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西线调水工程应大干快上
朱大碌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西北干旱,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南水北调对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2年出台的南水北调规划,提出了西线、中线、东线3条线路,其中中线、东线已于2014年前完成,主要解决华北的缺水问题。西线只规划了长江上游至黄河上游一小段,且一直未实施。
目前网上流传的红旗河工程,从西藏雅鲁藏布江沿青藏高原边缘,连通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黄河,经河西走廊直达新疆,绕大半个中国,全长6000多公里,是一个宏大的构想(大西线),与2002版规划中的小西线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加快这一宏大构想的实施,本人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就是不用传统筑坝开河引水自流的方式,而是采用抽水蓄能发电加管道的方式,将输水与调峰发电结合起来,投入少效益高,不受地形限制,更容易实施。
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就是一座高位水库,因地形而建,大小高低不等,现成的湖泊也可以利用。用多余废弃的电力抽水蓄能,然后在缺电高峰时放水发电,就可以起到电力调峰的作用,这是当前发展新能源(风电光电)急需且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用管道把一个个抽水蓄能电站串联起来,就可以把宝贵的水资源翻山越岭送往远方。
2002版的小西线所以迟迟不上马,就是传统筑坝自流的方式无法克服翻山越岭的障碍。而抽水蓄能加管道,高低起伏的地形反而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有利条件,万水千山只等闲。
以抽水蓄能加管道的方式,不但红旗河工程可以顺利推进,而且还可以开辟新线,比如顺新藏公路直达新疆塔里木河,沿青藏公路直达青海沱沱河,三箭齐发打造西藏南水北调的输水网络,全面解决西北干旱问题(超级大西线)。
实际上抽水蓄能不但能解决电力调峰问题,同样也能解决洪水调峰问题。如果红旗河工程建成,必将大大增强长江上游洪峰调节能力。而长江中下游如果多建设一些抽水蓄能电站,照样能起到调电和调水的双重作用,改变目前对洪水只能被动防御的窘境。
拦河筑坝的做法,对生态有影响,抽水蓄能就没有这个问题。
如果三线并举(超级大西线),从雅鲁藏布江抽调600亿方水,能解决中国很大问题(创造亿亩良田,减轻旱涝灾害,淘汰火力发电)。且只占雅鲁藏布江总水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对下游国家的影响不大。
中国近年来旱涝灾害频繁,损失巨大(今年已达600多亿,殃及3000万人)。中国的水库容量,与欧美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欧洲0.9,美国0.6,中国0.3)。必须在根本上下功夫。
以中国的人力物力,必须要干大事干好事,大投入大产出,才能保障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为外国打工是没有出路的,花巨资买美国国债不如投国内建设。
抽水蓄能水电双调、减轻旱涝、变废为宝这样的好事,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越早越好。功在当代,利在子孙,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