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如何治本?电商扶贫帮助“造血”+激发内生动力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关心扶贫事业的专家学者指出,扶贫不仅要靠政策,更要靠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扶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扶贫关键在“精准”
  
  到2020年实现7000万人口的集体脱贫,是“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宏大目标。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是做好扶贫工作的第一步,精准识别之后则是精准发力。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何伟认为,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精准识别的问题,因此扶贫工作的前期调研十分关键。
  
  何伟表示,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十分复杂,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增加了难度。“从个人层面来讲,有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环境层面,包括土地自然灾害严重、交通和电力不通畅等。在这个大背景下,需针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通过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动态管理等一系列手段解决以上问题。”他说。
  
  例如,有些贫困户原来住在深山里,离公路很远,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如果让他们搬迁下山,到景区周边、集镇周边居住,他们就可以发展第二、三产业,更容易脱贫致富。
  
  何伟认为,贫困地区有很多特色,包括代表了不同的农耕文化,有的还有红色文化,每个地区的禀赋不一样,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据了解,扶贫攻坚是当前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内高校已逐渐深度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据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王欢介绍,北京邮电大学在做好学校定点扶贫县——贵州省长顺县扶贫工作的同时,还发挥学校在信息通信、互联网方面的学科优势,于2018年7月成立了“中国网络扶贫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
  
  电商扶贫需破解产品规模化难题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贫困地区长期只能在邻近地区进行产品销售,产品地方特色虽然得以保护,但是市场化严重不足。
  
  何伟透露,他曾调研过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等贫困地区,通过调研发现,很多贫困地区其实有自己的优势特色,例如生态、绿色有机产品等,但外界不知道这些特色,也就是供给方、需求方脱节了。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扶贫、电商扶贫可以将供、需结合起来。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晓飞表示,经济扶贫更多体现在电商扶贫上。电商扶贫的生态资产值得关注。目前,中国多数贫困地区存在着绿色有机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但品牌弱、少的共同问题。通过电商扶贫、网络扶贫,将供给方与需求方连接起来,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不过,目前,电商扶贫对于农户来说存在规模化问题。马晓飞认为,由于农户家中养殖或种植能力有限,目前做电商扶贫还存在特色产品供应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在电商扶贫工作中,应着重考虑如何破解产品规模化的难题。
  
  此前有报道称,某知名电商企业以中华特色馆为载体推动精准扶贫,由于地方特色产品供应量不足,在四川省开设的中华特色馆从最初的11家减少到9家。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为了让电商扶贫广泛、持续地开展,供给端需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围绕产品开发、服务体系,不断扩大贫困地区产品的产能。
  
  除了利用平台型电商将贫困地区的优质产品“带出去”,一些垂直类电商也可以参与其中,例如旅游电商。通过发展旅游业将资本“引进来”,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马晓飞表示,旅游扶贫的优势在于,通过发展旅游业和扩大旅游交流,不仅能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还能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社会参与能力、对社区发展的控制能力、对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能力等,以此促进贫困地区居民的全面发展。
  
  扶贫工作具有长期性
  
  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才是脱贫的长久之策。王欢表示,2020年,现有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终结,目前学术界还鲜有对2020年以后我国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的研究。2020年后,假如这些扶贫政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已经脱贫的群众是不是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持续稳定地脱贫?
  
  王欢建议,社会各界需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审视2020年之后的贫困问题。“在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各项扶贫政策的短期与长期衔接问题,防止政策原因引起的返贫。在扶贫工作中,还需要培养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群众志气,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逐渐消除对政策性脱贫的依赖。”她说。
  
  另据报道,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刚在2018年5月透露,已经着手研究2020年以后的扶贫工作思路方法,系统厘清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目标、思路、方法和路径。
  
  何伟表示,扶贫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不能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贫困标准并非一成不变,须深刻认识到消除贫困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文/哈昊天 邓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