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步骤
什么是农村三变改革?怎么改?具体实施步骤有哪些?
什么是农村三变改革?
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资源变资产是指将合法的集体土地、林地、林木、水域、湿地和闲置的房屋、设备等资源的使用权,通过一定的形式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取得股份权利;
资金变股金是指将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生产和扶持类财政资金(财政直补、社会保障、优待抚恤、救济救灾、应急类等资金除外),按照各自使用管理规定和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资产收益扶贫等国家政策要求,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享受股份权利,按股比获得收益;
农民变股东是指农民自愿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集体资产股权、住房财产权(包括宅基使用权),以及自有生产经营设施、大中型农机具、资金、技术、技艺、劳动力、无形资产等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协商或评估折价后,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
安徽省怀宁县模式
该县对村级集体资源较多村,则以村为单位,开展“三变”改革;对组级资源多,便于利用开发的,则以组为单位,开展“三变”改革。高河镇方祠村是这次“三变”改革27个试点村之一,村级集体资源少,村两委则以村民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组级资源性资产,推进“三变”改革,村民组以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增加组级集体收入,带动农民增收。
方祠村蔡塘村民组原窑厂闲置土地及荒山100亩入股独秀薯业有限公司,发展紫薯种植,组集体年固定分红17000余元,年终还有效益分红。
贫困户余小伍、方四六两户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每户5万元入股该公司,年固定分红3000元,年终不少于200元效益分红。王湾、中塘、大塘三村民组利用200余亩荒山以及10亩水面入股安庆九泷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发展生态养殖肉羊、鱼虾,年分红4万元以上。
余塘组利用140亩山场入股安徽春色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发展优质绿化苗木种植,每年分红14000元以上;长塘组利用9亩山场入股该公司,分红900余元。
怎么改?13个具体实施步骤
“三变”改革的“十三个步骤,32个环节”:
第一步:摸资产。
实施“三变”,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到底有哪些是可以变的,用什么形式去变?只有搞清楚这些,才能知道搭建多大的平台,开展多大规模的适度经营,农民才有可能去参加“三变”,才能变成股民,才能增加收入。这里有二个环节。
1.一要摸清“三资”存量。要以乡镇为责任主体,指导试点村组成清产核资工作组,对村(组)所有的资源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工作,重点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清产核资工作要按照清查、核实公示、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管理等操作程序进行,清产核资工作要坚持民主公开,组织群众参与、监督和认可,清查结果要公示,确认,答疑解惑。这是“三变”改革基础中的基础,必须要做扎实,也关系到“三变”改革的效果。
2.二要分清可变资本。存量摸清楚了,哪些可以变,哪些不能变,就要按照“三变”的条件,从村集体“三资”中科学划分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资金)以及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经协商评估后建立投资入股存量资本台帐。
第二步:定身份。
3.一要摸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量,开展成员身份界定。
成员身份界定工作由试点村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基准日由试点村自行确定,报乡镇“三变”办备案。成员身份界定应遵循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和群众认可的基本原则,按照成立组织、发布公告、摸底登记、方案制定、审核公示、上报备案等操作程序进行。成员身份界定方案需经村民会议表决通过。
第三步:折股份。
4.对投资入股的资本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建立资产的管理、使用等相关制度,为投资入股前作好充分准备。农民自有的可变资本参照执行。
第四步成立组织。
5.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及理事长(理事)、监事长(监事)等,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制定章程及各项制度。
第五步选产业。
“三变”改革要实现其价值,选择符合实际的好产业十分关键,产业选好了,发展就会非常顺利,产业选不好,“三变”就有可能失败,要以村为单位,制定发展规划,做到一村一策。
6.一是选好发展方向。乡镇、村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提出基础好、潜力大的产业作为发展方向。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时制宜。尤其是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展产业的问题。
7.二是组织专家论证。产业怎么样选择,不是党委书记、乡镇长说了算,也不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说了算,是群众说了算、是市场说了算。因此,在选择产业的时候要慎之又慎,一定要选择好,县乡镇要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指导,帮助分析研究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
8.三是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要以村为单位,抓紧研究谋划,深入挖掘自身发展优势和特色,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村级为单位,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每一个村都要有一个主导产业。
第六步:引企业。
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关键是要选好人,人才是关键因素。
9.一是做好项目储备。乡镇以村为单位储备一批“三变”项目,每个村不少于2个项目的“三变”改革发展项目库。
