园”二字的书法家余燮阳也是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据称,民国时期余燮阳以其字苍劲而华贵,榜书扇面皆精,求书者众,名噪山城。1926年9 月,郭勋祺参加了由杨闇公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引起刘湘猜疑,被撤职。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曾掩护一些革命人士和学生脱险。抗战爆发,率军出川抗战。1938年春升任五十军军长,与新四军配合作战屡立战功,受到嘉奖,晋升为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五十军军长。1948年出任第十五绥靖区副司令,7 月被人民解放军俘获。刘伯承闻讯,特电将其护送河南中原军区政治部,接受回川策动中国国民党军队起义的任务,于1949年初由南京返回成都,开展策反工作,成立西川人民保卫军总司令部,自任司令员,促成和平解放成都。建国后,历任川西行署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兼交通厅副厅长、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省体委副主任、省人大代表等职。

  3、重庆一厂神仙洞

  位于重庆一厂神仙洞。依山而建,以前供奉“吕祖”而得名神仙洞,后来成了抗战时期的防空洞,山城的大小岩体中,掏了很多用于防止敌军狂轰乱炸的防空洞。防空洞守护见证着重庆的和平与安宁。从1937年到1942年,短短6年间,重庆防空洞数量增加了30倍,重庆主城区一共修建了防空洞1603个,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8个防空洞,基本可以容纳重庆主城区的全部市民。后街影视文化产业园里的神仙洞就是缩影。重庆大轰炸期间,重庆市文旅发展研究会智库专家、土生土长的原重庆日报发展改革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龚长生的母亲带领她的哥哥、姐姐、妹妹曾神仙洞躲避大轰炸而幸免遇难。1971年神仙洞扩建,由后街印制一厂至渝中区中山一路出口,纵深有500米深,神仙洞里有许多故事和秘密,目前暂未开放。

  4、蓝文斌师长厚庐

  山城巷的厚庐很“打眼”。

  “退一步别有洞天, 让三分自多乐地”这曾是厚庐朝门左右的对联。山城巷中段是沿着岩壁打造的山城栈道,栈道附近是重庆老城门金汤门城墙遗址,山城步道下游有一个风格别致的厚庐。厚庐位于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山城巷46号,厚庐是一栋官邸小楼,属于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抗战陪都风貌建筑。该建筑为砖石结构,石门框,八字形朝门,弧形窗楣,条石屋基,依坡就势,装饰典雅,气势威严,依山望江,风水极佳。据介绍,厚庐是抗战时期川军将领兰文斌(亦称蓝文彬)的宅邸,四川军阀刘湘部属兰文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7师师长,军队驻扎在浮图关一线,是川军的主力部队。兰文斌驻扎重庆时做了不少善事,抗战时期他在浮图关附近开了一个工读学校,收养了很多战争孤儿,通过在学校学习专业技能,让他们获得简单的谋生手段。由于地势原因,山城巷厚庐经历了繁华和孤寂,走进厚庐,去看看重庆母城封存的时光和历史人物所存载的人文信息。

  5、法国仁爱堂

  轻轻走进山城巷法国教堂仁爱堂,静谧祥和,耳畔只有脚步声、雨声、音乐声,露天的阳台走廊别有洞天,鲜花盛开,长江如画,大气磅礴

  仁爱堂建于1900年,整个建筑从高空俯瞰成“工”字排列,为仿罗马式砖木结构。据介绍,1902年竣工投入使用,这里面有教堂、医院、神父住房,同时为经营管理医院的方济各会修女修道院。仁爱堂曾是这一带最宏伟的建筑,残垣断壁间的钟楼仍难掩其辉煌的过往,像个衣着华丽而沧桑的老者,独立于此,见证着重庆历史上最早的开埠。

  走进去沿着仁爱堂廊道,精致的菱形木格窗花和罗马柱难掩它过去的荣光,旧址犹在,难掩昔日华丽。树荫之下,阳光洒在钟楼上,显得静谧而美好。室外步道走廊鲜花夹道,俯瞰长江南山如同天地画卷,黄桷树旁古朴的老宅,斑驳的老墙,正在修葺的旧房、泛着青色的石阶,全长1225.394米的重庆南纪门长江轨道专用桥即将合拢,一桥飞架,江城、山城恢弘之气尽收眼底。

  6、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礼堂旧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礼堂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今《重庆日报》社内。该建筑坐北朝南,为一层砖木结构礼堂建筑。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这里曾是全国的最高军事机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大礼堂,当时最为庄严肃穆的地方。

