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判定局势:总书记为何特别强调“两个毫不动摇”


  近期,不少民企大佬问我:经济趋势迷茫,该怎么办?甚至有些民企“忍痛割肉”,邀请央企入局做大股东;有些民间投资机构因融资环境恶化溃不成军。尽管有很多民企老板面对当下局势、面对未来趋势,深感迷茫、不知所措,但我觉得“大可不必”。我告诉一些民企大佬:要有“三个坚信”:

  一是坚信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历史决然不会下滑开倒车,否则就会车毁人亡;

  二是坚信市场化内在的规律和动能,只会越来越强,遇到顽石的回头浪左右不了奔腾不息的大江东流;

  三是坚信党和政府决然不会清理民营经济退场。40个年头都熬过来了,岂能前功尽弃?无论左倾思潮多么猛烈,都不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

  正是在此时此刻, 习总书记于9月27日到辽宁省著名的民营企业---忠旺集团进行考察。他深入一线了解了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等情况,悉心听取了企业家及地方干部的介绍。之后,总书记特别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和爱护民营企业。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现在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实施的,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我们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总书记为什么要在当下这个特殊时刻发声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直接把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放在“并驾齐驱”的位置?冷静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保障当下中国经济 “稳健”运行的最合乎情理的逻辑只能是:设法维持“一个前提下的两个循环”:

  一个前提是:中国经济形态既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形态,也不是一个准市场经济循环体,完全市场化的运行规律及分析逻辑,面对中国市场必然大大失效。无论是凯恩斯学派还是自由市场学派的思维,都会大打折扣。

  两个循环:

  一是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市场化”经济循环,主要靠严酷的竞争获得生存发展。这一循环大规模承载着十几亿民众的吃喝拉撒睡、庞大的就业、大量的出口创汇和为国有资本拾遗补缺的角色,是一个相对健康的经济循环,而且体量超大,仍处于残酷的优胜劣汰阶段。

  二是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非完全市场化”的经济循环,主要靠体制及政策保护生存发展。这一循环的主要使命是承载国家政权的稳定和体制内就业群体生活的稳定,但这却是一个相对低效率、高成本、且在一定程度上不断透支已有改革开放成果的循环。

  就现阶段中国经济运行现状而言,这两种经济循环的体量都很强大,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二者之间共生共克、缺一不可。若要准确把脉中国经济运行的当下与未来,就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运行存在的这两种循环的不可分割性,尽管这种经济循环格局会浪费很多经济资源和拖累经济增长品质,而我们又无法、也不可能消灭任何一个经济循环。

  打个比方:假如明天早上所有民营企业休克,整个国家就会休克80%以上;假若明天早上所有国有经济休克,国家就会瘫痪60%左右。所以,二者都很重要,彼此互补生存。 

  而眼下,中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内交外困”的最艰难的时刻,经济运行若崩盘,政治及社会生态系统就会窒息。出现当前这种危情局势的直接原因:

  一是去年出台的“去杠杆”策略,无异于给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来了一个“釜底抽薪”---不仅大规模重创民营企业,也重创了资本市场,直接导致多数上市公司资产腰斩,运筹出台“去杠杆”这一经济政策的幕僚,实在是给党和政府添乱不少;

  二是民营企业头上的三道紧箍咒越来越紧:高压推行大小民企承担社保缴费、网路化税控手段导致企业多头交税、国家金融资本对民企日益歧视,这些举措显然大大超越了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三是中国经济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核心矛盾在内部,不在外部,不应该也不值当招致外部麻烦,导致中美关系恶化。

  其实,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运行的大格局已经基本定型,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已经“相生相克、各有千秋、缺一不可”,现在及今后,无论企业所有制如何,真正需要的不是人财物及政策的护佑,而是公平竞争的机制。政府有很多国计民生的大事要去做,面对市场和企业,要有“放手释怀”的心态,让他们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唯有公平,胜败输赢才会无怨无悔。 

  因此,总书记特别强调的“两个毫不动摇”,是对这两个经济循环“相生相克、各有千秋、缺一不可”的认可,是对那些鼓吹“民营企业退场论”的坚决回击。若从理论高度来讲,总书记的“两个毫不动摇”寓意着:奠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就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大经济循环体,缺一不可。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一些不适时宜的改革理念和发展政策将会得以调整。 

  对于一些把控经济资源配置大权和制定经济政策的党政部门而言,要有效地把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砸到实处,力推陷入困局的改革大船尽快冲出泥潭,首先要做好两件“小事”:

  一是体制内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的必须突围。体制内仍有一些人士,不必再用有色眼镜看待民企与国企,谁守信守法、谁承载就业多、谁交税多、谁给社会创造的财富和服务多,谁就是好企业。没有思想观念上的突围创新,再振振有词的激励都是泡影。比如:在有些政府官员心目中仍有这样一种十分顽劣的封建观念:再小的政府都是猫,再大的民企都是老鼠。若这种观念不改,私人企业不是走向桎梏,就会嗜好潜规则,变得越来越坏。

  二是大胆创新经济制度。各级政府最大的政绩是公平合理配置好资源,提高辖区内民众安居乐业地生活的幸福指数,而不是打鸡血般以非正常手段搞无效的招商引资和劳民伤财的虚假造势。 

  大道至简,顺应规律。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应当静下心来思考和解决好民生问题,不要让那些擅长耍嘴皮子、自下而上层层编故事、说假话、推卸责任的假把式充斥官场。