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秀》丨中海化学增值肥料如何影响农业未来?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而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现代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高效营养物质。科学研究证明,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的作物单产相差55%~65%。在农业发展的今天,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大家营养水平,目前中国粮食产量一半都来自化肥,中国也是全球最大化肥生产国、消费国,在满足自己化肥供应的同时还出口国外。但现实生产活动中,随着化肥过量或粗放式施用也带来一定问题,于是国家提出“减肥增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化肥减量、科学施肥,促进农业提质。

传统施肥给农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据统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施用化肥,目前农业化肥消费量已达6000万吨,占世界消费量1/3,单位面积施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由于化肥本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以及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对土壤、环境、农作物品质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现实情况下,我国目前存在为获取高产而大量施用化肥的情况,数据显示,我国氮、磷、钾化肥当季利用率分别只有35%、20%和40%左右,平均比发达国家低15~20个百分点。

伴随国家“减肥增效”政策的提出,未来我国肥料发展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效率和利用率,而不是继续大幅度提高施肥量。而在不增加或减少化肥施用量前提下,通过提高效率,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达到“减肥增效、化肥零增长”也正是三农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增值肥料有什么优点?在中国已形成新的产业?

说起“增值”,指的是相对价值的提高。而说起“增值肥料”,则是利用腐植酸类、氨基酸类、海藻提取物类等增效载体,对尿素、磷铵、复混肥等大宗肥料改性增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肥料。增值肥料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我国肥料减施要求,具备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

与一般肥料相比,增值肥料具有几大特点:增效载体是天然物质或是植物源的,具有生物活性,增效明显,肥料养分含量基本不受影响;添加的增效载体具有常规可检测性;工艺简单,成本低;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且环保安全。


 

从产业扩大到专利布局,再到标准制定,我国增值肥料产业正在稳步发展。2017年4月1日《含腐植酸尿素HG/T 5045-2016》《含海藻酸尿素HG/T 5049-2016》《海藻酸类肥料HG/T 5050-2016》和《腐植酸复合肥料HG/T 5046-2016》4项国家化工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增值肥料在我国已形成新产业。可以说,利用增效载体技术对尿素、磷铵、复混肥、水溶肥等大宗肥料改性增效,整体提升系列产品性能,推动了中国化肥产业技术升级,开启中国肥料创新技术引领国际的新征程。

同时随着国家“减肥增效、化肥零增长”政策的实施,增值肥料这类新型肥料也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今可以说增值肥料是确保现代农业高产、高效、优质、安全不可或缺的肥料品类,发展增值肥料也应是推动中国由化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重要举措。


 

走田间进地头,看增值真实案例,促进产业发展

所谓“减肥增效”,最重要的是以养分利用更高效的肥料去替代传统化肥,推动肥料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化肥总施用量减少,改善环境,提升土壤肥力,让农民增收。

为达到“减肥增效 化肥零增长”目的,就需要把肥料使用量减下来,但农作物产量、品质、农民效益不能降下来,甚至有更好提升,这就达到以“肥效增值”方式来实现“农业增值”的目的,真正把“农业增值”落实到田间地头,才能为更好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在这种背景下,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携手中海化学开展了2019全国大型三农电视主题活动“富岛 翔燕 中国化肥增值行动”,编导也通过这个大型活动,来到全国各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采访,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探究“增值肥料”是否真的可以影响农业未来。


 

“富岛 翔燕 中国化肥增值行动”走田间进地头

增值肥料助力“中国马铃薯之乡”

3亩土豆少施肥150斤,却增值2万多元

“滕州马铃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特产,2008年12月0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滕州马铃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马铃薯又名土豆,滕州市有近100多年土豆种植历史。栏目通过滕州实地采访了解到,因为来自中海化学富岛增值肥料的到来,山东滕州界河镇房岭村土豆种植户郭存雪的3亩土豆,2019年平均每亩收获7000斤,每亩收入8000多元,3亩土豆就能给他钱包增值2万多元,这还仅仅是三亩土豆生长一茬3个月的效益。

而原先郭存雪的3亩土豆要用肥料12袋,1亩地平均4袋,现在随着增值肥料的到来,1亩地只用肥料3袋半,3亩地就降低肥料使用1袋半,节省150斤,这使得他今年投入也随之减少300块钱,而且产量、品质比往年还有提升,并且给土壤环境带来帮助。郭存雪和附近农户通过少施肥、多收益,都认为增值肥料给自己种植土豆带来很多好处,他们认为这就是增值体现。