储备项目要坚持三个原则:①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资源禀赋,选择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有建设基础,对本地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项目,特别要重点加强农业的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的储备。②向优势产品、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重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区,突出科学技术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信息体系等基础建设储备项目,加快提升优势主导农产品产业水平。③择优落实,动态管理的原则,对项目承担单位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选项条件的项目,及时淘汰退库。同时,根据国家农业投资重点的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适时补充完善更新项目库。
10.二是寻找合作对象。要根据储备项目,采取外引内联的方式,重点围绕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和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签订初步意向性合作协议。
11.三是确定经营主体。对具有合作意向企业的资金、技术、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实际考察,经择优比选后,拟定重点合作对象,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确定合作经营主体。
第七步:带农户。
选好产业后,要同步引导农户,积极利用可变资产入股到企业,参与“三变”。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偏好于“输血式”扶贫,对入股的“造血”式扶贫难以接受,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12.一是加强宣传。要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三变”改革政策宣传力度,把政策好处、可能存在的风险都给群众讲清楚,让他们认识“三变”、了解“三变”、参与“三变”、入股“三变”,享受“三变”改革带来的红利。
13.二是广泛动员。乡镇、村组干部要进村入户、一家一户、挨家挨户,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利用手中闲置的资产、资源、资金拿出来参与“三变”,让“三变”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户。
14.三是积极引导。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有资金投资入股到经营主体,主动参与“三变”改革,特别是贫困户,要帮助他们成为股民。
第八步:确对象。
根据可变资本权属关系和类别,确定“三变”改革对象。
15.一是属村集体资产入股的受益的范围对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6.二是属财政可变资金入股的按照《财政资金入股操作办法》进行,原则上按照政策扶持范围确定受益对象。在分配利益的时候要尽可能照顾“贫困户”(村集体根据投入到村级的财政资金,选择合法经营、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对象,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确定合作经营对象。)
17.三是属个人资本入股的其收益自主支配。
第九步:定资金。
根据项目情况确定资金的来源,有三个环节。
18.一是属财政项目支持的按项目申报程序落实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19.二是属自筹资金入股的以集资方式落实资金。
20.三是无自有资金的可根据情况采取信用贷款或申请担保贷款等方式落实资金。
第十步:商股比
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商股比
21.一是确定合作内容。根据确定合作的项目,协商合作方式、合作股份、股值、股比及利润分配等事项。
22.二是协商股比。村集体、农民及承接经营主体相互之间按照股权设置、股份量化和股比分配的相关要求,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建议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协商制定。
23.三是进行公示。以集体资产或财政资金入股的,由村委会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并留存张榜照片。
第十一步:签合同
依法合法签订合同
24.一是制定合同文本。县乡有关部门要尽快拿出“三变”改革的规范合同样本,就双方达成的合作事项形成正式合同文本。提供的入股合同范本,需规定了合作方式、合作期限、入股人股本情况、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分红的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等。
25.二是依法签订合同协议。约定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履行合同协议。
26.三是合同签订双方将合同送县级“三变”办公室备案。
第十二步:推项目
项目不推进,一切都是空话。要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村制宜的要求,以村为单位、制定好实施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一村一法,组织实施。
27.一是制定合作方案。加强与承接企业的跟踪衔接,制定好项目合作方案,明确时限、产业、责任,对项目每个环节进行持续跟踪和对上衔接,通力合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步伐。
28.二加强乡镇管理。乡镇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倒排各个环节时间进度表,明确目标倒排进度,落实好项目责任人,做好跟踪与服务,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及时化解重点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合作双方按时间节点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29.三是各业务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坚持以县为主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要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促进项目高质量完成。
第十三步:抓验收
验收成效评估工作成绩。
30.一是及时验收。对属于财政资金项目的,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规定、程序、标准,对项目进行验收。
31.二是及时兑现项目资金。项目管理单位要根据验收结果,按规定程序,兑现项目奖补资金。
32.三是做好总结评估。项目实施结束后,认真分析“三变”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取得的经验,提出突破难题和瓶颈的建设性意见建议,指导下步工作开展。
农村“三变”改革!变什么,怎样变……这里有答案
2017-11-07 22:10
今年以来,我省农村正在推动一项重大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极大地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那么“三变”变什么、怎么变、变了以后怎么办?一起来学习吧!
