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记者”话题搅动整个舆论场,来看看“真相”到底什么!


 4名儿童已经下葬,逝者已经入土为安。原本,这场突兀的悲剧应该告一段落,让责任归于责任、法律归于法律。但不曾想,却又有一番“打记者”的话题,搅动了整个舆论场。而在身涉冲突记者的揪着不放、喋喋不休中,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推波助澜、不罢不休,进而把一场意外的安全事故,演绎成了一场媒体“群殴”事件。

 
 
现在,三个失去孩子的家庭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没有人再去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也没有人再去考虑什么是职业操守,有的只是“叫嚣式”的围攻,“渲染式”的悲情。似乎,只有“记者采访被打”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真相”,只有把这个社会搞得天翻地覆才是真正在“呵护公平正义”。
 
记者说,他们遭遇暴力殴打了、手机被抢了,舆论就说有人“涉嫌违法干扰新闻舆论报道,侵害记者人身权和财产权”了。既然舆论都这么说,原阳方面也就没了底气了。于是,接二连三的道歉来之后,当时参与阻拦记者的涉事者身份被曝光了,也被“予以停职调查”了,并且还有“待查清责任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4名儿童不幸夭折,令人痛惜;记者采访遭遇殴打,令人扼腕。但当看到全网仍在以各种无厘头的操作,演绎着“义愤填膺式”的兴师问罪,试图再次在舆论场上掀起来滔天巨浪时,我的好奇心就来了。毕竟,在记者自己所拍并发到网上的的视频中,我并没有看到他们所说的“暴力殴打”,也没有看到应该具有的职业态度和道德操守。
 
 
道听途说或者偏听偏信,只会导致事实与谎言的界限愈来愈被被模糊。任何一个媒体记者,只要是把情绪都引向了脱离事件本身、烧向事件之外的舆论场,就必然会脱离舆论监督的范畴,是在打着披露真相的旗号混淆视听。因而,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也悄然来到了那个记者被“殴打”的现场。
 
 
这是一个并不算大的公墓群落,它就是媒体报道中提到的那个“陵园”。入口的小路边上,挂着“推进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安全有序祭祀防止疫情传播”等条幅。往里走,就看到了一个院落,大门是紧锁着的。而在门口的墙上,贴有一则《关于疫情期间做好防控和公墓祭扫的通告》。其中,《通告》第二条是这样写的:“严防人员聚集,防止交叉感染,非本公墓安葬逝者直系家属,一律不得入内。”
 
很明显,这跟媒体报道说的一样。由于今年原兴街道办事处辖区曾出现过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月1日,该县民政部门发布了这样的通告。按照要求,为了尽量减少人员聚集,街道办事处在帮着家属料理后事的同时,也帮着家属现场维持秩序,避免非直系家属进入。而当记者非要进入墓地时,就必然会遭遇阻拦。
 
看看视频中记者叼烟甩烟的动作、不戴口罩的样子,再想想当时那种桀骜不驯、蛮横硬闯的场景。我就认定记者说谎了。是他们模糊了“阻拦”与“硬闯”的界限,把情急之下的“推搡”说成了“暴力殴打”,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所谓“打记者”的舆论风波。
 
不过,仍为令人疑惑的是,媒体报道说当时“打记者”的都是原兴办事处工作人员,并且“此次记者采访4名儿童下葬,也征求了家属同意,并无违法违规行为,却受到暴力阻挠。”奇怪,农村下葬想来有着很多的忌讳和讲究的,难道阻止其他人员不让进入下葬现场的,就没有一个家属?再者说了,既然是家属同意的,为什么还会发生这场“冲突”?
 
带着这些疑问,我也搞了做了一些走访。其中,不仅了解到当时记者既没有征得任何家属的同意,也没有出任何身份证件,而且还有酒后的故意挑衅摆拍,甚至硬闯跳墙的不良行为。下面,是4名逝去儿童中,李浩然的大伯李建设的谈话内容。当听到他所说的相关内容之后,我才真正看清了所谓“打记者”的真相。
 
他说,三个家庭没有任何人同意记者采访。去下葬时,有个车一直跟着我,一会跟着我,一会超过我,一会又在我后面。因为他是个传祺车,比我的车好,临走到陵园门口的时候,我站住了,下来看看这几个是弄啥了。哎哟,这几个人下来,一身酒气,掂着手机就去拍。我不让他拍。当时他们有个司机,我把他拉到一边,说不要再来这而录这了。因为家长的心情都比较悲伤,你再来这录,就等于给人家伤疤结开了。再一个农村有个规矩,小孩死不到一定的年龄,他也不叫他回家。如果是成年人棺椁一定,就啥也不啥了。再一个有个小孩尸首不全,我们不想叫他再去录这录那,公布于众亲朋好友谁看了谁都会再次伤心。我就阻拦他,不让他进。
 
而当说到到底打没打记者时,他说:“那是帮扶人拦他不让他进的时,(那个)记者,就是小低个、眼镜烂的说,难道这里埋得都是你家的人?就是那个记者说的话,就是那个小低个记者。就他眼镜坏的那个。”当问到这话是对谁说的时,他说“这句话是对在场人员说的,还有就是他满嘴都是‘卧槽,卧槽’。”
 
说完这段话后,他还做了补充:“真没有人打他,就是他在骂人家、出言不逊的时候也没有人打他。这个记者非常刁蛮。你知道他咋弄吗?他就用头拱着人家,吆喝‘拍我,拍我’。当时就是这个情况,当时我一直用身体挡着,不让他过,往里进。”当问到记者身上有红印是怎么回事时,他说:“具体我也不清楚,那你想他往里闯,这里会不拉,他往里闯,这边拉,就闯到里头,还是不让往里进。”
 
听完他的这些话后,我也想到其他家庭做个访谈。他说:“这个时候三个家庭任何采访不接受,因为事情已经圆满结束了,依靠政府、乡里、县里,经过领导协商已经结束了。再去采访已经没啥意义了。他还说,“其实有时候记者采访的不一定是家属,是个别居心不良的人,不见得是家属。”
 
 
都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也都在呼吁“给被殴打记者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交代”。看来,也有必要讨论一下什么到底是“真实”、究竟谁该给出“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