 

“富岛 翔燕 中国化肥增值行动”助力“中国马铃薯之乡”

同时滕州界河镇一位西红柿种植户告诉编导,他种了6亩土豆和1亩2分地西红柿,西红柿去年用了8袋肥料,共1600块钱,今年用了2袋富岛增值肥料和2袋有机肥,共800块钱,肥料使用量减少一半,但一个棚里西红柿最终效益却增加1000块钱。为此,他还专程带着自家西红柿来到当地农资店,感谢介绍给他增值肥料的农资零售商张超。

张超告诉编导,今年他还走访了七八家使用富岛增值肥料的土豆种植户,其中一亩地用3袋增值肥加其它好点菌肥的,收入不少都达到一万块钱左右,跟其他每亩地使用四五袋普通复合肥相比,收入还多出几百块到一千块钱。在收土豆时张超回访种植户,老乡告诉他,这种肥料利用率高,收土豆时在地里根本找不到肥料,同时减肥、提质、增收、减少劳动力,乡亲们都高兴,大家说这就是增值肥料带给农业增值的意义。


 

一个典型案例影响“中国葡萄之乡”葡萄产业

葡萄施肥少花两万一,却多挣七万元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先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综合示范基地”,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标准果园”。

编导在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小什村采访到了一位葡萄种植户,今年60岁,名叫王梅,她与同样60岁的丈夫陈平安共同管理了21亩葡萄园。

王梅介绍,她周边农户一般一亩地肥料投入多在2000-2500元,而她往年投入一般在每亩1200元,今年使用翔燕增值肥料后,投入还维持在1200元左右,但每亩地相比周边农户却可以少投入约1000元,这样算来21亩地就可以比别人节省21000元肥料成本。

另外她算到,去年21亩地葡萄套袋33000个,今年达到41000个,多出8000袋也就是8000穗葡萄,王梅说她葡萄平均每穗2.5斤,以此计算,今年21亩地便增产约20000斤,比往年每亩地增产约1000斤,以目前当地葡萄收购价3.5元计算,她家21亩地就比以往多收入约70000元。


 

 

 

“富岛 翔燕 中国化肥增值行动”走进

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小什村采访葡萄种植户

王梅告诉编导,她从去年底肥开始使用40公斤一袋的翔燕增值肥,替代原先50公斤一袋的普通肥。这个葡萄种植季,她使用4袋这种增值肥料,一亩地比以往也比周边果农少用肥料40公斤,以此算来,她21亩地单是今年就少用肥料840公斤。

一位农民的典型案例,背后也能体现出渭南葡萄产业的一次变革。如今临渭区发展栽植葡萄约2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鲜食葡萄基地,通过这个“减肥增效”的真实案例,假如整个临渭区都使用王梅这种科学施肥方法,20万亩的渭南临渭葡萄产业一年便可少施8000吨少投入2亿元肥料,在优化土壤、保护环境的同时,葡萄年产量还能增加2亿斤,产值提升7亿元!

同时编导了解到,葡萄在转色期,一般农户多用高钾冲施肥来促进葡萄转色,增加商品性。但王梅由于今年葡萄转色效果好,她便选择让葡萄自然成熟,达到糖分充分积累,获得正常口感,使储存期更长,颜色更自然。而这也在无形中省了一道工序,让自己省时省力,另外一亩地少投入约100元冲施肥,21亩地也为自己节省了2100元成本。


 

种植户的高品质葡萄

另外增值肥料对于葡萄品质也有提升,在果园里编导看到了王梅和其他果农用“四只手掌”才可以相比较的大叶片,而且这些叶片富有弹性,韧性高,王梅说这样的叶片可以对葡萄光合作用起到更好效果。同时编导还看到比矿泉水瓶还长的葡萄穗,且果粒均匀、色泽鲜艳。另外王梅葡萄园土壤也是比较松散,没有出现板结、盐碱化等现象,她说这在用地养地、抗逆性方面都看到了增值肥料给她带来的真实效果。

