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不叫外卖对外卖小哥是假慈悲


 恶劣天气不叫外卖对外卖小哥是假慈悲

作者:刘植荣

 

恶劣天气该不该叫外卖?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寒流侵袭,“宅男”“宅女”多了起来,有媒体报道称,“外卖小哥风中寸步难行”“恶劣天气应不应该叫外卖”等话题登上了热搜。言下之意,恶劣天气叫外卖对外卖小哥不厚道。我要告诉读者,这种观点对外卖小哥是假慈悲。

我们先从一则故事说起。一位老婆婆每日愁眉苦脸,邻居问她何故。原来,她大儿子是晒盐的,二儿子是卖雨伞的。雨天,她考虑大儿子,没有阳光晒不出盐来,无法卖钱养家糊口,便替大儿子担忧。晴天,她又为二儿子担忧,天不下雨,雨伞买给谁呢?雨伞卖不出去,全家怎么生活呀?邻居听罢宽慰老婆婆说,雨天你就想你二儿子会卖更多的雨伞,晴天你就想你大儿子会晒出更多的盐,这样,你岂不每天都开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社会上确实存在“零和游戏”,也就是说,在某种条件下同时存在受益方和受损方,受益方得到的利益就是受损方失去的利益。发生战争,百姓难免生灵涂炭,但军火商却发了战争横财。发生地震,房屋倒塌、居民伤亡,但建筑商却有了新的商机。但事情并非都是如此,社会上也存在“双赢”的局面。

互联网让电子商务如虎添翼,网上购物已成为居民的消费常态,这压缩了实体店铺的市场空间,却让快递业蓬勃发展;很多店员失业了,却增加了无数快递岗位。

不少居民不但网上购物,也网上点餐。打开手机APP,选择自己喜欢的外卖餐馆,点个可口的饭菜,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美味佳肴,节省了时间和交通费用。

毫无疑问,在恶劣天气叫外卖的几率要比平时大得多,消费者就图个舒适、便利,为了吃顿饭,雨雪天开车驾驶困难,打车也不容易打到,叫外卖便成了不错的选择。

有人认为,恶劣天气叫外卖,增加了快递小哥的送餐难度,消费者应把困难留给自己,让外卖小哥在家休息。如果不加分析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这个理儿。外卖小哥大都骑电动自行车送外卖,在恶劣天气里骑行要比在好天气里骑行费劲得多,而且还要增加些意外风险。

对消费者而言,在恶劣天气里不叫外卖怎么吃饭呢?要么自己在家做,要么下馆子。自己做饭也需要采购蔬菜等食材,同样需要外出;同时,做饭要用燃气,增加了燃气爆燃火灾风险。下馆子,不管是步行、开车还是乘公交甚至打车都不容易。所以,恶劣天气不叫外卖,消费者的利益肯定受损,因为消耗了时间,增加了出行难度和出行开支,承担了额外风险。

那么,恶劣天气不叫外卖,外卖小哥真的会受益吗?

外卖小哥的工资是由底薪和提成构成,送件提成超过底薪按实际派单提成计发工资。这就意味着,送的单数越多,收入也越多。如果送件提成低于底薪,底薪被七扣八扣到手工资所剩无几。所以说,对外卖小哥而言,他们可不希望在宿舍睡大觉,就希望多送几单,哪怕派单多送到晚上11点也愿意,因为这里面有利益驱使。

怎样才能多送外卖呢?如果每单相距几公里,一天多数时间在路上跑,这肯定不能多送。只有叫外卖的客户相对集中才能多送。而只有恶劣天气叫外卖的客户才多,才相对集中。一栋楼好天气有3个叫外卖的,恶劣天气就可能有30个叫外卖的,这对外卖小哥来说是好事,因为跑一趟路,就得到平日10倍的提成。所以,外卖小哥就盼望恶劣天气,巴不得老天下刀子全城居民都不敢出门,都叫外卖,这样,外卖小哥就可以头戴钢盔开着厢式货车送外卖,一栋楼就送出几百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社会上绝非都是“零和游戏”,也存在“双赢”局面。恶劣天气叫外卖对消费者和外卖小哥就是“双赢”,消费者节省了时间,免除了出行劳顿;而外卖小哥虽然辛苦些,却增加了收入。

总之,我们在观察某个社会现象时,一定要全方位、多视角考察各当事方利益得失,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当然。是叫外卖的人给外卖小哥带来利益,如果没人叫外卖,外卖小哥就失业了。如果你真心疼外卖小哥,那就多叫外卖吧,让他们多赚些辛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