为什么要变
1
从体制上看,要解决好“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的状况十分严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需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三变”改革恰恰抓住了“统”得不够的农村改革症结,通过股权纽带,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各类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增收的渠道多起来,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农村改革由过去的“裂变”转向“聚变”,实现个人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相互配合、协调发展,让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优越性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是农村改革的生动实践。
2
从改革任务看,要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一是要解决产业发展慢的问题。“三变”改革的内涵是“股”、关键是“变”、重点是产业。三变”改革无论怎样变,都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实行“股份制合作”,第一药效是治贫、第二药效是致富,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全力打造股份农民,做到无物不股、无奇不股、无事不股、无资不股、无人不股。二是要解决农村集体经济不强的问题。“三变”改革就是来实现“三个激活”,即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从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激活市场,就是要通过清产核资等基础性工作把集体的产权明晰化,赋予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搞上去了,“大河水涨小可满”,贫困人口自然也就脱贫了。三是要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三变”改革是盘活农村“三资”,即资源、资产、资金的一项具体做法,农村改革不管怎么改,不管改什么,如果农民的腰包没有鼓起来,任何改革都没有意义的,都不会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三变”改革就是为了增强农民财产性收入。
变什么
1
资源变资产,就是要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也就是要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一是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等自然资源入股。对土地、森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清理核查、确权颁证、评估认定,入股到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二是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入股。对集体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使用权进行有效盘活,入股到经营主体,获得资产收益。三是推动技术技艺等资源入股。就是将个人的技术技艺、劳动力、知识产权等协商折价为技术股、管理股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按股获得分红。
2
把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
就是要加大各类资金的整合力度,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方式,投放到效益较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3
把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就是要引导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包括土地)、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权投资人,参与分红。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有效转变农民的投资方式、创业方式、就业方式和增收方式,让农户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
对于贫困人口这个特殊群体,要采取主动的办法帮助和引导他们参与“三变”,可以通过“个人自助变、组织帮助变”的形式,让他们参与“三变”改革,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
一是个人自助变。对于有土地、有资源、有资金的贫困户,可以通过自助入股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到“三变”中脱贫。采取这种方式时,一定要注重引导,进村入户进行宣传,让他们认识到“三变”的好处。二是组织协助变。这要求各级政府做到“五个优先”:1、针对土地进不来的问题,对贫困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产权等进行优先确权,让他们提前参与“三变”;2、针对资金进不来的问题,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可变资金以集体名义投入到经营主体,产生的收益在集体内部优先分配给贫困农户;3、针对企业进不来的问题,对吸纳贫困户参与“三变”的企业,政府进行优先担保;4、针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吸纳贫困户入股企业的,政府要协调银行优先给贫困户提供贷款,并建立风险补偿;5、针对贫困户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优先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更加真切地了解有关政策,主动参与“三变”。
怎么变
1
开展清产核资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必须要有产权清晰这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才能和工商资本对接,比如入股、联营、联合等。
在清产核资中,重点要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有些是隐性资源)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查实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做到账证相符和账实相符。
对清查出的没有登记入账或者核算不准确的,要经核对公示后登记入账或者调整账目。