示范观摩看“中国大姜之乡”如何减肥增效

种大姜施肥减少20%,产量提升近1倍,每亩赚足5万元

“昌邑大姜”,山东省昌邑市特产,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昌邑大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昌邑大姜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明代初期。栏目编导在昌邑市都昌街道采访到一位大姜种植户,名叫徐立荣,管理5亩大姜。她从2011年开始种植,但2011年到2014年,徐立荣的大姜亩产就没上过一万斤。据徐立荣介绍,她一直以来用肥都是选择传统复合肥,在她意识里,氮、磷、钾成分含量越高越好,为赶上邻居亩产量,别人用一袋肥,她就用两袋、三袋。一年下来一亩地复合肥投入往往超过600斤,花的钱越来越多,但大姜长势却没有因投入越多而好转,反而越种越差。


 

 

 

“富岛 翔燕 中国化肥增值行动”

走进“中国大姜之乡”

2015年,徐立荣通过当地农资经销商姜新见,接触到了富岛增值肥料,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自家一亩大姜地做了试验。用肥前,经销商姜新见还建议徐立荣相比之前少用20%肥料量,徐立荣心里没底,但还是听从了建议。等到大姜收获期,徐立荣喜出望外,种了第五年大姜的她,终于亩产收姜过万斤!于是从2016年开始,徐立荣将富岛增值肥料在5亩大姜地上全部施用。2019年,徐立荣估算自己大姜亩产能达15000斤,产量提升近1倍,如今昌邑大姜市场收购行情在每斤4.5元左右,这样一亩地大姜能给她带来67500块钱效益,除去种植成本10000多块钱,徐立荣一亩地大姜纯效益可超过5万元,5亩大姜年收入接近30万!

另外农资经销商姜新见告诉编导,增值肥料的使用还逐渐解决了当地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土壤障碍,大姜整体产量及品质也逐年提高,继而农民收益也越来越好。昌邑25万亩大姜种植区,年总产量约30万吨,产值达到27亿元。姜新见算了一笔账,假如昌邑25万亩大姜都采用富岛增值肥料,实现科学减肥增效,那一年下来当地姜农便可少施5000万斤肥料,大姜年产量却能增加10万吨,以今年大姜每斤4.5元计算,可以给昌邑大姜增加产值4.5亿元!科学施用增值肥料,让农资经销商有了出路,更让姜农种地不再盲目。


 

 

 

 

徐立荣的高品质大姜

探访“中国水果之乡”宾川,看宾川增值农业故事多

1亩石榴效益5万多,农业“增值”住上乡村别墅

宾川石榴是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特产。宾川石榴以“个大、质优、味美”而深受外地客商青睐。

宾川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和宽广肥沃的土地优势,这为石榴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是石榴种植的最适宜区之一。编导在宾川县金牛镇河夹庄采访到一位石榴种植户,名叫解飞鹏,今年51岁,种了大约7亩石榴园,主要为“突尼斯软籽石榴”与“红宝石石榴”两个品种。

编导采访得知,解飞鹏的一树红石榴,价值过千元,7亩石榴在成熟前已被外地客商以每斤6元价格提前预定,品质好不愁卖,而当地品质差的石榴才2元一斤,差别很大,这就是品质的力量。解飞鹏告诉编导,他是富岛增值肥料的忠实粉丝,科学使用增值肥料,让他化肥用量在减少,投入成本降低不少,但石榴品质却并未受影响且效益很好。

解飞鹏算了一笔账,他一亩石榴投入肥料成本大约在2000元,7亩地肥料总成本为14000元。其中编导采访所拍摄的3亩地树龄已达5年,进入丰产期,预计每亩产量约9000斤,剩余4亩树龄3年,还未全部进入丰产期,预计今年3亩石榴总产量约27000斤。他的石榴按每斤收购价6元计算,3亩石榴能为他带来16万收入,平均每亩5.4万万元。刨去成本与其它人工费用,3亩石榴一年能为他带来15万左右纯收入。而且解飞鹏信心十足的说,等明后年7亩石榴全部进入丰产期,保守估计年收入能达到35万。


 

 

“富岛 翔燕 中国化肥增值行动”走进美丽云南

解鹏飞认为在通向高品质生产过程中,科学施肥不可逾越,他说到了有机肥、生物肥,更是着重提到了增值肥料。解鹏飞认为,要想长出高品质石榴,离不开这类高品质肥料,他介绍自己从五年前开始使用富岛增值肥料,他看到通过增值技术产生的富岛,特别在多年生木本作物上效果尤为突出,五六年一直使用却并没有对土壤造成伤害,反而带来诸多改良。

