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储备信托基金RTF”


 白话“储备信托基金RTF

 

廖仁平

 

前言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中,非债主权货币价值补偿市场相对过剩的实施方案较多,其中之一是发行储备信托基金RTF吸纳民间储蓄投入公益建设储备公益资产,央行增发非债主权货币支付其融资利息及相关公益资产维护费用。本文以高速公路的融资建设及其管理为例通俗化白话储备信托基金RTF运营方案相关问题。

 

储备信托基金RTF”定义

储备信托基金RTF:专用于国家公益资产储备的信托投资基金。

储备信托基金RTF由国家“储备信托基金会”类机构通过发行“RTF券”募集吸纳民间储蓄投入公益建设储备,央行增发非债主权货币支付其融资利息及相关公益资产日常维护费用。此一举数得,可为国民储蓄找到新出路消除热钱危害,可改善债务金融生态,可积累大量公益资产,可促进市场繁荣

储备信托基金RTF具体高效应用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的方案之一。张二寅《储蓄的新出路----储备信托基金RTF》一文,学理性很强地全面表述了其优良金融特征。

 

高速公路的融资建设与管理

国家主导发行高速公路建设基金(“储备信托基金RTF”中的一种,此简记为H),H以所建高速公路本身为价值信用依托,所融资本全部投入高速公路的建设。

H的融资利息由央行增发非债主权货币支付,H可设不同年限类型,未到年限的基金券可在基金券市场上交易变现,到年限后的基金券由H管理机构连本加息一起足额兑付。

H管理机构滚动发行基金券维持基金的可持续运行,运行中周转不足部分可由财政部垫支,此垫支的钱可在后续增收的税费中归还。

高速公路建成后免费让国民通行使用以减少物流综合成本,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利于市场的繁荣,间接地为国家培育更多更大更好税源。

 

高速公路价值构成与耗散及其融资循环简析

建成的高速公路,其价值几何?价值如何耗竭如何转移?其融资资本能得到足额偿还避免庞氏结局吗?

所建高速公路的价值构成中,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基金券融资额度的资本投入价值(假定所融资本全部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去),一部分是参与此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部员工们的剩余劳动凝结价值,一部分是央行非债货币支付的融资利息价值量。此三部分值量一同构成此高速公路的初始价值量(建成时的价值)。

建成后的公路在使用中要维护,建设时所融资本还要继续支付年息,这些钱皆可由央行先行用非债主权货币支付(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中的非债货币价值补偿实施方式之一),公路使用数十年后达到其使用寿命期,价值耗竭,所耗竭的价值总量包括融资资本额和其利息再加上公路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费和相关劳动者剩余劳动总价值总量等,这些价值量被国民们免费(或低价格)共享了,它们中的大部分价值量因其免费使用而降低物流成本导致的市场效率提升而间接地转化为市场主体产出价值,此利于市场繁荣当市场繁荣后,税源就多了,财政收入就会增加,从所增加的税收中拿出此高速公路建设初期的融资额度部分还本,若仍有剩余则可以部分偿还央行在H中所支出的主权货币(非债主权货币并不要求此偿还但若经济体中的货币量确实太多,税收又多,也可以上缴注销部分税收货币,此注销的钱相当于还回了央行在此高速公路运营中部分用于其价值补偿的非债货币)。

定性角度综合总体看,一个正常的良性循环经济体,实物价值量产出一般是大于投入价值量的,用产出实物价值量偿还投入实物价值量一般都会有富余(富余价值部分主要由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们的剩余劳动凝结而成)。此高速公路的所有价值并不会因免费被国民们分享而消失,这些表面看起来被免费使用了的价值量必然以多种方式转移并在转移时增值(此增值产生于系统效应即1+1大于2的部分)到其它资产中以利于市场主体可持续繁荣,从而间接地培育壮大国家税源,因此而增收的税费可还回此高速公路建设初期的融资资本而有余。

此段定性分析表明,正常经济体循环中,高速公路建设产出价值量免费使用时其价值量会被有效地转移并增值到其它市场资产中导致市场繁荣,市场繁荣后增加的税费足可偿还此高速公路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的全部投入,购买此高速公路基金券,任何时候其本息均有坚实价值保障。

 

储备信托基金RTF壮大公益繁荣市场

其他公益资产的运行逻辑与文中高速公路资产的运行逻辑基本相同或相似,其差异可能是一些公益品的消费要适当补贴性低收费以避免公共品的租值低效甚至于无效消散(收费收入可用于补充还本付息或公益资产的日常运营维护等),此不细论。

公益经济主战场包括绿化、环保、国土整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安居工程、义务教育、养老托幼、社区安保、重大公共专利技术储备、各种自然垄断性行业如交通通讯等

可以将中国所有必要的重要的公益资产整体打包,成立国营储备信托基金RTF机构发行储备信托基金RTF(可委托工农交建四大国有银行及中国银行等代理发行),根据中国公益经济与市场经济需要,逐年滚动发行RTF募集社会储蓄投入公益经济建设储备公益资产,建成的公共资产免费或补贴价格向全体国民提供优质服务,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市场繁荣。

RTF机构通过发行RTF募集到的资本,其价值锚就是用这些资本建成的公益资产,因这些公益资产中还凝结有央行支付的融资利息及维护费的价值以及运营这些资产者们的剩余劳动价值量,所以这些公益资产的总价值量将显著大于募集资本价值总量;这些公益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会转移并增值到市场主体其他资产中而促进市场繁荣,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的繁荣所增加的税费足可以偿还其募集资本价值投入而有余。即储备信托基金RTF基本不存在庞氏风险。

定性分析只能表明一种可能,最可靠的说服力还得是定量实际数据。精确的定量分析现尚不具备条件,但根据中国国企改革开放四十年运营中的业绩数据,可以半定量地分析出相关部分结论。

