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文化(万)经和世界公民文化体系
下部
作者:柏立冬
总策划: 胡石英
总顾问: 胡木英
策划、总编辑、作者:柏立冬(东),字方杰
执行编辑(顾问):杨利英
松柏创作网络联系人:李录林
第一章
世道、哲道、理道、事道、睿道
第五节
睿 道
象数理,唯物论
思辨观,辩证法
上中下,左中右
前中后,长宽高
立体多元,量变到质变
有为与无为,一张一弛
刚柔并济,动静合宜
阴阳平衡,对立统一
睿智的理性之道
道之整合,自然属性
自然科学哲学化,人文科学网络化
和谐思辨,意见一致性
柏立冬题
绿 睿 道
作者:柏立冬
开篇引言:绿睿道是将睿——明智,智慧,思无所不通、道——万物产物变化的总规律。以理为本,伏羲、易经,天地间64种类型,384种因人、因时、因事而宜。老子宇宙万物的演变,天下万物生于有,有先于无的观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客观自然规律。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对立,都有和无的统一,并在意识到对立面的转化,缺乏必要的条件和志向,反面转化缺乏上升的发展,只看成循环往复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庄子道:无限自本自根,无所不在。强调事物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先天先地,为后人影响甚大。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成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方法论——文化、哲学发展到现在。
睿智的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技巧。可以让思维有创造性,可以在社会掌握、熟练技巧、规则。然而睿智的情商需要多点勇气、多点机智、多点磨炼,多点感情投资,去营造生计的生存和谋生的发展的宽松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考的深度决定发展的广度,才能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用自信力去用心做事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第五讲学堂 胡石英教授主讲:知识本为意志之臣属,所以知识对于事物之知识,只及于其间之关系;知识所知之事物,皆在此时间,在此空间,在此情形之下,来自如此原因,将生如此结果——总而言之,个体而已。若此等关系,俱已除去,则其事物,亦将不见,盖知识对于事物之所知,只此而已。
胡石英教授问荀子:你对历史上的人物都有一定的评说,我很想讨教。荀子说:可以,讲完后你可要请我喝酒。胡石英教授说:没问题。北京二锅头,让你喝个够。荀子就着青菜喝了两口,抿了抿嘴角,停顿了片刻说:慎子虽然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但是无见于信(同伸)。墨子有见于畸,但是无见于齐。荀子拿起杯子又喝了几口茶说:好茶,清香爽口,我临走时你要送我几两。胡石英教授说:没问题,我送你半斤拿走。荀子高兴地说:好,谢谢。接着荀子说:宋子这个人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无论是谁都还存在着蔽象,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吧,蔽于欲而不知得(同德);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智,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这样说来,李录林说,这些应该是荀老夫子的一言之见。若宇宙之一方面在历史上能引起这么多的哲学家们的关注,还是有大的品味的。胡石英教授说:这些都是所谓中道哲学。儒家说天及性,与道家所说道德颇同,但以仁义礼智,亦为人性之自然。培根、笛卡尔等以为吾人(我)如果有充分的知识、权力与进步则可得一最好境界,于其中可以最少努力而得最多的好。亚里士多德继柏拉图之后亦说概念,但以为概念即在感觉世界之中,宋、元、明哲学家颇受“二氏”之影响,但不于寂灭中求静定,而谓静定即在日用酬酢之中。西方近代哲学关注“自我”,于是“我”与“非我”之间,界限太深。黑格尔哲学乃说明“我”与“非我”就一非异,绝对的精神,虽常在创造,而实一无所得。因此,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将它们继承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李大钊和陈独秀将马克思主义引进了中国。以大哲学之思想皆为整体。李录林把柜子里的北京二锅头拿出来。咱们带荀老夫子到北京烤鸭店一起去喝二两。胡石英教授说。
历史痕迹 史 迹
青山碾为尘,白日无闲人
阳光若不落,红尘应更深
如逢幽隐处,似遇独醒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少时不见山,便觉天奇趣
松 柏 绿 色 生 态 文 化 休 闲 园
绿色生态文化(万)经 —— 睿道经
作者:柏立冬
10041、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人格是一粒种子,它只有通过整个人生的漫长、天长日久历练才能得到发展。那么一切人格都具有确定性、整体性、成熟性。也就是说人格是在知识和文化通过社会实践发展升华和磨练而获得的,而不是在花房中培养出来的,除非他已经具备自身的人格。杜威所说的经验,是指经验的事情,做的什么,遭遇的什么,追求的什么,爱的什么,相信和坚持什么等等广泛的范围。也指哲学上的感觉经验,生活中的经验,就业、打工生计的生存和创业、谋生的发展所做的事情,追求的生活目标,爱的对象,信仰的真理。在生命过程发展中,人们内心的念向与身体发展的状况,应该是同年一起变化的。
10042、从对人类思想是否能够解决大千世界所存在各种问题表示了异义,对传统的思想、制度相应地缺乏信仰,从思想上的怀疑、激进、革命等形而上的思想很漠然迈入关注人的问题、知识问题、行为问题的苏格拉底阶段。然而雅典是产生新启蒙思想的发祥地。孔子提出“仁”与“礼”及“中庸”的观念。老子提出“道”和“无为”,墨子提出“兼爱”“非命”,孙武丰富古代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对于意象是有密切联系的某种心理因素,或许是个人,或许是非个人的集体的,都存在的原始意象。波及到世界观问题,那么范围就十分广泛了。人们就业、打工生计的生存和创业、谋生的发展衣、食、住、行、看病、养老、安全都有不同程度的世界观在支配着交往、说话、举止言谈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不同结果。这种世界观都是在人们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中表现出来的,都是通过外部的环境反映到大脑和内心所散发出来的。称的东西在人间心目中都想要称准,那么想要做到让秤保持准确就要让秤保持静止。秤杆不定晃动不止,即使要称的东西一动不动,也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内心也一样,对待外物时就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也才能把事情做扎实,走得长远。