  1937年11月底,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蒋介石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帅机关也随后西迁重庆。记载,该建筑为三幢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属于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修建的年代大约是1935年底,当时国民政府颁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辖区包括川、康、黔、藏在内的整个大西南。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最初的办公地点就设在“重庆行营”内,故该建筑又被称为“蒋介石重庆行营”。

  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多次在这个礼堂出席重大活动,1945年9月4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了蒋介石在此举行的庆祝抗战胜利茶会,并和蒋介石进行了单独交谈。9月18日下午4点,国民参政会在礼堂举行在渝参政员茶会,纪念“九·一八”,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应邀出席。10月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张治中在这里举行盛大宴会,毛泽东发表了“关于国共商谈、统一和平,建设好新中国”的热情致词。1992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重庆谈判》中,大量镜头都是在重庆实景拍摄的。其中全剧的高潮——为毛泽东送行的重头戏,就是在这个礼堂里拍摄的。

  7、山城巷

  山城巷是重庆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缩影。依山而建,步行陡梯,蜿蜒辗转,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别有洞天,登高远眺,依山步道,望江听涛,爬坡上坎,石梯布状。山城巷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1902年法国传教士在此巷立杆点灯,为路人照明,也有了天灯巷、天灯街之说。

  江岸风景,街巷格局,渝中区精心打造,百年老巷,风云际会,如今华丽升级、转型蝶变,山、水、城、巷,相映成趣,抗战时期四川军阀刘湘下属蓝文斌师长“厚庐”, 天主教堂仁爱堂室外步道走廊鲜花夹道,俯瞰长江南山如同天地画卷,黄桷树旁古朴的老宅,斑驳的老墙,正在修葺的旧房、泛着青色的石阶,全长1225.394米的重庆南纪门长江轨道专用桥即将合拢,一桥飞架,为山城巷打造夜游经济增加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山城步道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代人传承的“啥子巷巷大汤圆店”的手工制作的汤圆风味独特,让游客大饱口福,令人难忘。

  山城巷位于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这里有明朝初年的老城墙,有清末重庆开埠时期修建的外国领事馆和教堂,也有抗战时期的吊脚楼、四合院、防空洞以及海派风格的石朝门建筑,超过2万平方米的原生民居建筑聚集地。总用地面积5.1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约2.34公顷,风貌整治区约2.81公顷。以工匠精神“保护、修缮、改造”,以巴渝传统风貌为主,留住记忆、传承文脉,着力展示重庆的独特魅力。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将重点打造“最美步道”、“临崖体验”、“大美江景”、“老街文化”四大亮点,街巷内还要布局民宿精品酒店、创意书店、山城美食和民俗等,真正让游客感受到山城巷的“独一无二”。加大招商力度,完善旅游设施,使山城巷成为传承重庆母城文化的靓丽名片。

  山城巷七拐八弯,每拐进一个弯,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的风景,“最美步道”、“临崖体验”、“大美江景”、“老街文化”, 通过“串珠成链”和“城市针灸”方式,把重庆的人文气质展示在世人眼前。沿山城第三步道西行,有始建于1371年山地防御性古城墙遗址,在城墙悬崖峭壁缝隙间生命力旺盛的黄葛树,走近枝叶茂密,树姿美观、碧翠婆娑垂叶榕,茂密的枝叶掩映仁爱荒野公园,原来山城巷步道与仁爱堂连在一起,想起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感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醒世”诗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百年老巷,风云际会,如今华丽升级、转型蝶变,江岸风景,街巷格局,山、水、城、巷,相映成趣,第三步道古城墙上有清末刘子如《增广重庆地舆全图》,该图详尽描绘了一百多年前以渝中半岛为中心的重庆古城的地貌及街市,古巷新颜,重庆母城山城步道会成为经久不息的网红打卡地。

