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领域支撑体系制度系统安排思考
今天进行关于金融科技产业链研究课题的评审,作为甲方旁听有些感触。结合前两天国际组、社会组两个专家组启动会听了专家们的一些建议意见,对于社会化支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方面,有些思考。中国科研体系的系统制度安排,还有待梳理和完善。
比如金融科技方面,中国有不少应用创新,但是总体系统的体系打造,还有待完善。如何实现系统推进,如何科学完善?科学合理的第一步必须是智库的方案支撑形成科学系统的决策安排。努力的方向,配套的方案越深入细致越好。如细分方向推动进一步研究;如产业链的研究提出打造方案;如人才的缺口怎样推动主管部门、头部企业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等等。这些功夫可能需要相应的智库机构持续的跟踪研究,提出方案对策。而这些持续的社会科学研究靠谁来支撑?怎样支撑?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要保障金融安全,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打造,我们基础层面的存在严重的缺憾,需要有国家强悍的科技基础研究的支撑。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大量的投入靠谁来支撑?怎样支撑?在这方面,我们的社会支撑体系还没有系统打造好。靠国家投入,靠企业投入都不足以支撑,从国外的经验看,必须靠社会化的全民性制度性的支撑。我们必须花点力气打造这样一个社会化支撑体系。
社会化的科学研究支撑体系,关键就是如何打造和规范大量的各种基金支持机构,这些机构允许向社会募集资金,不求回报投向公益领域。也就是说要允许很多非税转移支付经济活动存在,这种资本不可逆公益安排要有规范监管。这样的安排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是很成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在这方面的制度打造来说,要打破我们对于举国体制的制度迷信。这些年来对于有效科技投入最没有积极性的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管理层的功利性决定不适用没有功利考评依据的社会化事业,如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最近的所谓要打破卡脖子的半导体投资大跃进闹出不少需要擦屁股的投资事件,其实就是功利性因素在作怪。在有资本沉淀的现代,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还是要充分发挥社会自组织的制度性社会化支撑体系安排。
靠体制内的支撑安排,过去的经验证明是效率极低,也严重缺乏支撑力度的。到决策咨询部门之后的感受,本人是深感无力。花点钱手续繁杂不说,关键是可怜的经费都有明确的规范方向,只能保障机构的运转,搞扶持说白了,就不能是体制内应做制度安排的,这注定是很没有效率和成效的事情。将资金用于支持专业化基金进行扶持会是更好的模式。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