对长期借出或者未按规定手续租赁转让的,要清理收回或者补办手续。要让隐性资产显性化、透明化,让见不得光的东西摊在阳光下晒一晒,让每一个集体成员都公平分享到集体资产带来的收益。
2
明确所有权
清产核资后,就要明确所有权的归属。有人会问,所有权还用明确吗?当然是集体的,这谁都知道。但属于哪个集体需要搞清楚?不是说村就是集体,组就不是集体,有村与组的区别,就有所有权的区别。特别是我省近几年几次村镇改革,撤小村并大村后,所有权归属有小村的、有大村的、有组上的,总之比较复杂,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所以在进行这项工作中,要统筹考虑集体经济形成的历史和发展现实,要依据实际状况对农村集体资产合理界定产权归属,进行确权登记,要宜村则村,宜组则组,把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并依法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未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3
确认组织成员身份
通过清产核资和明确所有权这两项工作后,村集体的底子就清了,所有权归属就明确了。那么,这些资产产生的效益让谁受益?当然是集体组织成员,这就要确认集体组织成员身份,就是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协调平衡各方利益,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解决成员边界不清的问题。
成员身份的确认既要得到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切实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在明确截止日之后的新增人口,只能是分享家庭内拥有的集体资产权益。没有在短期内获得集体资产份额和集体成员身份的权利,由集体组织确定在10年、或者20年、30年某个时点上,再一次确定集体组织成员身份,重新量化股权。但不能时间太短,或者随意进行。
4
保障组织成员依法分享收益分配权
集体组织成员的身份确认之后,就要保障其权利,也就是受益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制定集体经济组织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建立组织治理机构。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记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信息,出具股权证书。要健全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明确公积金、公益金提取比例,我省今年的一号文件规定的很清楚,这样做目的主要是让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扩大再生产,开始可以预留的稍多一点。
变了以后怎么办
1
发挥政府职能
这一点留坝县的做法值得借鉴,留坝县在每个村成立了扶贫社,实际上也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个村集体白给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而且把30万元以下的到村项目,全部交给村集体干,让村集体受益,现在所有的村都有了集体经济,达到了村级全覆盖,实现村集体从“无”到“有”的跨越。其他地方应该借鉴他们的做法,发挥好有为政府的作用。
2
发挥自身优势
有了政府的支持,更要有各村的主动作为,“三变”改革才能有成效、出成果。
那么到底怎么干,榆阳区赵家峁村的“三变”+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蓝田县董岭村的“三变”+合作社+乡村旅游;蓝田县簸箕掌村的“三变”+上古文化+乡村旅游;洋县草坝村的“三变”+有机农业+乡村旅游;渭南市临渭区天留村的“三变”+金山银山+乡村旅游;礼泉县袁家村的“多变”+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以上6个村子是干的比较好的。
重视开发保护农业的生态功能。生态功能不但要保护,而且要建设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要依托生态功能打好生态牌和绿色牌,要守住好风景,就不愁没前景。“靠山吃山”,不能把山吃掉,要保护好山、维护好山,进行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要下大功夫、做足文章,要把生态、绿色的产业链做大做强,把价值链上的价值吃干榨净,要能够把“黄豆做成肉价”。
3
积极培育改革主体
推进“三变”改革,有没有好的经营主体来承接特别关键。各地可以采取“三个一批”的办法,通过“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三变”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一是壮大一批。引导现有的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组成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延长服务链条,作为“三变”改革的先锋。二是新建一批。积极支持村级组织和外出务工人员、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大户、返乡创业大学生等领办创办生产型、加工型、商贸型、物流型、乡村旅游型等经营主体,让农民群众接受“三变”、参与“三变”。三是引进一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资源禀赋,包装一批“三变”发展项目,通过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和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563号
建议的复函
刘琪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建议》(第0563号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情况
2017年11月,五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会上,市委陈敏尔书记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要求,把握时机、把握节奏、把握政策、把握关键,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1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指导意见》(渝委办发〔2017〕53号)。随后,我市召开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部署暨培训会,市委副书记唐良智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系统部署我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
