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斌
来源 | 于见(ID:mpyujian)
2019年4月18日,轻松筹在北京召开了“轻松保品牌发布暨年轻保产品发布会”,就在这场发布会上,轻松筹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胤和轻松筹健康保险事业群CEO钟诚一起联合发布了全新的互联网保险品牌“轻松保”,并为与会者介绍了“轻松保”未来的发展方向。
“轻松保”把自己的目标受众定位于80后、90后甚至00后等“移动互联网世代”投保用户,根据它的描述,轻松保将分析这些年轻人的风险特征,为他们定制包含重疾险、医疗险等多个常用险种在内的全新互联网保险产品。
“轻松保”旗下的首款保险产品“年轻保”也同时发布,作为一款“互联网运营对保险赋能的微信小程序产品”,“年轻保”以微信小程序作为承载平台,“创新性”地通过微信授权运动步数,综合投保人的身体在投保期间的运动情况,科学计算投保人的“生理年龄”,以此对投保人进行相应年龄的保险服务。在为投保人“保障健康”的同时,迎合年轻人的社交需求,起到对投保人“督促健康”的双重驱动作用。此外,“年轻保”还将“运动步数”直接和保费相关联,“投保人运动的步数越多,对应可以减额的保费越多,减免的保费可以直接体现在投保人下个月的投保明细中进行减免”。
“年轻保”还与轻松筹旗下的“大病救助”项目互相打通,投保人的运动步数可直接兑换奖励,为轻松筹的大病救助项目奉献爱心。同时,“年轻保”的用户可以获得会员福利,享受轻松筹平台旗下所有的会员服务。
“轻松保”可谓在形式上花足了功夫,通过与微信社交、运动步数等年轻人喜好方式的深度结合,“为互联网健康险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意义”,“轻松保”宣称,从此以后用户购买保险的行为不再以传统的“年”为单位,而是以运动、公益等动作作为衡量指标,运动、公益元素“让购买保险成为年轻用户间沟通的社交货币”。
听起来,互联网常用的“颠覆”概念被“轻松保”应用的很好,但在套路比较多的保险行业,“轻松保”真的能取代传统健康保险么?我们不由地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互联网保险,又一个万亿级市场
“轻松保”是新兴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代表,而聊到最近比较火爆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就不得不先说说整个商业保险市场。作为潜力无限的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保险市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能享受到快速的增长红利。
为什么?这和中国的国情有关。首先,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大量民众开始关注商业保险、购买商业保险尤其是健康险的意识正在快速觉醒,这样一个广阔的需求市场正在加速兑现;除此之外,国内基本社保、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有限,基本医疗保障、企业投保、个人保险等覆盖率严重不足,而一旦生病,沉重的医疗费负担又让大多数普通家庭难以承受,这就让商业健康保障服务成为刚需。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显示,认为自身发生重大疾病风险大的受访者中,有82.1%尚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47.8%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但其中已购买的比例仅占6.7%。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主要通过基本医疗保险与自筹资金应对自身与家庭重大疾病费用支出,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不足10%。
在过去互联网保险尚未发展时,传统保险里的健康险行业就持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40%。按照行业数据,2019年国内的健康险市场规模就将达到万亿级别。而这时再加上类似“轻松保”这样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刺激,整个商业保险、健康险市场的未来想象空间十分巨大。
在此基础上,互联网保险万亿级的市场规模也就肉眼可见了,作为一地鸡毛的互联网理财行业中唯一活的很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领域”,互联网保险行业被寄予厚望。
国内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往往跟公益挂钩,而这种“以商业手段做公益,同时还形成了商业闭环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更是让互联网巨头们虎视眈眈。就像当年淘宝和京东冲入众筹行业,京东、阿里、苏宁、滴滴等互联网巨头都已经或正在进入网络互助、互联网保险的战场,同时还有更多的包括传统保险巨头在内的大玩家陆续赶来。马化腾、马云和马明哲“三马加持”的众安保险、腾讯背景的微保、“轻松保”等都是其中代表。
腾讯社交流量的先天加持,让互联网保险行业首先找到了自己有别于传统保险行业的基于社交关系的获客渠道。比如轻松筹通过旗下的非营利性业务“大病救助”低成本地收割了大批优质用户,这批用户经历了“大病救助”这一环,对疾病危机等的忧患意识已经很高,于是轻松筹顺势推出盈利性质的互联网保险业务“轻松保”,形成从流量到转化、从社区到购买的完整商业链路。
那么互联网保险相对于传统保险的优势又在哪?首当其冲的就是互联网保险可以直面消费者,而没有传统保险饱受诟病的代理人机制,这能让保险产品的销售省去中间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价格。同时,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销售形式,互联网保险平台能够掌握更多用户的各类数据,从而在大数据的维度上更加了解客户,这有助于后期保险平台提供更具针对化的服务。
另外,由于互联网保险的客户群大多聚焦在18到30岁的年轻人这一群体中,他们相对偏低的购买力促使互联网保险平台在用户付费形式上形成“微创新”,比如“月付”等新的付费形式能够减低用户购买门槛,同时减轻用户购买压力,从而促进销售。
最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传统保险行业“电话营销”、“销售导向”、“拉人头”、“粗暴推广”的负面印象。“互联网+保险”的模式能够为商业保险注入更多公益、内容、社区、社交维度的标签,从而让用户更能接受。而基于用户画像、使用场景而定制的各种更加个性化的保险服务又能让用户更容易形成购买决策。当然,再加上类似腾讯这样的巨型流量池的加持,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发展也就很有想象空间。
轻松筹与轻松保
回到2014年,这是微信上线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它爆发增长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微信与WeChat正式合并,月活跃用户达到了5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从这个时候开始,微信脱离于单纯的的社交软件范畴,逐渐成为了一个有庞大用户群体的移动生态系统。