  8、鹅岭公园飞阁

  “侯千古而无对,览两江之双流”一代讨袁名将蔡锷在重庆峨岭公园留下的佳句。鹅岭公园北端飞阁,建筑面积319平方米,砖木结构,碧瓦彩檐,中心为六角形阁,沿阁状若飞鸟,故名飞阁。飞阁地面为包浆的水磨石,原木地板,肌理的墙面,暗红柱子,门前是上山公路,周围绿树环绕。1939年蒋介石和宋美龄住进飞阁,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先生,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李达、宋任穷曾在飞阁寓居。公园鹅岭碑、榕湖、石绳桥、飞阁、桐轩、瞰胜楼、广岛园以及各领事机构旧址,每一处景点都有独特的历史故事。鹅岭公园黄桷树历经170年风雨沧桑,自成风景,堪称重庆树王。树冠覆盖广场,据说是重庆主城最大的黄桷树,树干周长8米多,需要4至5人人才能合抱。鹅岭公园,前身为礼园,也称宜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鹅岭正街,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占地面积66254平方米,是晚清重庆富商李湛阳为他父亲李耀庭修建的私人花园;1958年,正式命名为鹅岭公园,公园名贵观赏植物83科159属218种,共8万余株。其中,古木名树42株。借用一首诗赞:一镇黄葛长天外, 小桥流水有人才,问君何能梦如许,四海方平喷雪来。

  9、鹅岭公园桐轩石室

  桐轩石室在重庆鹅岭公园内,建于一九一一年,面积一百三十二平方米,四周遍植梧桐,故名“桐轩”。此轩为仿罗马式石结构建筑,顶呈拱形,正壁刻有中国地图,其上为罗马式石狮浮雕,侧壁为世界地图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浮雕。正门两侧以篆刻“桐轩”二字作窗花。室内两条不对称隧道式石级,曲折地通向屋顶观景平台。整个石室轴线对称,但左右窗花及其装饰均不规则,既有变化,而又统一,纯手工石屋,地图浮雕,镂空窗花,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堪称一绝。鹅岭公园昔为礼园,系云南富商李耀庭避暑之地,讨袁名将蔡锷客居礼园时,曾在桐轩作赋:“四野飞雪千峰会,一林落月万松高”。 附近巨大的黄葛树在悬崖峭壁的顽强生长,与桐轩石室浑然天成。重庆鹅岭原名鹅项岭,其地处于长江、嘉陵江南北挟持而过的陡峻、狭长的山岭上,形似鹅颈项,故而得名。环抱重庆半岛的两江在这里距离最近。相传蜀汉太守李严曾想于此凿穿高崖,连通两江。鹅岭背倚山城,高挑出世,挟两江而西望,览尽雄、险、旷、秀的自然风光。

  10、孙科重庆旧居圆庐

  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重庆旧居又称圆庐,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新村190号,为一楼一底二层小型建筑,孙科重庆旧居,圆庐建于抗战初期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立法院院长孙科的公馆,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杨廷宝战时为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及其如夫人蓝妮所建的跳舞厅兼寓所。建筑体型为圆形,故称“圆庐”。为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旁为坡屋顶,风格简洁流畅,造型独特优美。

  圆庐,坐西朝东,中西式大圆顶,最大直径17.4米,通高10.4米,总建筑面积419平方米。中间原是圆形大舞厅,顶上透气孔就像是碉堡枪眼,周边为扇形房间,很有特色,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杨廷宝大师遗留下的这枚大勋章就这么孤独而尴尬地留置着,任世人冷眼看舞榭歌台、风流尽被雨打风吹去。

  圆庐”名声鹊起原因:其一,它的主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之子孙科,孙科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三院院长,孙科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并以“养浩然气,读有用书”自勉。其二,著名建筑设计师杨廷宝是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 清华毕业、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林徽因是校友,经历了欧洲建筑考察的洗礼,对各式建筑的设计显然得心应手,遵循传统又别具创意,注重因地制宜,强调符合国情。设计作品具有稳健、凝重、严谨、庄重的风格。他手中的建筑在中国式的典雅之中带着欧洲风格的清新格调,总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也曾是国共谈判的一个斡旋场所,悄然上演过无数不为人知的风云。

  孙科及其夫人蓝妮共同在圆庐生活的时间不过二年左右,可惜这段感情最后却被政治权谋所伤,倔强的蓝妮面对被政敌利用无法解释得清楚的原因决绝地离孙科而去,自此孙郎成路人,留给孙科的是毕生的懊悔与思念。衰草枯杨,当年曾为歌舞场,到如今,仅剩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真可谓:“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想起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徐远举官邸

  重庆轻轨穿楼附近李子坝半山古树掩映的黄色石砌老屋,这是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徐鹏飞原型徐远举官邸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徐鹏飞的原型徐远举的官邸。徐远举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黄埔军校第7期毕业,1932年参加特务组织,1935年出任“护送班禅专使行署”少校参谋,随后在西藏开展情报活动。1946年7月调任重庆行辕二处处长,镇压学生运动,策划破坏中共重庆地下机关报《挺进报》组织,1948年指挥镇压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及华蓥山起义,升任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兼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1949年12月在昆明被卢汉起义部队捕获,作为战犯被押回重庆白公馆关押,1956年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73年去世。

