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式的亲吻是怎样的吻?
作者:刘植荣
照片上的人物是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与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由法国自由摄影记者瑞吉斯·柏旭1979年10月7日摄于东柏林。这张照片当时被世界众多报纸、杂志疯传,被称作是《同志式的亲吻》,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标志,是冷战时期(1946年至1991年)的一幅经典照片。
当时,苏联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的勃列日涅夫访问东德,参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1979年10月5日,苏联与东德签订了《十年互助条约》,根据该条约,东德向苏联提供船只、机械与化工设备,苏联则向东德提供燃油与核能设施。
1979年10月7是东德的国庆日,当天,昂纳克授予勃列日涅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了“卡尔·马克思勋章”,接着,两人照惯例拥抱,进行“社会主义兄弟般的亲吻”,先亲吻左右脸颊,接着亲嘴。
柏旭回忆拍这张照片说:“我生性散漫,等到了现场,发现自己只能站在一堵摄影记者人墙后面。等到勃列日涅夫和纳克行亲吻礼时,我却成为唯一一个将长焦镜头对准两人面孔的摄影师。”
拥抱并亲吻脸颊本来是东正教的传统,但在冷战时期,拥抱、亲吻成为各国共产党领袖们会见时程式化的外交礼仪,象征着社会主义阵营亲密无间的牢固友谊,但像勃列日涅夫和昂纳克那样,嘴对嘴如同恋人般的深情拥吻实属罕见。
1990年6月13日开始,东德拆除柏林墙,但留下6段墙作为历史纪念。1990年9月28日,即将消亡的东德政府邀请世界各地的一百多位艺术家,在施普雷河沿岸奥伯鲍姆桥附近一段1316米长的柏林墙上作画,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段柏林墙就成了“东边画廊”,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
苏联画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在柏林墙上依照《同志式的亲吻》照片临摹了一幅壁画,并配上文字“我的天呀,帮我救救这个死亡之吻”。很快,这幅画成为“东边画廊”上知名度最高的壁画,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站在这幅画作前,凝视着它,耳畔会充斥着冷战时期没有硝烟的喧嚣。
1990年10月3日,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原来的西德),东德宪法、议会和政府自动取消,原来的14个专区改建成5个州并入联邦德国。1991年,“东边画廊”被德国政府列为历史保护建筑。
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霜打,再加上各种涂鸦,这幅画被受到严重的毁损。2009年3月,柏林的一个艺术项目为弗鲁贝尔提供了3000欧元,让他重新画出这幅壁画。
2009年6月16日,摄影师柏旭和画家弗鲁贝尔在壁画前见面,并合影留念。
下面说说勃列日涅和昂纳克在“同志式的亲吻”之后的情况。
勃列日涅夫1982年11月10日在自己寓所死于心脏病突发,他死在任上,享年76岁。
东欧剧变中,极力阻挠改革的昂纳克于1989年10月18日被迫辞职,在这早些时候他信誓旦旦地向东德人民宣布“柏林墙还会屹立50年到100年”,可几个月后,这条分裂民族、阻断人们交流的墙被推倒了。1991年3月13日,昂纳克与妻子逃到苏联。苏联解体后,他被遣返回德国接受审判。1993年1月13日,昂纳克流亡智利,并于1994年5月29日在圣地亚哥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