基于此,首创了“大病众筹”这一模式的“轻松筹”正式上线。2016年,轻松筹在“大病救助”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轻松互助”的新业务,“用户通过预存10元加入互助,成为互助会员,如有会员生病,则其他会员在互助金中均摊医疗费。即一人患病,众人分摊救助金”。
轻松筹的“大病救助”、“轻松互助”业务发展到现在,已为超过160万个家庭筹集到了超过200亿的资金,这为轻松筹积累了海量高质量的流量与用户群体。曾经一度,“大病救助”也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各种公益、众筹项目成为大众关心的焦点。
从传播上看,轻松筹的“大病救助”之所以能够如此火爆,离不开微信构建的基于熟人之间强大的社交关系网。“大病救助”不是陌生人之间的救助,而是以亲朋好友间的扩散来形成不断的强信任传播,并以此来筹集资金。这也是“大病救助”区别于传统众筹模式的重要一点。
轻松筹的“大病救助”业务作为纯公益性的项目并无商业目的,也不收取任何手续费,这时就需要轻松筹能够玩转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盈利来实现自身作为商业公司的价值了。怎么做?就是之前所说的,“大病救助”仅仅是轻松筹商业模式的起始环节,它通过这一环节拓客获客,聚集起流量,再为这些人群和流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后续环节商业服务,于是承担其盈利落地任务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轻松保”应运而生。
作为轻松筹旗下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轻松保”是轻松筹“大病救助”业务的补充,目标在于为规模已达6亿的轻松筹用户提供“事前的健康保障方案”。像其他互联网保险平台一样,“轻松保”也和国内多家知名保险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截止目前为止,“轻松保”官方宣称其投保用户已经突破1500万。
从轻松保品牌发布会上发布的“年轻保”系列产品可以看出轻松保在互联网保险上的“野心”:以小程序作为载体,根据轻松保用户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其中600万医疗保障不限社保,报销范围广,而且理赔后可续保;30万重疾直赔险确诊直赔,赔付金额可自由支配;两款“年轻保”系列产品均融入运动元素,用户可以通过步数减免保费。
其实“年轻保”通过小程序将用户的运动步数与保费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以保费折扣的形式鼓励了用户锻炼,同时也让保险公司自己降低了赔付率,从这一点上来说倒不失为社交和互联网保险的创新结合。
目前来看,1500万轻松保用户在轻松筹6亿用户中的比例还很小,普及率有限,待挖掘空间很大,这点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对传统保险,轻松保仍有很大差距
分析了互联网保险、轻松保的种种优势,当然也要聊聊它的劣势。总的来说,虽然轻松保和互联网保险一样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来看,它相对于传统保险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面对“轻松保”这样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发展,传统保险行业并没有只是看着、乖乖坐以待毙,而是纷纷选择积极拥抱这股趋势。它们也在积极借助互联网的保险的手段和方式,力求实现自身保险业务的增长。再结合传统保险行业本身就具备的线下优势、服务优势与沟通优势,大量传统保险公司正在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服务模式,这对它们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提升,也让互联网保险的很多优势不复存在。
据媒体报道,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超过120家传统保险公司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可见所谓的互联网保险取代传统保险中也有很大的因素是“传统保险自己也积极参与到了互联网保险业务模式之中”。但是传统保险在积极拓展互联网保险的同时,更是没有放弃传统的保险业务模式和优势,只是通过利用互联网保险的手段实现了保险业务的网络化和营业网点的互动而已。
数据显示,2018 年国内共有62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193.2亿元。
其次,“轻松保”这样的互联网保险虽然对用户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缺乏网点服务人员”和“缺乏有效沟通”的弊病正在显现出来。同时关于各种投诉、售后、客服的普遍性滞后也让以“轻松保”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投诉量居高不下。
2019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的《2018年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在保险业总体投诉明显回落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却大幅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20%”。在这之内主要的投诉内容包括“销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义、理赔条件不合理、拒赔理由不充分、捆绑销售保险产品、未经同意自动续保”等等,这些问题正好也印证了传统保险相比于轻松保之类产品的优势,可见在实际的保险服务上,轻松保们和传统保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样看来,互联网保险虽然在近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巨头的青睐,也代表着未来的保险业务发展方式和方向,但是要完全取代传统保险业仍然遥遥无期,因为其短时间内还无法消除自身存在的弊病,同时传统保险公司也在通过与互联网保险的兼容来实现未来的发展。
这一点也能从国际上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中得到参考。IBM就曾基于美国网络保险发展的情况发布报告预测,到2020年保险业网络销售渠道将从2005年的0.16%上升到10%,发展虽然很快,但是占比仍然很小,完全取代传统保险或是占据主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可见,虽然轻松保等互联网保险增速很快,但互联网保险模式的先天缺陷决定了它的发展壁垒,可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轻松保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们只能注定占据非主流的位置,现在说取代传统保险业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