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

 

 

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很多人都记忆犹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平提出的这个发展原则,一直被不断提起,至今也还是重要的政治理念。这个提法过时了吗?永远不会。如今提起,盖最近在中美博弈中,尤其是香港骚乱中的香港精神文明失控表现所刺激,中央意识形态控制加强有感。在改革开放刚起步小平同志就强调两手都要硬,而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在网络普及文化更加繁荣的今天,精神文明是否同物质文明一样硬起来了呢?加强舆论监控要如何做才能实现精神文明硬起来呢?

本人上一篇文章《科学人性论》,提及东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根源,在假定人性本恶的前提下,形成了西方的神权统治而后是西方法治理论基础。而东方古代多持性善论,尤其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由性善论延伸出来的是人治德治的思维。长期法治导致社会思维习惯偏向理性推导和定量分析,长期的人治德治思维更多助长感性认知和权谋算计,西方近代法治思想、科学精神和东方近代的心学思想、权谋祸患都有其历史渊源。近现代西方偏重物质文明而中国不重视,综合实力的变化形成了西方崛起而中国饱受欺凌的结局。而精神文明发达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发达的基础上的。西方的学术尤其是科学的进步,是物质文明发达带来的。而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物质文明走向发达,也正是精神文明走向昌盛的时候,尤其是近几年有了很好的苗头。

在本人1997年出版的《共有论》书中开篇就提及自然发展和意驱发展的概念。社会发展不管是人们主观意志影响多深刻,社会自组织运作原理都必然起主体作用,这一点,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发展活动都一样,因为人们的社会行为形成的发展态势决定,经济行为主体或是文化行为主体自由裁量是社会行为多样化自组织运作的起点。自组织运作决定了市场自行均衡配置资源具有不可取代的效率保障。而上层意志驱求可以通过适当影响资源投向控制发展的大方向。上层的调控影响,以不大幅降低社会自组织运作效率为底线。这一点不管是经济行为,还是文化行为都是同样道理。经济活动及经济调控中央近些年才摸到保持经济活跃性的真正的脉门,也就是完善营商环境。文化活动及文化调控,也有一个文化行为活跃控制的脉门,也就是完善法治化舆论环境。不管是营商环境还是舆论环境,最佳的状态都是要实现法治下的自由。没有经济自由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创业源泉,没有文化自由就没有文化繁荣的创作源泉。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要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营商环境要完善,经济自由要保障,创业鼓励要得力,同样,舆论环境要完善,文化自由要保障,创作鼓励也要得力。这两方面的调控同样要得力,那就要充分完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完善的法治基础经过三四十年的完善已经逐步走向完善,而舆论环境的完善的法治基础现在刚提上日程,这是今后中国发展需要花点力气的方面。至于当前完善舆论环境,有些取向值得好好讨论。

首先有一点,确保文化创作的自由,舆论调控方式值得好好研究。舆论调控工作,关键在于正确的导向而不是严格的控制,敢于正面论战引导,是形成正面文化繁荣的助力,而严格控制的扼杀,必然扼杀文化的繁荣。近几年来,尤其是近段时间的加强控制,文化市场的萧条已经出现怨言。国内文化领域没有出现失控的苗头,过于刻板的严控有点杯弓蛇影,而学术领域近年出现敢于正面战斗的好氛围,学术热情和成长形势看好,突然地严控,难免显得很没自信。文化自信从哪来,不是从控制来,而必然是从学术来。没有文化自信,又哪来体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后何谈道路自信?现在因为经济走向发达,有了民心,有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基础,就应该及时夯实理论自信,要确认理论自信,就必须最终形成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就必须实现文化繁荣。文化繁荣犹如经济繁荣,不是简单的事情,有赖于舆论控制的宽松与科学有序引导。

要保证文化充分自由和学术充分自由,又要保证舆论方向的绝对掌控,这是很考究执政艺术的。关键就在于言论和作品流通实现平台的有效监管控制上,这方面就如治水,始终是堵不如疏,有效引导比杜绝式掌控要高明。尤其是如今的网络时代,企图通过堵的懒政来实现长久的掌控是绝对愚蠢的,根本做不到,自取其辱并导致施政失分而已。要注意,文化人往往代表并引导着民心民意,学术更犹如灯塔,搞文化恐怖主义是最容易失去民心的蠢政,当年蒋介石快速失去民心与其文化恐怖主义有密切关系。文化有限自由可以理解,学术不自由绝对是无能、无理、无道的体现。真理越辩越明,自诩要始终掌握真理的中国共产党有必要害怕学术自由吗?!大不了增加监控和论战的引导,学术上绝不可能有一家独领风骚的奇葩现象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无限想象可能,学术上的压倒性胜利是很难乞求的,有必要害怕吗?不失控的有效争辩是学术进步的好气象。文化和学术的充分自由,其社会观点并不能取代政治的施政纲领,从观点的提出到施政纲领还有距离,做好政治防火墙就是了。政治防火墙,尤其要充分重视煽动民意的网络舆情的应急反应,做好充分的立法准备,确保充分的舆情煽动的及时处置能力。让学术归学术,舆情归舆情,不要混为一体。更重要的是,学术是学术,可以论辩,不得升级为攻击性党争,为而不争是政治活动的控制原则,也是学术行为的控制原则。出现为争而为的现象,就必须及时通过法律武器加以打压,至少按下暂停键遏制事态发展是可以达成目的的。学术上的争端冷处理不要企图有个是非结果,让学术始终是学术就对了。永远不会有终极结论的学术有什么好害怕的,只有不够充分自由的学术容易走向极端才可怕。

物质文明发达的今日中国应该有充分发达的文化才是正常现象。

 

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