市农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敏尔书记指示精神和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部署暨培训会议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蹄疾步稳推进改革试点。一是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实施方案》(渝农发〔2017〕294号),从深化清产核资、开展确权确股、培育承接主体、推进合股联营、规范收益分配五个步骤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细化实化。二是及时开展业务培训。对区县农委分管副主任、农经科(站)长开展了农村“三变”业务培训。同时组织召开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传达了市领导对农村“三变”改革的指示精神,对试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明确要求各涉农区县2018年原则上抓好1个示范点建设,并就把握好农村“三变”改革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讲解。三是及时组织试点申报。要求区县甄选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村两委班子推动工作有力、群众参与意愿高、有产业基础、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村申报“三变”改革试点。经区县组织申报、专家评审,2018年3月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文确定38个试点村名单(每个涉农区县1个村,含潼南区梅家村),并对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四是及时开展调研指导。结合市委“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部署,深入万州区太安镇凤凰社区等多个试点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调研,指导“三变”改革工作。
二、关于您提出的两点建议
您作为市五届人大代表、柏梓镇梅家村党支部书记,以推动梅家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带领村支两委和村党员从自己做起,敢于担当,三年时间里,梅家村由区里的“后进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特别是梅家村作为“三变”改革试点村,深化股份合作,成立百姓股份合作社,成为重庆市入股数量最多的合作社;创新经营方式,以重庆主城区需求为导向,与多家超市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种植,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农民增收,成绩显著。
您提出的“三变”改革两点建议,在前期电话与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2018年4月20日,我委有关处室会同潼南区农委、柏梓镇党委政府有关同志一道,组成专题工作小组到梅家村了解情况,与您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就梅家村在“三变”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一)关于市农委选派专业人才驻村或挂职,指导“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问题
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三变”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市农委不断加强的工作。2017年来,市农委加大了农技人员、村支两委、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每年培训各类专技人员8500余人次,培训“三农”干部350余人,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1200余人次。另一方面,选派干部到基层服务。去年选派14名干部到贫困乡镇担任驻乡工作队队员和驻村第一书记;选派专家54名,组成18个深度贫困乡镇产业扶贫技术指导组,助力脱贫攻坚。但是,由于人员编制有限和单位工作需要,不可能把单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派出去驻地指导和帮助工作。
在今年工作中,市农委将根据“三变”改革试点村需求,举办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7个专题培训班次,对1100余名在乡镇、村社从事“三变”改革等方面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能力提升,拟计划梅家村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同时,梅家村作为潼南区的“三变”改革试点村,市农委将加强与潼南区农业部门衔接,采取在市农委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潼南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确定专人形式,与梅家村建立常态化的沟通联络机制,尽力为梅家村在“三变”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
(二)关于对试点村给予必要的试点工作经费的问题
目前全市38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市财政没有专门安排试点工作经费。渝委办发〔2017〕53号文件明确要求,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景区等建设扶持政策,要与农村“三变”改革有机结合。试点工作经费主要由区县整合各类改革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给与支持。因此,梅家村要按照潼南区委印发的《潼南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工作方案》和《梅家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安排,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等项目资金的申报、使用和管理工作。
贵州三变改革写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10-02 09:11:00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在我省六盘水市发端的“三变”改革被写入其中。
在《规划》的第十三章“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出全面部署,其中提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据了解,“三变”改革连续写入2017年、2018年中央1号文件,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引发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路径探讨。
