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新时代 国药大健康企业经营者该干什么?


  作者:欧廷君

  一场百年未遇的疫情,把全球经济生态推向了历史的低点,同时也催生了各行各业全面升级。从国内外发展大势来看,当今与未来,我国除现代信息技术与尖端科技是发展的主题外,国药大健康产业(1)也必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因为这次疫情大考,不仅让每个人深深知道自身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让中医药在这次防疫阻击战中凸现它的突出优势,是人民防疫治养的最佳品类之一。

       

  然而,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在国内GDP比重仅占不到5%,给世界发达国家所占GDP比重10%以上有很大差距(2)。按《健康中国战略规划》要求,未来几年,我国大健康产业潜在市场可达10万亿元以上,到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3),是现有市场规模的3倍。面对未来国药大健康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作为该行业企业的经营者,在良好的市场机遇面前,如何根据企业自身资源与产品内涵,抢抓时代发展新机遇?寻求企业新突破、谋求企业新发展,脚踏实地为企业做优做强,铸造企业明天的辉煌?这是当前从事国药大健康产业生产与服务企业经营者研究和思考的核心课题。

  目前,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企业经营战略缺失,经营方向不明。更让人费解的是,前段时间以来,国药大健康产业某些企业经营者,看到国内某行业可一夜暴富,就眼馋心难平,缺乏守正创新的经营理念,拍脑袋决策,马上加入抢吃“甜头”与 “好处”的行列。把企业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房地产等其它行业,造成企业自身主业产品研发投入少,自主产品研发及专业人才缺失,普遍存在产品低水平与重复等问题。

  据调查数据显示,除了药品生产加工之外,其它国药大健康企业经营者,有不少企业在产品经营上,以短平快、低附加值为主,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产品科技含量低。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企业对产品研发、质量标准、工艺及包装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功能欠佳,很难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属性等高质量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不能紧紧围绕社会大众的健康需求,盲目开发产品,缺乏有效、安全的研究数据,导致产品在市场上认可度不高,形成产品严重滞销,这是我国目前国药大健康加工制造企业至今没有一家千亿元企业的主要原因所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在全球最畅销书中预言,健康产业将是继 IT 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4)。针对国药大健康产业在“防、治、养”上的独特优势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国药大健康产业核心突破,有力推动国药大健康产业全面发展,服务健康中国,福祐全民健康。

  一、抓经营战略核心,走“专精特”守正创新之路,铸造百年企业。国内外著名企业家无不认为,企业成败的核心,取决于企业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核心的纵向关系,它包括“方向—目标—战略—战术—监控”五个方面。竞争新时代,任何一个企业,如经营战略不明,缺乏承上启下的经营原则,那么,企业在经营战略方向和目标上,就有可能成为“梦想”、“幻想”甚至“妄想”。因此,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经营者,你们的核心工作就在企业经营方向、目标与科学定位上。找准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发展方位,谋定企业在产品研发、内涵治养功能上的基本属性,精确目标市场、人群,进行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才是企业经营者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并非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那种“浮躁”的心态,只惦记眼前的几捆白菜,几斤水果,让业内某些培训机构有可寻之机而所谓的如何打造终端“爆品”,把企业带进无法自拨的死胡同。

  孰不知,经营战略乃企业未来的星辰大海,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如再疏于对产品功能上的研发、品质与品牌的匠心锤炼;忽视对产品、市场、价格、渠道等方面上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的市场营造与维护。缺乏对市场的“持久战”,那么,这些企业永将可能原地踏步,甚至昙花一现,不会长久。因为中外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他们的共同特征,其核心就是企业家高度重视企业经营战略上的守正创新,从企业的长远角度科学谋划,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到底、落实到位,促进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百年不衰!

  从国内外众多企业的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在产业投入、产品与市场开发时,必须建立在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市场环境等基础上,选择适应企业自身专长的产业、产品,持之以恒地把它做专、做精,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反观目前某些企业,由于缺乏对企业自身与市场的科学认识,产品盲目跟随,导致产品一上市就难已得到市场认可,陷入低层次的价格大战。其结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壮烈牺牲企业的有生力量,耗尽企业有限资源,招致自身“残疾”。企业虽然活着,但再无力对自身产品与市场进行有效开发,回过头来,发现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但企业却被市场改写了!

  二、完善用人机制,强化产品研发,补齐囯药大健康产业企业经营创新短板。人才与产品研发是国药大健康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应建立或联动科研院所,利用现代科技,对经典名方和企业自身产品在品质与功能上进行创新研发,核心突破。提升产品品质与功能内涵,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延伸产品链,提升价值链,提高效益链。并充分用好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切实把企业经营管理重心向人才引进、利用、产品研发、品牌经营创新转变。亲力亲为地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上,给予合适的岗位,良好待遇和精神鼓励。建立与完善产品创新、品牌经营创新质量、贡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其创新成果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品牌价值,有力促进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创新发展。

  毫无疑问,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在选人用人上极为重要,我们应彻底打破传统用人上的桎梏,因为品牌经营创新它是一门边际学科,更是一门社会实践性经验型创新科学。如选人用人仅限于全日制“高学历 、高职称、身份、年龄”之类,那是很难解决当前企业产品创新与品牌经营创新事务的。因为任何一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如年龄偏低、实践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国内外诸多企业惨痛的教训,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迅速觉醒?