 

中国公益资产投入产出半定量实证分析

在国新办524日(2020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最新的资产负债表表明,我国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宁吉喆说,这个资产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多年的投入、多年的发展形成的。我们的基础设施,无论是交通、通信、能源、水利,还是市政,都已经在这些投入的支撑下形成了很有效的资产。

宁吉喆说的这1300万亿资产指的主要应当就是国有公共实物净资产(准确的具体内涵暂不清本文暂全部计为公共实物净资产)即它是现价格计算的全部公共净资产的现时价值总量。

1300万亿实物公共净资产价值主要由什么东西凝结而成?本文粗略地将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由逐年财政投入总量和其他部门的转移价值总量如农产品以低价格支持工业生产时的转移价值等(统称为资本投入总量)构成,另一部分则是国企中全部员工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全部剩余劳动价值的凝结结果(劳动者们的必要劳动已经得到了工资福利支付,这些必要劳动的价值不凝结成公共资产),各部分具体价值量暂无准确统计数据,此暂粗略估计1300万亿总价值中,资本投入价值总量为300万亿,国企员工剩余劳动凝结的价值量为1000万亿元。

以上半定量分析中国国企产出公共品价值中,尚未包括这些国企各年上缴税费总额价值量和因低价提供公共品时对社会的补贴价值量,实际上这些价值量之和早就超过了财政投入资本价值总量。

此处的粗略的半定量实证分析提示,中国国企产出公共资产的效率非常高,总投入300万亿资本不但可收回成本,还可以积累远大于此成本价值量的公共资产。

以此推理,若中国公益经济在未来20年内通过“储备信托基金RTF”融资200万亿(年均10万亿),加上财政投资200万亿,共400万亿总量资本投入,不但这400万亿总投入可以回本,还可以至少再净增1300万亿实物公共资产,因此,期间所募集的200万亿“储备信托基金RTF”基本不会有什么偿还风险。

公益资产的生产方式亦可以多样化,既可由相应国企继续承担,也可由人大负责遴选储备品标的,各类市场主体竞标生产,第三方验收合格后“储备信托基金会”按采购合同支付合同款购买。这比政府直接发债、投资、采购、建设、运营、保管减少了大部分环节而可以提高效率。

 

储备信托基金RTF改善中国金融生态

中国以后的公益建设过程中,财政投入之有效模式当然仍要继续保持,国企仍要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同时,为了给中国国民们的储蓄找一较好投资途径或者说为之建一更大容量更好质量的资金池子,中国宜及时创建推出储备信托基金机构募集社会储蓄投入公益储备建设,此举措既可为大量储蓄找到新出路,又可促进公益发展,还能为市场主体提供大量有效需求并改善市场外部公益环境…“储备信托基金RTF建成的公益资产价值量亦将远比其投入的资本价值量大,这些特点足可充分保障RTF本身的投资回报性可持续。

系统论基本结论之一是多样性中蕴含稳定性,储备信托基金RTF机构的成立,实是在中国现金融生态中新添一新成员,它的目的当然不是要取代其它有效资本机构而是要改善中国当下金融生态。本文上述相关分析表明,储备信托基金RTF因其系列优良特性完全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中国现金融生态。

 

储备信托基金RTF的发行管理

此暂论述储备信托基金RTF发行管理过程中的三个问题,一是发行对象,二是发行数量,三是利率水平。

储备信托基金RTF主要目的之一是改善中国现金融生态,它可以为中国国民们的储蓄找到一个相对较安全收益又较有保障的新投资渠道,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中国热钱危害,所以它的发行主要对象是中国国民。

储备信托基金RTF发行RTF年度最佳募集的资本量,目前暂无科学理论参考,只能实践中试错优化。早期宜谨慎地针对国内适量发行(暂推荐每年10万亿),中期可逐渐加大发行数量,远期则可视其相关综合边际效用大小适度考虑允许外国人购买投资。

储备信托基金RTF发行利率可以参考一般国债利率实施,理论上讲,储备信托基金RTF本身的信用因有相应的真实足额的实物公共资产做为价值依托,它的安全性高于纯国家信用的一般国债,若其利率与一般国债基本相同,则易被投资者们接受。

 

“储备信托基金RTF”募集资金效率简析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非债主权货币价值补偿的方式有许多种,发行储备信托基金RTF投入公益建设储备公益资产央行支付相关融资利息及其公益资产的日常维护费用这种方式的突出优点是少量非债主权货币即可数十倍乘数性地募集到大量民间储蓄用于公益建设,其募集效率非常高。

短期年度看此乘数系数可达数十倍(假定当年度利息为3%,即为33倍,即当年度支付3%利息即可募集到100%资本);长期看因通货膨胀的存在,如果“储备信托基金RTF”只能对国民储蓄保值,央行支付的非债货币量仅仅只能抵销所募资本通货膨胀损失,购买“储备信托基金RTF”者并没有实际上得到资本增值,则相当于国家无实际代价地借用了国民储蓄用于公益经济建设,此种状态中“储备信托基金RTF”实际募集资本的乘数系数无穷大,其募集资本的效率非常高。

实际利率为零甚至为负的时代,国民储蓄能得到保值已经万幸,此提示,“储备信托基金RTF”只要能相对保值国民储蓄,就能高效募集到大量民间储蓄投入公益经济建设。

 

结语

“储备信托基金RTF”高效吸纳大量民间储蓄进行公益投资积累公共资产,同时还消除了这些储蓄成为热钱危害中国金融生态,其系列优良特征可以根本改善中国当下金融生态发展公益繁荣市场。本文相关简要分析提示,储备信托基金RTF是中国的重要金融创新方案之一,它的实施必将大大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0814

 

(本文已首发于第1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