  寻常巷陌,台阶完整,杂草丛生,需要用工匠精神鹅岭公园5A级景区。这里海拔250至300米左右,虽然原生态保护良好,空气新鲜,这里不少人文历史遗址隐藏在山地、原居民住宅群落中,就在附近的三层马路老街区打造成网红打卡地,位于重庆母城渝中区李子坝轻轨站旁,定位为“旅游文化+餐饮+互联网”运营的智慧文商旅创新街区,然而富有历史文化信息的孙科公馆旧址、徐远举公馆旧址等连接道路需要重新规划,使鹅岭公园、李子坝景点有机连成一体,是一个尊重历史、镜鉴启迪后人的5A级景区

  庄严肃穆的鹅岭公园苏军烈士墓,见证战火中相互支助的中俄友谊,烈士墓是苏军飞行员斯托尔夫、卡特诺夫的合葬墓。抗战其间志愿来华参加抗日战争的原苏联航空志愿队军官卡特洛夫上校、斯托尔夫上校在对日空战中分别于1940年11月15日和1941年5月11日牺牲于重庆,1959年9月两人被迁葬于鹅岭公园,体现了国人对国际友人无私帮助的感恩情怀。

  鹅岭公园,松柏苍郁,肃穆庄严。缅怀先烈,鹅岭公园辛亥革命十先烈纪念碑,是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先烈,是辛亥革命后期1913年至1916年反袁护国的斗争中遇难牺牲或奔走流亡而尽瘁国事的,先后归葬于此。1988年12月鹅岭公园为十位川渝地区的辛亥革命烈士修建了纪念碑,纪念碑高6.35米,宽1.2米,石碑主体为大理石,下部有白玉石雕花空心圆形造型,两根形状似剑的线条直剌苍穹,石碑上刻金有“辛亥革命十烈士纪念碑”,碑后呈弧形散立十块白玉石碑,上面分别刻有十烈士的简介,分别是张培爵、周国琛、淡春谷、邹杰、张威、程钟汉、席成元、梁渡、罗纯彦、张启善。他们大多都未年满30,为了中国社会变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值得今天后人怀念。

  母城是承载过去或当地历史的重要区域,多数是各地区的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旧址、故居、街巷、步道,承载旧日故事,留存历史的余温,拐弯抹角的街巷之中“隐藏的惊喜”,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折射中国社会的演进,是研究、镜鉴、传承的文化宝藏,真可谓:一分孤寂一分缘,半城繁华半城烟。山地城市形态与空间特色,“横街纵巷”的道路结构和“上坡下坎,弯弯拐拐”的街巷空间共同构成了传统的山城人居空间,承载了市井生活的变迁,时空格局的演进,是地区性政治、经济、文化等共同作用的时空产物。连接历史、照影过去 ,承载未来。百年缩影,历史变迁,唯有老树,看尽人间。沧海桑田,岁月慷慨地在此留下诸多遗迹。一条山城巷,一座重庆生活博物馆。一条山城巷,一部重庆发展史。

  参考文献:

  1、《重庆珍档:仰望英雄之城踏访抗战遗址遗迹》来源:华龙网

  2、《 燕子岩有个“郭园”造型独特充满历史记忆》来源:重庆晚报

  3、《重庆一工厂暗藏神仙洞直通中山一路》来源:大渝网新闻中心

  4、《渝中区“厚庐”评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来源:上游新闻

  5、《山城巷百年仁爱堂曾是江岸上宫殿般地标建筑》来源:重庆晚报-上游新闻

  6、《一张承载国家记忆的老照片揭开下半城这座礼堂的显赫身世》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7、《山城巷建筑故事 |天上的街市,是藏在城市里的心动》来源:微渝中

  8、《一条山城巷,一座重庆城 | 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来源: 园景人

  9、《李代锚:百多年桐轩石室应是鹅岭公园的起源》来源:上游新闻

  10、《重庆珍档 |这幢圆形建筑既是孙中山儿子的公馆,也是苗王公主的舞厅》来源:上游新闻

  11、《重庆轻轨穿楼附近神秘石头房子修缮完成》来源:慢新闻

  蔡律  2021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