解鹏飞对“增值”的理解就是降低投入,提升石榴品质多卖钱,为自己带来高回报,如今解鹏飞的小日子也是过得红红火火,2014年他投资60万元,在自家宅基地上修建了一所乡村别墅,这个别墅由一个院子和一个小楼构成,小楼共3层,400多平方,宽敞明亮,女儿在外工作,解鹏飞和儿子一家5口住在这里,他告诉编导在这儿居住很幸福,他认为这就是通过“肥料增值”带来的“农业增值”,进而给他带来的生活“增值”变化。


 

 

 

解鹏飞和他的富岛示范田

“减肥增效”提品质,35亩柑橘年收入近40万

“宾川柑橘”,云南省宾川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宾川柑橘具有上市时间长、丰产稳产、果大均匀、酸甜适口等特点。

编导在宾川县力角镇长坡岭,采访到一位名叫王仲明的柑橘种植户,王仲明从2006年投身农业,如今他的农场已在宾川正式注册。王仲明给编导算了一笔账,经过10多年柑橘种植,现在他的柑橘园有35亩,柑橘树大约3000棵,产量大约20多万斤,如今每斤价格大约在3块多钱,每年能为他带来五六十万收入,刨去成本每亩地纯收入超过1万元,35亩柑橘纯收入近40万。

王仲明说,要想种植高品质柑橘,可续施肥很重要。以前他柑橘施肥都是采用撒施再灌水,肥料利用率低,易造成肥料浪费。为此王仲明去年为自家柑橘园装上喷灌系统,从而降低肥料浪费,提升利用率。

王仲明告诉编导,以前撒施一亩地最少要用一袋复合肥,现在每亩却只需10公斤复合肥,30亩柑橘使用喷灌设备,减少肥料成本的同时又降低人工成本,肥料施用量减少,但肥料利用率却并未降低,合理施肥既保护土壤,也保证柑橘品质,通过新型技术与肥料相结合,仅柑橘种植在减肥增效同时,也让自己年收入轻松接近40万。


 

柑橘种植户——王仲明(右)

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要想良好使用,就必须要有高品质肥料作为配合,于是王仲明选择了具有增值技术的富岛增值肥料,他认为这种增值肥水溶性能满足喷灌要求且质量稳定,给他柑橘种植,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带来帮助。王仲明说,选择肥料他看重产品生产企业,富岛来自大型央企,生产出的增值肥料带来的效果,也确实值得他信赖。

宾川是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区,如今滴灌和喷灌的使用面积逐年加大,现在甚至占比80%左右,水肥一体化越来越明显,撒施时长越来越小,对于水溶性不足的传统肥料便存在很大挑战。但是像富岛这样的增值肥料却具有较好水溶性,这一点满足了王仲明等种植户在柑橘喷灌施肥上的需求,不仅让他告别了传统撒施,也大大降低了肥料用量,如今他的肥料用量从之前每亩40公斤降低到现在每亩10公斤,而效果却并没降低,在确保减少肥料用量的同时也保护土壤,提升柑橘品质,所以增值肥料在宾川等经济作物种植区受到不少农民朋友的青睐,达到“减肥增效,提质增产”。


 

王仲明接受采访

如何发展增值肥料?需有领航者起到“排头兵”作用

要想发展行业,首先这个行业应有行业内领航者,起到带领、先行的“排头兵”作用,作为增值肥料行业同样如此。伴随国家对农业生产绿色、优质、高产的全新要求,肥料行业增值时代已全面来临,此时更需要增值肥料领航者出现。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化学是中国海油旗下以化肥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兼营化工产品的业务板块。

中海化学作为化肥制造的"国家队",引领行业转型趋势,实现对旗下各类型化肥产品升级换代,推出了聚氨锌复合肥、聚氨锌尿素、锌腐酸尿素和锌腐酸磷酸二铵等两大类四种新型增值产品。


 

可以说中海化学作为中国增值肥料的创造者,对增值肥料发展起到先行作用,也引领着中国肥料转型升级。如今借助自身央企实力,中海化学继续加大化肥增值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带动中国肥料产业二次变革,其中富岛、翔燕聚氨锌增值复合肥则是在新时代引领复合肥行业发展的优质肥料产品。