古人经典: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10043、公元前430年到公元前320年,苏格拉底维护知识,对抗怀疑论的冲击,提出用逻辑的方法来获得真理,积极地提出善所规定的意义,为伦理学铺平了道路。同时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建立起唯理的认识论(逻辑)、行为论(伦理学)、国家论(政治学),在广博的思想体系的(形而上学)用思想或理性或精神来解释宇宙,受到后来人的评说:探索了知识原理,是唯理主义的,肯定了理性有追求真理的能力,属于人本主义,研究人唯灵主义或唯心主义,以思想作为解释实在的主要因素,错误地认为物质是占第二的因素,是二元论。在中国的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也就相应地发展起来,同时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就有深刻的影响。当时对天文、地理、物理、医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有相当高度的科学总结。然而大千世界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是精神还是物质?两者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天地间一切人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的、呆板的。都是在杂乱无章的发展中逐步合乎规律,都是通过各种事物的变化来认识它。如何去认识、把握人类社会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又如何在把握规律的同时去改造,这就是用哲学来研究世界观范围的学问。人们通过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让内心上下翻滚波动,就会抱有一定偏见,就会对再简单的事情也不可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说了。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古人经典曰: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
10044、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当人们感受到建立在精神和哲学基础上的友谊的欢乐,由于对人生观和生活的态度不一致,各自发生深刻的变化,洋溢着和谐大一统求同存异的态度。人们来到社会,不仅仅是以水为镜,同时也以人的得失成败作为借鉴,那么就可以从中明白吉凶福祸的规律。在山丘间没有跌倒,却在平地上的小土堆摔倒了,这说明从细微之处加以预防十分重要。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宇宙万物新陈代谢,周而复始,但宇宙的质量和能量永远是恒定的,这样才能维持宇宙间的平衡。“不形之形,形之不形”,就是气聚而有其形,气散而归于无形也。形体是有限的,而精神是无限的,只有超越有限形体的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大象无形”。因此,以往前人的那种正直、无私、勇敢、坚毅的英雄气概,虽然形体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的英雄气概的精神长存世间,为后人不断地传承,不断地称颂而代代流传下来。一言以蔽之,形无毁气无终尽。在天地间,勤奋、努力、进取、持之以恒,就能够超过他的启蒙的人、前辈人,并超出孕育它的事物。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古人经典曰:甘爪抱苦苇,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10045、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人们在社会实践发展中就业、打工生计的生存和创业、谋生的发展,离不开一起共事的人和周围的人们。打交道要学会外圆内方,超然立于人们而不同流俗。做事要实在,做人讲道理、正直。能够做到进退自如,文武唯其所用,保持自然本性,用意志抵抗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各种诱惑。因此,人们离不开社会性,离不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充分了解、认识社会实践发展的各种依赖的关系,就要认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对人们衣、食、住、行、看病、养老、安全所依赖的关系。对于传统哲学就是调整或协调两个不同的领域,采取对立统一的思辨。只有自然、物质或社会实践客观的实在性才是第一性。反之,精神、主观都是唯心的。因此,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正确解决人们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的关系,同时正确解决作为主观映象的意识与客观之间的关系、立体与客体的关系。一言以蔽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每个人对于生命过程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如看书、下棋、养狗、钓鱼、酒吧、图书馆,使得人们的生命过程的人生道路上呈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这种形态气体现的人生价值实质就是利益,就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所在。因此,人们的社会性也离不开利益的决定性的因素。最好的利益关系就是为己利他道德善正得福利,这就是人生利益的导航线。古人经典曰: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绿 睿 道 故 事
作者:柏立冬
大树来到院庭中,对着周围的人说:有些人当然并不是指你和我,因为你我都懂得在社会上应该明白自持。但是有些人来到社会无论在酒店、歌厅都习惯通宵达旦,即使到他人府上去拜访,总是说个不停,茶水喝个不停,也不看看对方的脸色,总是不愿告辞。当客人感到时候差不多了,应该走了,突然起身说:“嗯,我想我该……”,这时主人客气地说:“哦,现在就要走吗?还早嘛”,来客就会犹豫不决,看来想走还不行,脸上无奈的样子。这位来客实在没有办法脱身,即不会应变,也不会编故事,对人太实诚。等了一会儿,大树的老婆说,小明不能多坐一会儿,看来只能留下来了。但是小明仍然还是要走,夫人(女主人)礼貌地说:我还以为你也许能赏脸,在这儿吃饭呢?小明只能留下来吃饭,饭后刚喝一口茶水,女主人又把照片拿来主小明看,还说给他搭了铺,让他过夜,搞得小明五迷三道的。这种呆气属于极不成熟,处世不精明,不善于适应环境,不善交际,不懂得人与人在交往中的人情世故。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合时宜。然而人们的品德会随着宽宏对人事物产生不同程度表现出气度,增进仁道的品德。气度随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就会更加宽宏大肚,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肚量。
龟 虽 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