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千万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这是投资者倾听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奥马哈先知”巴菲特给出的投资建议,媒体发表评论认为,世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或许我们也是需要真正去理解巴菲特所强调的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真正的含义的时候了。
媒体之所以认为巴菲特亏损近500亿美元不代表长期主义投资失败,就在于巴菲特是一个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巴菲特认为”如果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么你也就不要持有股票十分钟,并创造了可口可乐的经典投资案例;其次是本次股东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巴菲特旗下的哈撒韦公司20年一季度出现巨大亏损,伯克希尔一季度净亏损497.46亿美元(约人民币3500亿元),创历史纪录,投资账面巨亏545亿美元(约人民币3850亿元),两个数据差别背后是哈撒韦公司实体经济部分依然盈利,但二级市场投资股票出现亏损,我们不应该责备巴菲特已经是老了,而应该以长远眼光看待巴菲特的投资盈亏,不能以一时亏损论英雄,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以发展眼光看问题,或许是长期投资的最佳时机。
面对疫情冲击,出现了原油期货价格跌出了历史性负数,美国股市经历了连续性的暴跌熔断,巴菲特都在当时不得不感叹“我活了89岁,也没见过这种场面”,覆巢之下无完卵,巴菲特出现投资亏损也是难免的,不能使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来诠释,但是疫情冲击带来的行业剧变,我们还是需要引发足够的重视,不能固步自封的认为长期投资就可以取得投资的胜利。
巴菲特投资理念核心就是重视现金流和投资看得懂的公司,科技股一直没有成为巴菲特的自选股,是因为看不懂,即使感叹错过了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也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投资理念,而是义无反顾的重仓大消费和银行,苹果公司在巴菲特眼中不是科技股而是属于消费股,面对疫情冲击,终于出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悲剧。
大消费方面主要是持有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西南航空和美国联合航空四家航空公司股票以及美国运通,银行方面持有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纽约梅隆银行,不管是航空板块还是银行都是本轮股市下跌的重灾区,不少个股跌幅超过同期的道琼斯指数和标普指数,巴菲特因此损失惨重,比如巴菲特重仓 的美国银行股价就从34美元跌到最低18美元如今的23美元左右,美国银行公允价值202亿美元,环比亏损132亿美元,另一家重仓股富国银行公允价值99亿美元,环比亏损87亿美元,巴菲特在纽约梅隆银行上还出现投资失误,过早抄底抄在半山腰,接着就是割肉离场。
银行股价之所以暴跌,在于美联储实施零利率政策,欧洲央行长期的负利率政策让欧洲银行业饱受摧残,把历史百年名店德意志银行搞的是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在苟延残喘,美联储负利率政策带给银行的冲击是国债利率下行银行投资收益率下跌,银行找不到能获得稳健收益的投资品,另外银行面对零利率政策,净息差也面临收窄的尴尬,银行在美联储货币宽松下,成为当下货币政策牺牲品,未来美联储在国债暴增下,还有底气加息吗?实体经济遭遇冲击,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较长时期下滑,股价还能牛气冲天吗?不一定的。
作为疫情冲击最直接的航空板块,巴菲特也是损失惨重,不得不认错,巴菲特清仓减持航空股估计损失在30亿美元左右,以达美航空为例,从大约57美元跌到目前的21美元,跌幅60%左右,期间还伴随巴菲特是高位抄底低位割肉的神操作,与巴菲特秉承的投资理念“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完全背离,背后是巴菲特对航空业的悲观反思,认为评估航空公司股票时犯了一个“可以理解的错误”,新冠疫情导致几乎全球范围内的旅行都停止了,并发出触动灵魂的疑问,未来2-3年谁还坐飞机旅行,另外航空业高负债运营成本也很高,业绩弹性未必太好也是制约股价上涨的因素,巴菲特表述不会买进航空个股。
作为长期投资者, 巴菲特给予所有普通投资者的建议依然是——我希望每一个人在买股票的时候,都能够有一种思维,就是说你买的并不是股票,而是买到这个公司的一部分,释放出长期投资的信号,这是对的。但是时过境迁,我们需要重视疫情冲击带来的全球产业链和行业的深度变化,未来行业发展可能进一步分化,有的行业将会进一步衰退沉沦,有的行业会重新崛起高速发展,如果固守原有的投资理念,即使长期投资长期持股,也未必能够 取得良好收益,甚至出现亏损,与航空银行石油行业股价暴跌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阿里巴巴等并没有明显下跌,亚马逊还逆势再度多次创出历史新高,有材料显示,从财报看,“FAANG”股票(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已被证明比其他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强大得多,业绩增长比传统行业股票更加的良好。全球各地的“居家限制”让人们比以往更多地使用科技远程工作,这大大提振了人们对科技的乐观情绪,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巴菲特的“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一次危机”和千万不要做空美国论断成立,但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投资切忌认死理,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理念,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新兴行业的壮大,观察疫情之后行业兴衰的更替更为十分重要的,选择可以穿越周期的行业参与或许是一个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