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舟:表象的诱惑之殇—餐饮平台三方伤害模式何时休?


餐饮风口有多热?每年从餐饮行业不断冒出的新名词就可以感受得到:2017“互联网+餐饮”风靡一时;2018在各路“新零售、新餐饮”玩家的财报披露之时,便注定了热词也只是热词而已。

而每年10%以上的增速和高达4万亿的规模,意味着这个风口愈发强劲、势不可收。我们作为餐饮行业的高度关注者,就从餐饮行业急先锋——餐饮平台(前端软件)说起。

从餐饮前端切入的软件目前有两种主流方向。

第一种方向是站在餐饮企业的角度、满足餐饮企业收银买单的需要,并逐步延伸到CRM系统,这无关软件是否采用传统架构方式还是SaaS架构方式,他们的本质基因是一样的。

虽然他们实现的是餐饮企业强需求,但属于最简单的需求,门槛极低、同业竞争激烈,从收费到被迫逐步免费、从单免到双免。还必须一单一单付出服务本,步履艰难。正常来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市场格局早该比较清晰了。

但到目前止,前十名市场占有率都不到行业5%。这种类似土匪“占山为王”的市场格局让国内资本大鳄无法实现原定的资本战略抱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类软件都想站在增加餐企收入的角度来拔高自己,但都没有从餐企的盈利模式切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餐饮开源的症结。

这一类的代表企业有:科脉、天财、哗啦啦、天子星、二维火等。

第二种方向是站在餐饮软件开发商与资本的角度,他们的表达清晰而简洁:推广能为餐企带来多少收入、团购带来多少客源、外卖能给餐企延伸地域界限,并把上述需求表达放大为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标。

于是,餐饮客户被忽悠了:以为就此可带来企业收入的持续增长;资本被懵逼了:以为餐饮B端与C端完美链接。

但时间证明了,这种听起来很美、想想更美的BtoC模式,实际上并没能持续有效为B端输入C端能量,也让C端在低需求层面被欺负得满地找牙,这种商业模式究其本质,无非是以蝇头小利作饵,把B端和C端两头吸干、成为这些软件平台的流量制造机。

这种“军阀混战”的餐饮平台市场格局,媒体报道称其“垄断绑架”商户,我们都觉得“垄断”是对其过奖了。

资本+媒体推波助澜,误导了所有局里局外人,认为外卖等同于餐饮业务,甚至形成“外卖大于一切”的错觉。

事实是,外卖市场增速从2014年到达峰值后逐年下降,2018年外卖规模占餐饮行业规模不到7%,2019年若能保持与餐饮行业的增速一致已属不易。

这一类的代表企业是:美团、大众点评、口碑、饿了吗。

餐饮软件(平台)从餐饮前端切入只有这两种方向吗?

不,还有第三种。

这也是一条最重要的路,那就是全心全意站在餐饮消费者的角度。很遗憾这个方向迄今是被忽视的。我们认为,影响餐饮消费行为的元素按顺序大致为:口味、营养、安全、价格、快捷。这与上述第二类方向所立足的“价格、便捷”之浅层表象完全不同。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体验这样的“完全不同”。

第一,消费者层面的体验:

消费者需要一个超级APP,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方便。不需要下载太多的公众号与小程序、不需要太多的点菜软件、不需要太多的扫码、不需要太多的美团、口碑、饿了吗,大家可以无拘无束的点任何餐厅的菜品,无论是餐厅外送还是来餐厅预订用餐,可以立马知道本次用餐的营养结构、立马知道本次用餐与近期(一个月)个人膳食养生的要求比较、立马知道餐厅食材的安全性(食材渠道论证),并能遏制口味与服务的虚假点评,让餐厅做虚假口碑背书的商业模式无法成立。很久以来,歪嘴唱歪经,平台把消费者和餐企伤害得太大了。

第二,餐饮企业层面的体验:

餐饮行业是最早进入完全市场化的行业,竞争异常残酷,尽管不入流下三烂的同行竞手没有直接影响他们的发展,但发展被拖累是不争的事实。

行业普遍面临教育市场和消费者的高成本。从我们服务的优质餐饮企业来看,规模年均增速50%,品牌化、大型连锁化是餐饮行业当前运转的节奏,且大多数都在加强自身基础修炼。

超级APP平台通过个性化后台自动分析,可以帮助餐企把自己默默的多年努力,匠心制造的成果呈现给消费者,更加安全、有营养、高性价比、高附加值的菜品本就是良心餐企追求足额或超额利润的保障,也给了消费者更清晰的买单理由。

这样的超级APP完善了餐企内控体系的闭环,是否选择上传菜品原材料渠道或菜品配方,决定权交给了餐企。只有站在为消费大众考虑,餐饮企业才能长续发展。在更健康公平的发展环境中,完成自身品牌化、大型连锁化的进程。

第三,平台自身发展的体验:

从餐饮行业只占10%左右的需求(外卖)或似事而非的需求(团购)出发,尽管大资本站台,但扭曲的商业价值注定无法持续。不从影响餐饮消费行为的“口味、营养、安全、价格、快捷”的元素进行底层重构,消费者是不会永远为之买单的,也不可能帮助餐饮行业健康发展,更不可能打造出餐饮行业的供应链。

比如竞价排名,利用了人性的丑恶加上“外卖小角度”的小杠杆想撬动4万亿市场规模的铁球,怎么推理都是扭曲的,是平台自己难受、消费者难受、餐企业也难受的,所以早晚要崩塌。真正能盈利的才是商业模式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四,职能部门层面的体验:

食品安全是职能部门的职责,更是公众越来越迫切的需要,这是一盘大棋。我与我们服务的几家全国知名团餐企业、10余家大型餐饮连锁集团有过多次沟通,也曾多次参与食品全城市的研讨,发现目前食安课题大多是从监管、培训、教育的角度入手,以自拉自唱为主,零散化严重,基本无法市场化,持续性也存疑。

实质来说,食品安全是本文论述超级平台(AP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安是链接上述市场各参与主体的一条线。强调和凸现“群防共治”,才能破解食安难题。

即:满足消费者、餐饮企业、行业平台、第三方食安机构、职能部门构建一个相互叠加的平台,既可满足每一个参与方在执行、决策的独立性,也能满足各个层面的相互支持与促进。

当消费者满意、餐饮企业自律、行业平台更具公德心而不是化外之地、职能部门职责有效履行,那么食安城市建设的春天就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