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公告专用邮签”破解送达及执行难


“法院公告专用邮签”破解送达及执行难
作者:李砚宗(全能型书画艺术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2条的规定,公告送达是用公开宣告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经过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即视为送达。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采用。其方法: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张贴在人民法院布告栏内或公共场所,或者登报、广播、在电视上播映。国内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3个月,即视为送达。凡采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的,应当记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并将有关情况附卷备査。
在国内做的最好的是《人民法院报》。有据可查的便是“网络+纸质”物联网同步一体化的“法院公告专用邮签”的使用。
据报道,法院公告是人民法院诉讼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要求“法院公告一律在《人民法院报》统一刊登”。
为确保《人民法院报》刊登的法院公告,能够及时、准确地邮寄到承办法官及当事人,一种专门用于邮寄法院公告的邮签(2010年版),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启用。
 这种正方形、带边齿36×36mm的枣红色邮签,由中国集邮总公司指导设计,北京邮票厂承印。邮签正上方是醒目的“法院公告特别送达 邮寄专用”字样,底部为剪纸风格的虎年生肖图案,以及年度、邮签总枚数和邮政标识,背景为大大的淡色人民法院徽标。
专用邮签由邮局分装人员贴在每件公告专用信封右上角后邮寄。
年度版法院公告专用邮签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法院公告送达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利于提高邮政系统及法院收发人员的重视程度,避免公告邮件丢失。
2010年版法院公告专用邮签共印制10万枚。法院公告专用邮签计划12年为一个系列组合,由每年一种颜色、一种相同风格的生肖图案构成,邮签总枚数按当年预计邮寄需要量确定,其他文字和图案不变。
长期以来,由于记载公告内容的报纸经常在邮寄途中丢失,所以联合推出“法院公告专用邮签”破解了公告“送达难”和“执行难”一直困挠这一环节的“拦路虎”,最终目的推进了法院审判工作的进程。此前,虽然邮政送达法律文书分流了一部分的送达任务,但仍存在部分文书材料送达不规范、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审判效率。为此,《人民法院报》与邮政设计公司并达成合作协议,进一步细化投递范围、邮件交接、投递要求、时限标准、违约责任等内容,以此达到既大大节省司法资源,又实现精准、快速送达的目的。
-----------------
物联网(英语: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将现实世界数位化,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类似自动化操控系统,同时通过收集这些小事的数据,最后可以聚集成大数据,包含重新设计道路以减少车祸、都市更新、灾害预测与犯罪防治、流行病控制等等社会的重大改变。
 
李砚宗撰写的《物联网与未来司法审判大格局策划报告》将提交相关部门落实执行。
 
【作者李砚宗简介】李砚宗(艺名),男,1964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肃宁县人,先后在武警故宫中队、班主任杂志、民主与法制杂志、中国经营报、外经贸部广告公司、最高法院报社任职;中国法学会会员,法律论文若干篇,著法院业务用书二册;宋朝宰相李昉画法唯一传人,自幼练就童子功,五十岁以后改专中国传统艺术,独创诗圣张实居情意山水若干幅。
(法律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