  三、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与产品科学定位,方能决胜市场。广药集团、云南白药等大健康产业企业靠什么摧城拔寨,纵横中国市场?凭的是他们对企业与产品的精确定位和一套科学操作系统。将品牌与核心产品终端销售视为“小烘”,利用品牌的“虹吸效应”将核心终端“小烘” 辐射市场整个“大餐”,从“小烘”到整过市场“大餐”(指消费者)的前提就是企业与产品、市场与人群定位必须精准。如果企业与产品、市场与人群定位模糊,或某款产品定位广泛,那么,企业在市场未启动时就已偏离了目标航线,驶向难已挽救的大“裂谷”!试想,我国许多囯药大健康产业企业,在经营上总是以跟随性战略战术模式,甚至还热衷于某些打造终端“爆品”的投机心态来决胜市场,市场实践充分证明,其结果则是让企业陷入困境!

  不言而喻,企业与产品的精准定位,其核心就是根据企业与产品特点,找准企业与产品在市场中的最佳方位,通过现代传播平台与良好的营销策略,更好地把本企业、本产品传递给目标消费人群。也就是说,企业定位的依据则是建立在产品、价格、市场、渠道与促销需求上。即:产品内涵、价格及特定人群、特定消费场所定位,并对同行业竞品及相关联产品定位方略进行综合分析,科学提练自身产品特径,进行有效整合来决胜市场,才是我们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

  四、科学的营销整合,实现多点突破,方能立足市场。从当今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来看,普遍缺乏对企业自身的理性认识与科学把握,存在一种“浮躁”、“膨胀”的“左倾”幼稚病。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在短暂的浮华中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如某些企业(不列名指出)在产品宣销活动中,夸大产品功能,以特价、买赠等促销手段拉动消费。忽略“线上、线下”终端的有力推进,产品内涵系统理性诉求与终端便利性缺失。导致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策略的支撑点很难有效对接,其结果是差强人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最终,企业的管理者们就把责任推到“执行力”上。

  业内专业人士深深知道,企业经营谋划往往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过去不少企业靠某种广告一夜成名,但因对各种营销投入缺乏系统研究与科学规划,企业与产品内涵的创新挖掘与利用缺失,“线上、线下”有效控制与科学利用难已到位,企业其最终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成为行业笑柄!

  五、市场拓展与维护并举,不断开发和占领市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紧紧围绕自身经营目标,对产品与市场进行细分。在新老市场开发、巩固与维护上,应着力对企业经营目标额度进行量化,找准目标细分量化的落实重点,真正做到企业经营战略与微观实施有效对接,这对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起决定作用。就企业经营目标而言,巩固老市场,淘汰不适应市场要求的老客户,吸纳新客户,这对企业良性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然而,国药大健康产业的一些中小企业,却习惯于对新客户、新市场采取积极主动的进攻策略,对巩固与维护老市场、老客户却是消极、被动的退守策略。试想,企业这种经营策略,必将导致老市场、老客户与消费者对企业产生失落,企业与产品信誉度、忠诚度在市场上将大打折扣。虽然,你的企业到处散网,热闹非凡,其结果则是“广种薄收”而失去市场。

  在市场逐步规范、产品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这种忽略对原有市场巩固与维护的投机心态值得反思,更希望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经营者,能真正理解当代市场竞争的内涵特征,积极开发、巩固与维护新老市场而持续占领市场!

  六、完善经营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品牌知名度。当今市场的竞争,过去那种“借鸡生蛋”的经营手段将成为历史。虽然,企业的每个产品都是通过商家来买给消费者的,但如果缺乏对商家应有的市场监管、服务与品牌营造,企业给商家的产品必将是“库存转移”。调查研究发现,国内该行业的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招商时,对商家开出优惠条件与承诺,之后却忽视对商家及广大消费者提供应有的服务。有的甚至为了与商家达成合作,运用种种手段,步步套牢商家,其结果便是各商家纷纷“造反”,要求退货与赔偿,官司不断,企业声名狼藉,形象严重受损。这样,企业只能在市场“一片楚歌”中渐失!

  国际品牌研究专家莱利·莱特曾精辟说道:“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领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5)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现将成为国内外企业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在产业转型升级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负责人应冷静理性的思考。着重强化企业品牌经营创新机制,以过硬的品质、内涵功能、亲民的市场拓展与服务来营造企业自身品牌,深入持久地把市场做深、做透、做精!以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可信度、认知度与美誉度来赢得市场,提升品牌,才是当今国药大健康产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面对国药大健康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真诚希望众多从事我国民族产业的实业家们,跳出传统企业经营的藩篱,抛弃落后的经营理念。抢抓时代机遇,创新研发,提升品质内涵功能,以“互联网+实体店”的品牌经营创新思维,就能真正找到一片属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广阔天地!(作者系国内知名专家、企业经营战略顾问、亚洲经营智库首席研究员)

  参考资料:

  (1)、国药大健康:它包括中药材种养殖、中药饮片、中成药、口服液、颗粒、保健品、保健酒、药妆、茶饮料、足浴及“线上、线下”服务业等产业

  (2)、中国报告网:《2018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地址链接: http://tuozi.chinabaogao.com/yiyao/05113361j2018.html

  (3)、腾讯网:《听魏胜利教授论大健康产业硬核》地址链结:https://new.qq.com/omn/20200811/20200811A0CV8900.html

  (4)、中机院产业规划网:《健康产业发展内涵与发展市场研究》地址链接:http://www.reportway.org/guandian/1804201714981.html

  (5)、新浪网:《以品牌营销为先导》地址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brandmanage/20081120/212955335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