2014年,六盘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围绕“人、钱、地、集体经济、经营主体”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突出战略导向、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三变”改革思路。
自承担“三变”改革试验任务以来,六盘水市以企业为龙头、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农民为主体、小康为目标,聚力打造新时代“三变”改革升级版,为乡村振兴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聚焦脱贫攻坚,着力把“三变”改革打造成为增收致富的“黄金腰带”。六盘水始终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变”改革的初心,抓改革促脱贫,抓脱贫促增收。2013年,六盘水贫困发生率为23.3%,开展“三变”以后,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7.3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聚焦产业革命,着力把“三变”改革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六盘水紧密结合省委提出的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要求,以“三变”改革为统揽,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上攻坚突破。
聚焦基层治理,着力把“三变”改革打造成为乡村善治的有效激励。
目前,六盘水共有190.48万亩承包地、40.8万亩集体土地、14.31万亩集体林地、4244.69万平方米水域水面入股经营主体,有89.71亿元各类资金参与“三变”改革,有52.69万户农户入股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172.74万人。(记者陈诗宗刘定珲刘韬)
让农村三变改革成为乡村振兴动力源(图)
农业网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发端于贵州六盘水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简称农村“三变”改革),通过整合农村土地、山林、劳动力等资源,进行集中开发或投资入股经营主体,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有效撬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这项改革已陆续在甘肃、安徽、陕西、重庆等地启动实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部署,描绘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实现乡村振兴,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是为关键。近年来,发端于贵州六盘水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简称农村“三变”改革),通过整合农村土地、山林、劳动力等资源,进行集中开发或投资入股经营主体,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有效撬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这项改革已陆续在甘肃、安徽、陕西、重庆等地启动实施。总结推广农村“三变”改革经验,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三变”改革的核心要义是“股份合作”。股份合作的探索在我国农村早已有之,但以前多发生在城镇化较快的地区,合作领域也多集中在农村土地和集体资产方面。而农村“三变”改革则是通过入股形式,将农村资源要素全面纳入农业农村的发展轨道中来。无论是村集体的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还是财政投入到农村的扶持发展资金,抑或是农民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都可以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农业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在贵州,“三变”改革被形象地形容为“四个无”:无物不股,能产生价值的资源资产都能入股;无奇不股,民俗资源、村落资源、古树资源等都能入股;无事不股,干事创业首先想到的是股份形式;无人不股,每个农民、贫困户都可以成为股东。沿着股份合作的思路,实践中推进“三变”改革,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三变”改革必须坚持以产业以依托。“三变”改革,股份是核心,但绝非“一股就灵”,只有紧紧坚持以产业为依托,在打造特色、延伸链条、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才有生命力。农民股份分红,分的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的增值收益,如果没有产业发展,不能带来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分红只是一句空话。因此,“三变”改革必须首先坚持市场导向,立足资源状况,选准产业方向,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发展路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变”改革必须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三变”改革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三变”改革,产业是依托,主体是平台,各类资源要素要入股的对象就是经营主体,就是要通过经营主体,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经营主体实力越大,带动作用越强,农民的利益才越有保障,享受的收益才越高。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三变”改革必须完善股份运行机制。入股是“三变”改革的核心环节。如何让农民规范入股、放心入股,必须建立完善相应机制,以保障入股农民的切身利益。要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明确合作方式、权利义务、分红方式、违约责任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机制。研究制定资源资金折股量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定分红比例,规范程序操作。引导经营主体按照合作制原则完善股权结构和治理方式,确保村集体和农民行使股东权利、参与重大决策。推动经营主体财务公开,跟农民算好明白账,赢得群众支持信任。