当增值肥料有了先行者、领航者这样的“排头兵”,则会促使增值肥料整个行业未来发展进入快车道。

有品牌铸就力量,为三农发展插上“增值”翅膀

增值肥料发展有了领航者,还要有真正被认可的品牌作为推动,才能更好为三农发展添砖加瓦。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求着力打造中国品牌,将品牌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同时,经国务院批准,5月10日已设立为国家品牌日,这表明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品牌创建的重要性格外彰显。

品牌是现代产业竞争制高点,是市场竞争中显性信号和标志,是品质、创新、信誉等隐性信号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农业领域,不缺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的农资生产企业,缺少的是真正带来优质农资产品的品牌企业。


 

在"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能源化工行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结果进行了发布,中海化学以品牌强度842、品牌价值20.19亿元的优异结果跻身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榜,荣居能源化工行业第38位。这一品牌价值评价荣誉,标志着中海化学首次获得权威性机构"全国品牌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官方认证的品牌价值,拥有了社会认可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可衡量的品牌价值。

品牌拥有价值,品牌是企业财富,是全社会财富,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当今世界已进入品质革命、品牌经济时代,中海化学作为化肥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也应继续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提高"中国制造"含金量,打造更优质的“增值”含义,用“品牌”引领增值肥料行业,用品牌铸就的力量,更好服务于三农。


 

如何打造优质增值肥料?实力+科研+技术+团队,产生更大“增值”推力

要想生产出更优质增值肥料,为减肥增效、农业发展带来力量,就需要有足够的企业实力、科研、技术和团队。

中海化学是大型央企中国海油旗下以化肥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海南、内蒙古、湖北、河北及黑龙江五大生产基地优势于一身,全面统筹各基地产品,下设海油富岛(上海)化学有限公司,设有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五个区域分公司,拥有一支成熟、规范的营销团队,营销网络布局全国。中海化学是国内唯一一家齐聚氮、磷、钾、化工品、贸易等全品类优势资源的企业,具备天然气、煤炭、磷矿等强势资源依托,营运管理的尿素产能236万吨、磷复肥和复合肥产能200万吨,此外还拥有3套大型甲醇生产装置,160万吨生产能力,并拥有一个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738万吨的大型港口。中海化学过成立18年发展,成为行业公认的资产质量最优、产品效益最好、竞争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增值”是中海化学主推的肥料定义,目前中海化学已实现对尿素、二铵和复合肥等产品的创新升级,开发出聚铵锌复合肥、聚铵锌尿素、锌腐酸尿素和锌腐酸磷酸二铵等两大类、四个系列新型增值产品,并在全国各地联合农技推广部门与农资流通企业,布置了大量试验示范田。连续多年试验也表明,中海化学生产的增值肥料,具有减量增效、增产增收等增值作用。

如今中海化学受邀参与多项化肥行业国家标准制定,践行央企使命,引领行业发展。这样的肥料在吸收更高效、肥效更突出、施肥更安全、减量更增产,四个方面体现出了它的增值肥料特点。


 

中海化学与中国农科院国家复合肥支撑计划课题组紧密合作,研究发现了植物源提取物对化肥的养分利用具有很好的改性增效作用,率先实现对撒可富复合肥的改性增效,推出更加优质的增值肥料,积极引领增值肥料生产和应用推广。其中三大核心技术“增值聚氨锌”,即“聚”:低聚合磷酸铵技术,有效减少磷的固定,促进钙镁等中微量元素利用;“氨”:聚合氨基酸的生物刺激和有机碳技术,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光合作用,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化肥利用率;“锌”:微量元素螯合与复配技术,通过化学螯合添加锌、硼等微量元素,产品养分形态更稳定、活性更高。“聚氨锌”这三大核心技术,也使得中海化学打造了属于央企的“巨安心”,为增值肥料发展带来更多技术支撑。


 

编导通过在全国各地实地采访的“增值”典型案例发现,如今增值肥料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且具有减施减量的作用,这也为国家“减肥增效、化肥零增长”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积极作用。未来农业发展科学施肥是关键,国家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提倡发展各类新型肥料,就是希望通过肥料创新与科学施肥推进,达到肥料生产“减量增效”和农业种植“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