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和它宣称的时代


       半个月前,中国刚刚度过了加入WTO五周年的生日,然而,对于那些渴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WTO后时代的竞争才真正开始。如何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潮流也反映了中国管理者正在努力与全球管理接轨。

       《世界是平的》恰恰为中国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横向思维”的思路,即:全球化思路在中国表现得越来越强烈的时候,管理者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之内,而是寻求更多的协作以创造机会。正如作者佛里德曼所说:“世界正处于变化之中,原有价值观建立在纵向指挥和控制的基础之上,现在的价值观则转化为横向模式,通过沟通与协作实现。”
       全球化3.0时代
       在这本被奉为国际化管理圣经的著作中,托马斯·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分割为三个阶段:“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始于公元1942年哥伦布环球航行,直至公元1800年前后,企业的快速扩张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全球化2.0”是企业之间的融合,从公元1800年持续到公元2000年,期间被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蒸汽机、铁路、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而在“全球化3.0时代”,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门槛,软件的不断创新,使大洋两岸的人们可以通过海底光缆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
       托马斯·弗里德曼用大量事实证明,在全球化3.0时代,当个人也可以与大企业竞争,当身在斗室也可以洞悉天下,无论国家、企业或个人,都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以适应扁平化的世界。企业要想扁平化生存,其间关键的转变就是“横向”。
       在全球化2.0时代,由于企业管理者掌握更多的信息,价值观建立在由上至下的纵向指挥和控制的基础之上;而在全球化3.0时代,传统的团队和组织模式都发生变化,“信息不对称”越来越难以做到,越来越多的组织都是由下而上的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虚拟团队。如果需要做一项业务,可以直接把业务分割成许多单元、交给地球另一端的合作伙伴,从头至尾都通过网络完成,甚至不需见面。在这样的组织形态与合作方式下,原来积累下来的习惯、人脉和资源就都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估,管理就不能依靠命令与控制,而要靠沟通与协作、靠共识来完成。
       举个例子,与那些一人定乾坤的公司不同,戴尔模式起作用的是巨大的体系。在戴尔模式的扁平世界里,跟顾客的距离决定了说话的分量,只有那些掌握客户最新动向的人,才是最有权威的。戴尔像一个盘根错节的组装商,像一个体系广布的渠道商,像一个产品线广阔的投资银行,更像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设计师。
       “横向思维”与中国
       托马斯·弗里德曼还指出:“从前的企业要发展数十年才能真正成为跨国企业,企业今天创业,几周后就成为跨国企业的企业比比皆是。未来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就是跨业、跨国合作的管理能力。”
       世界已经变平,不适宜用一种纵的体系来统率全局,而适宜采取一种更为扁平的体系。尽管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体会到扁平化的影响,但是也必须从思维上做好准备。
       在中国,我们不妨把深谙戴尔之道的顺驰集团创始人孙宏斌看作“横向思维”的实践者。
       在顺驰的扁平化组织体系里,只要你能了解客户,掌握一手信息,你就最有发言权。相反,从一手房建立起的开发公司,多具有“纵”的特点,依赖于塔尖上的老板高瞻远瞩跟政府官员建立特殊关系,拿到黄金地段,坐等升值。顺驰则不同,它知道勾兑的价值,但是更知道市场的脉搏。尤其当顺驰开始全国布局,一种内部成熟的业务模式,很快被到处复制。这时,顺驰呈现一种新的工作平台,顺驰最新的战略动向、组织架构、变化的方向,一切都通过一个公约的平台网络传递。内部采访、外部报道、各级高管出来叙述衷肠,一种平的结构油然而生。
       为了适应企业管理的扁平化趋势,托马斯·弗里德曼给了我们扩张至胜的七个建议:
       第一,世界被铲平后应该调整自己的内心,而不能构筑壁垒;
       第二,小企业要学会做大,学会如何利用新工具参与全球竞争;
       第三,大企业要学会让客户做大,自己则做小;
       第四,最好的企业都将是最好的合作者,越来越多的任务都必须通过企业内外的各种合作来达成;
       第五,一流企业会定期自我体检保持健康,并把结果卖给客户;
       第六,一流企业外包是为了致胜,而不是裁员;
       第七,有理想的人也可以把工作包去海外,他们做的就是“授人以鱼”的事。 (首发2007年1月1日《中国联合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