“三变”改革必须发挥好政府作用。“三变”改革中,产业如何选择、资源如何量化、股份如何分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发挥好政府作用,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在产业发展上,政府应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主体扶持、融资平台搭建等工作,引导地方产业布局合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产权管理上,要抓好各类产权要素的确权登记、市场搭建、规则建立、合同鉴证等工作,确保产权边界清晰、产权交易规范。在风险防范上,要明确改革底线,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同时要探索设立风险补偿保障金,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更好保障农民权益。
璧山:“三变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2019-12-17来源:重庆日报
12月15日,璧山区正兴镇沙塝村,“花田牧歌”主题观光园又迎来大批游客。“自去年10月开园以来,每个周末都要接待上百人。”沙塝村支书罗泽洪乐呵呵地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沙塝村的变化,得益于实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当地村民以土地、农房入股,将闲置农房、土地和风光都变成了吸引游客的生态资源。
发生变化的不只有沙塝村。去年以来,璧山区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发展乡村经济,最大限度地激活了“人”“地”“钱”“自然风光”等资源要素,促进了农民增收、生产增效和生态增值,为璧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资源变资产
“没想到经过改造,村里的山坡坡、水凼凼,都变成了游客喜欢的山村风光。”沙塝村五组村民宋伟说,去年村里推行“三变改革”后,他用4亩土地、1间农房入股,每年仅保底分红就达到5400元。
和沙塝村一样,在农村许多地区,都存在土地、林地、农房等资源闲置的情况,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资产。为了“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璧山区探索活化资源的模式,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和闲置房屋、设备等,通过一定形式入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取得股份权利,从而获取收益。
丁家街道莲花坝村是当地有名的苗木基地,但由于近年苗木市场不景气,村里一些苗木没能及时销售出去,长成了大树。推行“三变改革”以来,莲花坝村以优美的花木环境为依托,由村集体与本村龙头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林溪时光(重庆)民宿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动员本村56户农户以闲置农房入股,交由公司统一经营,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邻里林地乡村景观文化综合体。目前,莲花坝村民宿装修已近尾声,预计2020年元旦可开门迎客。
来凤街道来凤村依托地理、资源、交通优势,抓住辖区内“婚纱摄影基地”建设契机,借助传统“来凤鱼”美食招牌等独具特色的元素,着力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功能于一体的“重庆乡村旅游示范村”,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
资金变股金
12月15日,正兴镇河堰村二组,重庆润天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农场内,停车场、卫生间、路灯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安装。该公司负责人冯应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公司从2016年开始在河堰村流转土地发展果树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其间一直为资金短缺和土地流转问题头疼不已。
去年,河堰村实行“三变改革”,村集体采取以配套设施入股等方式与公司合股联营。同时,当地以财政补助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参与修建生产道路、绿化设施、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所得收益按照“保底收益+效益分红”进行分配。
这样一来,公司的燃眉之急解决了,冯应强也得以一门心思抓发展,近段时间开始腾出手来修建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农村电商服务中心。
据了解,在“三变改革”的过程中,璧山区积极探索资金变股金的方式,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通过契约合同入股的方式,集中投入到经营主体,按合同约定获得收益分红。
目前,璧山区丁家街道八寿村、广普镇护普村、来凤街道孙河村等8个村利用项目资金总计1000万元,修建了产业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经营性物业,与当地农业企业联手完善基础设施。
不仅如此,璧山区还实行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将财政补助资金作为业主、集体、农民三方持股,持股各方每年按股分红。这样一来,不但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形成全产业链收益共享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态,即龙头企业聚焦发展规划和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组织和服务,普通农民专注生产。
农民变股东
“三变改革”提振了农业企业投入乡村振兴的信心。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也让普通农民“摇身一变”成为股东,农民不但可获得土地入股分红、收益分红,还可在自家土地上打工,其市场意识和契约精神也因此得以增强。
璧山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通过引导和组织农民自愿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以及自有大中型农机具、资金、技术、无形资产等生产要素入股,按合同约定获得收益分红,不但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增强了村民对于在家发展产业的信心。
目前,璧山区已经完成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农村土地流转率达55.9%,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47.9%,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546户、445户。接下来,该区将继续探索模式多元、机制灵活、风险可控、操作性强的农村“三变改革”形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