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的起因因
我国在2020年初经历了一次重大疫情。在党中央的明智指挥下,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对战疫情。然而,在疫情之后,经济严重下滑,大多数企业,个人和实体都在挣扎。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月15日,成都市首先发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个许可证,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到5月底,已经增加了36,000个移动商贩,以缓解就业问题。十万多人。
这项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经济内部需求的循环,得到了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的肯定和支持。在不久前的两次会议上,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随后其余各省市也相应出台流动商贩管理办法与措施。
什么是地摊经济
所谓的摊位经济是由许多小商贩临时建起的小摊位,这些小商贩在街头或公共场所出售商品,没有固定的外墙或房屋,并且具有流动性;
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主要是小商品,水果等,其中一些是:快餐和餐饮。主要特点是:价格低廉,唯一的缺点:影响环境;
实际上,过去,各个城市都有摊位。人们认为热闹的街道是大多数人的记忆,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摊位逐渐消失了。街道干净整洁,统一的招牌干净整洁,但缺少烟花的点缀。
摆摊实际上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举动。这是许多低收入者的生存之道因为但凡衣食无忧谁也不想去摆地摊。那些天天嚷着地摊就是经济倒退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个人认为,在当前萧条的环境下,地摊经济可以有效地刺激就业,刺激经济复苏,并恢复繁荣之路。
存在的问题
按道理地认为,这种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措施应该无害,但有的人仍然太过于“小聪明”,总是可以在国家相应的政策中找到商机。
问题是什么?一个词”炒"!
从年初开始,“炒”一词似乎已成为今年的主题,从“口罩”,“额温”,“口罩机”,“熔喷布”到“头盔”等。我相信亲身体验过的读者也会有同感。
现在一些城市的摊位管理费从20元,300元到800元到3,000元不等。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飞起来,并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多的人找到商机并继续投资。大多数摊位是私人垄断的,然后以高价转租或转让,来回时利润会翻倍。这比辛苦摆地摊好得多。可以理解,现在一个省会城市摊位的一次性最高手续费已经达到了8000元!这完全脱离了“地摊”的初衷。如果继续放手,只会像击鼓传花,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这种投机性的摊位投机确实浪费了国家的用心良苦,并最终被逼无奈还是小商贩买单。
在这种趋势爆发之前,个人也尽微薄之力呼吁有关决策者适应当地情况,让管理措施能真正的用之于民,达成初衷。
也希望那些投机者能收收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